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芝纶 编辑
徐芝纶(1911年6月20日—1999年8月26日) ,字君素,江苏江都人。中国著名工程力学家与教育家。河海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37年获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学位,1943年在浙江大学任教授,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8年当选首批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徐芝纶长期致力于工程力学的教学与结构数值分析的研究,为中国工科力学教材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编著的《弹性力学》教材在国内被广泛采用;曾积极推动了有限元法在中国的普及与推广。著有工程力学方面论文10余篇,并结合教学工作编写及翻译工程力学方面的教科书10余部,为中国工科院校广泛采用,对工科基础理论教育起了非常大作用。
中文名:徐芝纶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江都(今扬州市江都区)
出生日期:1911年6月20日
逝世日期:1999年8月26日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将有限元法应用到工程实践的先导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1年(清宣统三年)6月20日,徐芝纶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邵伯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自重好学,勤奋努力。他是徐庭翼和张稼梅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徐芝纶从小就有机会阅读了包括《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在内的各式各样的书籍,奠定了比较深厚的文字、文学功底。
1916年(民国五年),5岁进入邵伯镇一个私塾读书。
1919年(民国八年),徐芝纶和几个妹妹弟弟,在父亲徐庭翼和母亲张稼梅的带领下,告别了邵伯“徐大楼”,举家搬至扬州。徐芝纶等在扬州一所教会学校明德小学上学,以后又到北京上中学。
1920年(民国九年),9岁随父母在南京一所教会学校读书。
1923年(民国十二年)9月,进入北京私立志成中学(初中)学习。
1926年(民国十五年)8月,在北京私立志成中学(初中)毕业,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学习。
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结束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的学习,9月在交通大学预科学习。
1928年(民国十七年)8月,结束了在交通大学预科学习,9月进入北平汇文中学学习,期间作为学校篮球队员,司职中锋。
1930年(民国十九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7月,于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留校当助教。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美。
1936年(民囯二十五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接着转入哈佛大学学习。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又获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学位,当时,中国正遭日本侵略军的大规模入侵,他谢绝了麻省理工学院两位导师许以优越条件的恳切挽留,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于1937年6月回国,到浙江大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1941年(民国三十年),30岁加入中国工程师学会。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离开浙江大学,到重庆任资源委员会水力发电勘测总队工程师兼设计课长,主持设计工作,并参加过当时由美国人主持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在中央大学任教授。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后转到交通大学任教授。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兼任交通大学水利系主任。
1950年,39岁在交通大学加入工会组织。
1951年,40岁出席上海市长陈毅召开的座谈会,激发写作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材的强烈愿望。
1952年,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在南京市参加创建新中国第一所水利院校的工作,他先是任教授兼任工程力学教研室主任。
1954年,43岁任华东水利学院教授、教务长。9月1日作为新任教务长,在全体新同学大会上发表《高等学校中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讲话。10月25日陪同中央水利部李葆华、张含英两位副部长在校内参观。10月27日,题词祝贺华东水利学院院报《水院生活》创刊。11月,在学校成立两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11月,领导教师就修订教学大纲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在教务处召开的教务扩大会议上讲话;深入系和教研组,指导教学大纲修订工作。
1955年1月,华东水利学院成立院务委员会,成为24名委员之一。2月25日,根据教务处调查了解的情况,在第二次院务会上就“关于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组织自学工作的决议(草案)”,作了学生学习超学时问题的报告,第二次院务会通过了“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组织学生自学工作的决议”。9月,在全院班主任会议上指出,班主任工作不仅帮助同学更好的学习,同时对青年教师在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方面有重要意义,号召大家努力工作,创造经验,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11月,在《水院生活》发表文章《目前我院习题课方面存在的问题》。12月,出席教务处召开的物理、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会议,以“学习高教方针,检查教学工作”为题,作了动员性的简要发言。12月30日,出席第八次院务会,作了本学期考试工作的报告。
