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竞雄 编辑
李竞雄(1913年10月20日—1997年6月28日),江苏苏州人,植物细胞遗传学家,玉米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竞雄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植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4年—1948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毕业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11月任国立清华大学农学院副教授;1949年—1970年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78年—1986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1997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7年6月28日逝世,享年84岁。
李竞雄长期从事细胞遗传和玉米育种的研究工作。
中文名:李竞雄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913年10月20日
逝世日期:1997年6月28日
毕业院校:康奈尔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9年,李竞雄在沈阳考察苏家屯乡玉米展示田
1913年10月20日,李竞雄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1932年,就读于江苏省苏州中学。
1932年—1936年,就读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植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37年,任武汉大学农学院助教。
1938年,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士。
1941年9月—1944年,先后任甘肃省农业改良所技正兼农艺组主任、华西大学农业研究所副教授、四川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1944年—1948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毕业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48年11月,任国立清华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兼农学系主任。
1949年—1970年,先后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
1965年,先后访问罗马尼亚和匈牙利。
1987年,李竞雄(中)与助手在玉米实验田
1970年12月,任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1973年,任中国农林科学院研究员。
1978年—1986年,先后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1997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7年6月28日逝世,享年84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74年,李竞雄(左三)、戴景瑞、陈伟程等专家学者在一起
早在20世纪30年代,李竞雄的研究就开始进入细胞遗传学领域。他先后在秋水仙精引变植物多倍体、粟类远缘杂交及其进化、小麦染色体联合消失基因、小麦矮生性状的遗传分析等方面做出了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还研究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转育和利用,使基因雄性不育研究取得了研究进展;他于1956年育成了首批“农大号”玉米双交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20世纪70年代,育成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1982年,育成了中国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并用于生产的高赖氨酸玉米杂种“中单206”和甜玉米新品种“甜玉4号”。学术论著
李竞雄专著《植物细胞遗传学》
截至1997年6月,李竞雄共发表论著几十篇(部) ,代表著作有《作物栽培学》《植物细胞遗传学》《玉米育种研究进展》等。 其中部分论著参考如下:李竞雄,周洪生.高产不是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R·W·尤根海麦著,李竞雄,朱光焕,等.杂交玉米的育种和种子生产.农业出版社,1965.
李竞雄,戴景瑞,许启凤,等.玉米雄花不孕性及其恢复性的遗传研究.作物学报,1963,2(4):339-362.
李竞雄.玉米、栗类、荞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
夏普,李汝祺,李竞雄.细胞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64.
李竞雄,周洪生.高产不是梦:粮棉油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的基础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李竞雄.作物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I.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李竞雄.玉米雄性不育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李竞雄.玉米育种研究进展.科学出版社,1992.
李竞雄,石德权,吴秀琴,等.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中国农业科学,1980,13(1):23-29.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1937年 | 中化农学会年会 | 武汉 |
1956年8月 | 遗传学座谈会 | 青岛 |
1957年1月 | 全苏玉米杂交种种子生产会议 | 苏联 |
1979年 | 全国农业学术讨论会 | 太原 |
1982年 | 第四次全国作物育种会议 |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1983年 | 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 | “六五”、“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 |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 |
粮棉油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基础研究 |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攀登计划项目 |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78年 | 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1984年 | 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 | 国家发明一等奖 |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李竞雄陪同客人参观试验田
李竞雄在北京农业大学建立了作物栽培专业。班级建设
李竞雄多次举办全国玉米杂交种培训班,培训的对象是各玉米主产区的农业技术人员。每次培训都是从种到收,历时一个完整的生长季。
编著教材
1960年—1963年,李竞雄主编了《普通遗传学》一书,作为全国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的统编教材;另编写了《遗传学专题补充》一书,作为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教材。
李竞雄与杨守仁、周可涌共同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作物栽培学》。
讲授课程
1987年,李竞雄(左)观察“中单2号”玉米
李竞雄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期间,讲授《作物栽培学》《细胞遗传学》等课程。培养成果
李竞雄为中国遗传学和玉米育种事业培育了大批人才 ,如玉米遗传育种学家戴景瑞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明教授等。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89年 | 全国先进工作者 |
2009年 |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61年—1978年 | 中国作物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1962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79年—1983年 | 中国作物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1984年—1986年 | 中国作物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94年—1997年 | 中国作物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中国发明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 |
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 | |
中国作物学会第三届理事长 | |
“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 |
中国遗传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 |
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 |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 |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 |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 |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三届委员 | |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 | |
《作物学报》副主编 | |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 | |
《中国科学》编委 |
家世背景
李竞雄的父亲以雕琢玉器饰品为生。李竞雄3岁丧母,7岁失父,孤身一人由堂伯父收养长大。为方便上学,从初小二年级就寄宿在校内。童年的处境,铸成了他独立、自强、能吃苦的品格。
1988年,李竞雄(左)与老同学Dr.Chase教授合影
“李竞雄是中国利用杂种优势选育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的开创者,为发展中国玉米育种事业、玉米生产和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评)“李竞雄是中国杂交玉米研究的开创者,是中国赫赫有名的玉米界权威。”(中国农业科学院评)
“李竞雄是中国杂交玉米育种的开创者,他使中国玉米育种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农科英才》评)
“李竞雄吃苦耐劳、勤奋敬业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大寨人学习,我们会永远不会忘记他对大寨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退休干部高玉良评)
李竞雄塑像
2003年10月19日,李竞雄诞塑像揭幕仪式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塑像的树立旨在缅怀他的功绩,将他谦虚的品德、百折不挠的求知精神发扬光大。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