-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编辑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适用于成人由冠状动脉梗塞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疗法,能够改善心肌梗塞后的心室功能。本药应在症状发生后12小时内,尽可能早期使用。 .
药品名称: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汉语拼音:Chong Zu Ren Zu Zhi Xin Xian Rong Mei Yuan Ji Mei Yan Sheng Wu
本品活性成分为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粉针剂。
适用于成人由冠状动脉梗塞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疗法,能够改善心肌梗塞后的心室功能。本药应在症状发生后12小时内,尽可能早期使用。
只能静脉使用。
应该18mg+18mg分两次静脉注射,每次缓慢推注2分钟以上,两次间隔为30分钟。注射时应该使用单独的静脉通路,不能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给药,也不能与其它药物使用共同的静脉通路。没有多于两次给药的重复用药的经验。尽管没有足够的资料表明,在用药中或用药后合并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是否有利,但99%的病人在溶栓治疗期间同时使用肝素,用药期间或用肝素后,可合并使用阿斯匹林。
关于不合并使用肝素或阿斯匹林对于rPA的安全性及效果的影响的研究还未进行。当配制溶液时,肝素和rPA是有配伍禁忌的,不能在同一静脉通路给药,如需共用一条静脉通路先后注射时,使用二种药之间,应该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冲洗管道。
出血: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用是出血,与溶栓治疗有关的出血可分为2个主要类型:
内脏出血:包括颅内、腹膜后或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
浅表或体表出血:主要有穿刺或破损部位(如静脉切开插管部位、动脉穿刺部位、新近外科手术部位)。
根据国外临床研究结果报导,在INJECT临床试验中接受瑞替普酶的住院病人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0.8%。与其它溶栓药一样,颅内出血的风险岁年龄的增大和血压的升高而增加,除颅内出血外,其它各种类型的出血的总发生率约为21.1%。
各次试验中,出血的范围不同,并与动脉导管插入及其它侵入性治疗的使用明显相关。一旦关键部位发生严重出血(颅内、消化道、呼吸道、心包),立即停用肝素、抗凝或抗栓治疗,如第二次静rPA还未进行,应立即停用。发生中风(包括颅内出血)和其它严重出血事件的病人有可能导致死亡或永久性残疾。在rPA治疗期间,由于注射部位形成血栓的纤维蛋白被溶解,所以必须仔细观察潜在出血部位(动脉穿刺、导管插入等)。
过敏反应:
在INJECT试验中,接受瑞通立治疗的3例病人,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其中一例出现呼吸困难和低血压;在早期临床试验的3856例病人中,无过敏反应发生;GUSTOⅢ的先期结果表明,在10000例接受瑞通立治疗的病人中,有3例发生过敏反应。
其它不良反应:
心肌梗塞病人在使用rPA治疗时也会出现许多心肌梗塞本身也具有的其它症状。无法分清是否由rPA引起。这些事件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上性心动过速、加速性窦性心律、早期复极综合症、前期收缩、窦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肺水肿、心衰、心脏停搏、再发性心绞痛、再梗塞、心脏穿孔、二尖瓣返流、心包渗出、心包炎、急性心脏填塞、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和电机械分离。有些并发症十分凶险,可以导致死亡,其它不良反应也有报导,如恶心、呕吐、发热及低血压。
由于纤维蛋白被溶解,可能引起新近的注射部位出血,所以溶栓治疗期间,必须仔细观察所有潜在出血点(包括导管插入部位、穿刺点、切开点及肌注部位),如有大血管不可压迫的穿刺应尽量避免(如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用药期间,病人的肌肉注射和非必须的搬动应尽量避免。 静脉穿刺在必须进行时,操作应特别仔细。 一旦发生严重出血(局部无法加压止血),必须立即停用肝素、抗凝药及抗栓治疗;另外,如果出血发生在第一次静注后,第二次静注应该停用。 需用该药治疗的所有病人,用药前应仔细权衡治疗效果与潜在的危险性。
在下列情况,用药的危险性可能增加,应该慎用:
最近(10天内)大的外科手术:冠脉搭桥、产科分娩、器官移植、组织活检及不可压迫血管的穿刺。
脑血管疾病
新近的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10天内)
新近的外伤(10天内)