1956年3月,指导并参观教务处举办的数学、物理、制图和理论力学自学指导展览会。5月29日主持学校12年规划修订工作。8月24日、9月15日,分别向全校师生传达高教部院校长、教务长座谈会精神,主要内容为提高教学质量,克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以及贯彻“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10月3日出席院党委会召开的座谈会,讨论“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10月18日指导建筑力学教研组开展研究的情况在《水院生活》第85期上刊登。12月,由周恩来总理任命,担任华东水利学院副院长。
1956年3月,指导并参观教务处举办的数学、物理、制图和理论力学自学指导展览会,主持学校12年规划修订工作。
1957年1月5日,在《水院生活》上发表文章《如何温课准备考试》。3月6日在全院教师大会上,布置修订教学计划的工作。5月13日,在《水院生活》上发表文章《为提高教学质量,鸣吧,放吧》。6月5日出席学校召开的第四次老教师座谈会,会上对整风提出三点重要意见。7月22日在《水院生活》上发表文章《红专辩论自我小结》。9月14日向一年级新生讲学习方法。10月26日在《水院生活》上个发表文章,《我院五年来的教学改革》。出席华东水利学院建院五周年庆祝大会,代表学校宣读一学年优等生名单并向获奖者颁发奖品;担任第一届中国力学学会理事。由科学技术出版社版社出版发行与吴永桢合作编写的《理论力学》二册。
1958年10月,在南京大学礼堂,代表学校接受“全省体育运动红旗院”大红旗,以及工科学校分组冠军流动锦标。出席部分校友座谈会。
1959年4月19日,九三学社华东水利学院委员会改选,担任支委。6月25日出席河川系召开的讲课经验交流会并介绍如何选择教材,如何进行备课,如何在课堂上表达出来,如何在事后收集意见等一整套经验。7月17日在《水院生活》上发表文章《我们应当珍视今天的好条件》。10月1日作为江苏省观礼团成员赴北京出席建国十周年庆典。
1960年3月12日,出席学校理电系成立大会并讲话,分析了办好新系的有利条件,指出有党的领导,有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一定能把新系、新专业办好。3月31日出席南京市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荣获先进工作者奖章4月。8月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英模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63年,52岁在《华东水利学院院报》上发表《基础梁的温度应力》一文。
1964年,53岁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土木,建筑,水利版)上发表《弹性地基上基础板计算方法的研究》一文。
1969年10月19日,随学校大队人马步行到苏北,执行所谓的“战备疏散”。
1970年,59岁参加滁河设计小分队到南京市六合县滁河水闸进行闸门设计工作,编写了《双曲扁壳门的设计》小册子
1972年,61岁参加湖南风滩拱坝工程科研小分队工作。
1974年,63岁编写并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中国第一部有限单元法专著《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1976年,65岁为推广有限单元法,前后给校内外五期有限单元法进修班学员讲课。
1978年,67岁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再版《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为参加力学进修班学员讲课。获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华东水利学院院报》上发表《关于空间高等参数单元的若干问题》一文。
1979年6月,为全校师生作从教四十年体会的报告,提出要努力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专著《弹性理论》。12月,主持学校召开的教学研究报告会。
1980年,69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为中国科学院院士。6月26日,经工程力学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学校党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入党介绍人为严恺、黄蔚云。同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弹性力学简明教程》。
1981年9月,经学校党委讨论同意,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党龄从1981年6月26日计算。
1982年,在《人民教育》上发表《怎样提高课堂授课质量》一文,新华日报报道了事迹,并配发了该报评论员文章,希望广大教师学习。
1984年,担任水利电力部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1985年,陪同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在校内视察,同年12月18日出席在南京五台山举行的河海大学恢复传统名校暨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12月20日,出席学校执教满40年老教师庆贺表彰大会并受到表彰。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表彰。
1987年,为河海大学师生代表作《五十年教学工作的回顾与体会》报告。
1992年,出席中国科学院在宁部分学部委员(即院士)迎春茶话会。同年10月会见力学57届校友并合影留念。
1993年12月,新闻出版署颁发荣誉证书,表彰对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工作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1994年12月,在“国际家庭年”中,被评为“河海大学幸福家庭”。
1995年11月2日,出席河海大学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11月3日,会见力学58届校友并合影留念。11月5日,《人民日报》的“院士风采”以《先做人后做事》为题,报道事迹。12月,撰写的《自叙》一文被收入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编写出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一书中。
1996年,陪同水利部部长钮茂生看望河海大学国旗护卫队队员并和他们合影留念。同年10月捐款20万元人民币,参与学校建立的“徐芝纶教育基金”。11月出席科学普及与素质教育研讨会。12月24日,被誉为“中国红十字会光荣会员”。