高血压: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
高度怀疑存在左心栓子(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
妊娠
高龄(>75岁)
其它:如潜在的难以止血的出血部位,或可能明显增加出血机会的各种情况
胆固醇栓塞形成:
用溶栓治疗的病人罕有胆固醇栓塞的报导,确切的发生率不清楚。最严重的情况可以是致死的。也可发生于侵入性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心脏导管插入术、造影、血管外科等),或抗凝治疗。胆固醇栓塞可能的临床表现为:网状(青)斑块、“紫色趾”综合症、高血压、急性肾功衰竭、坏疽性指(趾)、心肌梗塞、胰腺炎、脑梗塞、脊髓梗塞、肾动脉栓塞、肠动脉栓塞和横纹肌溶解。 心律失常: 溶栓治疗可能引起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与心肌梗塞本身并发的心律失常无任何不同,应该采用常规的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建议在给药时合并使用抗心动过缓或室性心律紊乱的药物。
当给予人用剂量3倍rPA(0.86MU/kg)时对白兔有致流产作用。重复试验表明,在给予人用剂量15倍rPA(4.31MU/kg)时,家兔的胎儿未发生异常。但是,给予妊娠妇女,没有充分的良好对照研究。最常见的溶栓治疗的并发症是出血,在某些病人,包括妊娠可以增加出血的危险性,故在妊娠期间,必须在权衡rPA效果及可能引起的流产后慎用。
不能确定rPA是否与人乳一同分泌。因为许多药物可由人乳分泌,故rPA用于哺乳期时有可能随乳汁分泌,因此,在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应极为慎重。
尚无rPA在儿童使用时的安全性及疗效的研究资料。
病人在75岁以上时,尤其是收缩压高于160mmHg时,使用rPA应特别注意。
1.毒理研究
生殖毒性: rPA无母鼠或胚胎/胎儿毒性。对子一代和二代的发育、行为,交配和其它生理参数无影响。
遗传毒性:在非哺乳动物系统中,回复突变等位基因数目无明显增加。对哺乳动物无明显的体内或体外致突变作用。
2.药理作用
有五项关于rPA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的试验。包括3项健康志愿者的试验,和2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试验。
健康志愿者:在这些研究中,rPA的剂量范围在0.1125MU-6MU,当剂量增加时,rPA的血浆活性浓度增加,并呈单指数方式下降:其半衰期为11-16min:较TPA长4-7倍。AUC和Cmax的增加与剂量呈线性正相关。
在较高剂量,血浆中rPA的抗原浓度降低呈一双指数方式,较其活性的减低需更长的时间。其抗原性的半衰期为0.94-2.7h。这一结果是可以推测的,因为抗原测定的是总的rPA而不是有活性的rPA。
在健康受试者,rPA的药代动力学在不同种族改变似乎不大,其中一项实验表明在日本人和高加索人之间,rPA的活性及抗原性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不同。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两项临床研究中测定rPA的药代动力学,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随机分组。在第一项实验中,以三种方式分别给药:
10MU(18mg)+5MU(9mg)二次间隔30分钟,
10MU=10MU,间隔20分钟,
15MU,
在给予rPA10分钟后,测1、2组的平均血浆浓度、平均最大及最小血浆浓度。另外在给予全部剂量15MU后(10+5MU及15MU),测得AUC分别为648及719MU。在健康志愿者,发现这些药代动力学数据的个体差异不大,且具有合理的线性关系,病人的rPA的活性呈双指数下降,平均终末半衰期为1.63-4.15h。与前述健康志愿者的活性呈单指数下降不同,这一差别可能是由于病人用药剂量高的结果,在一长期的血浆浓度以及由于肝脏或肾脏功能损伤时,可导致排泄减少。
在健康受试者,观察到与排泄半衰期一致的平均血中半衰期(t1/2)0.22-0.27hrs(12-16min)可以作为rPA的有效半衰期,相当于总AUC的80%以上,能够更好地反映全部rPA的分布。
在健康志愿者,尽管抗原及生化活性的减少速率都较低,但是rPA的抗原活性较生化活性持续时间更长,在第二项研究中,给予rPA10MU或15MU静注,平均血浆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在15MU组与第一项实验结果相同,且血浓度Cmax和AUC在10MU与15MU组相同,排泄半衰期(≈0.20h≈12min)与第一项实验中观察到的一致。
健康志愿者和病人的比较,尽管给予病人的剂量为健康志愿者的3倍,但观察到AUC及Cmax与剂量间有一样的相关性。总之,rPA的药代动力学似乎与受试者的疾病情况无关。
2-8℃密封避光保存和运输,切勿冷冻。
玻璃瓶,丁基胶塞,每盒装1支。
24个月
YBS002B2007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
上一篇 巴曲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