1998年,87岁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同年向江苏省红十字会捐赠12000元人民币和出席科学普及与素质教育研讨会。
1999年1月,因胸部疼痛不止住入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8月26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8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芝纶长期从事工程力学、弹性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要,致力于基础梁板计算方法的研究,其中基础梁在边载荷作用下的计算表格、文克勒地基上梁的计算表格等多项成果对解决水利、土木等工程的基础结构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20世纪60年代,根据当时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要,他对用弹性力学原理计算水工结构的问题开展了研究,发表了《基础梁的温度应力》《中厚度弹性地基上的基础梁》等论文。他对基础梁、基础板的力学课题研究,他指导青年教师研究过荷载作用下基础梁的内力计算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制成表格以便应用,以后又陆续制成了文克勒地基与中厚度地基上基础梁的计算表格。60年代末,他参加了滁河水闸闸门的设计工作,首次应用弹性力学合理地设计了新型的、比较经济实用又便于施工的双曲扁壳闸门。为了推广这种新型的闸门结构,他先后提出了用差分法和级数计算闸门并获得成功。他还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编制成表,写出了《双曲扁壳闸门的计算与设计》一书。
20世纪70年代初,徐芝纶排除干扰,积极查找、翻译国外文献,理出了应用电子计算机解决复杂弹性力学问题的途径-有限单元法。
1974年,徐芝纶编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关于有限单元法的专著《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这部著作是国内最早论述有限单元法的专著。在这部专著中,包含了在有限单元方面的科研成果,如关于等参数单元的分析,关于稳定与不稳定温度场的计算方法,关于地基上基础梁、基础板的计算方法等。
学术论著
论文著作
他一共编著出版教材11种15册,翻译出版教材6种7册。
1、徐芝纶,吴永祯合译.弹性理论.第1版.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1;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徐芝纶,吴永祯.理论力学(一、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4(第1版),1959(新1版),1962(第2版).
3、徐芝纶.弹性理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
4、徐芝纶.基础梁的温度应力.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63(1).
5、徐芝纶.弹性地基上基础板计算方法的研究.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土木、建筑、水利版,1964(1).
6、徐芝纶.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4(第1版),1978(修订版).
7、徐芝纶.弹性力学(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第1版),1982(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第3版).
8、徐芝纶.关于空间等参数单元的若干问题.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78(1).
9、徐芝纶.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10、徐芝纶.应用弹性力学(英文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人才培养
教学成果
荣誉证书
徐芝纶毕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他教授过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高等结构、结构设计、桥梁设计、土壤力学、基础工程、水力学、水力发电工程、水工设计、坝工设计等10余门课程,他的“怎样提高课堂讲授质量”一文成为许许多多青年教师教好课的必读材料,他直接授过课的学生达数千人,精心指导和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骨干教师。
1986年9月27日,指导培养出我校第一个工学博士、也是中国水电系统水工结构专业的第一个博士—王林生。
徐芝纶课堂讲授质量之高,在业界早已享有盛誉。凡是听过他的课或听过他演讲的人,无不为他所授内容的严密逻辑、清晰概念、科学推理和高超艺术所折服。他在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还把思路、方法、对内容的评价和存在的问题交给学生,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学生听他的课兴趣盎然,是高水平的艺术享受。工科学生对比较艰深的弹性力学课程,反而感到易学易懂。徐芝纶在撰写的论文《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中,总结了8个方面的教学经验,在全国众多高校中引起极大反响和高度评价,甚至被奉若圭臬。《新华日报》作了报道,还配发评论员文章《提高教学质量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强调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倡议所有大学、中学乃至小学教师都要向徐芝纶学习,刻苦研究教学方法,把真知灼见传授给学生。
序号 | 学生 | 年级 | 学历 | 论文题目 | 导师 |
1 | 徐慰祖 | 59级 | 硕士生 | 成层地基上基础梁的计算 | 徐芝纶 |
2 | 李克敌 | 60级 | 硕士生 | 非均匀地基及横观各向同性地基上基础梁的计算 | 徐芝纶 |
3 | 韩嘉禾 | 61级 | 硕士生 | 变厚度、变曲率弹性扁壳的变分解法 | 徐芝纶 |
4 | 沈康辰 | 66级 | 硕士生 | 杆件弹性插入端的计算 | 徐芝纶 |
5 | 王林生 | 78级 | 硕士生 | 四边简支矩形底扁壳在各种荷载下的简化计算方法 | 徐芝纶 |
6 | 王荫堂 | 78级 | 硕士生 | 在带有裂纹岩基上的水工结构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徐芝纶 |
7 | 王林生 | 82级 | 博士生 | 成层弹性地基上板的计算 | 徐芝纶 |
8 | 钱俊 | 84级 | 硕士生 | 有限深地基问题的边界元法及其应用 | 徐芝纶 |
9 | 陈里红 | 85级 | 博士生 | 混凝土坝施工期徐变应力分析以及考虑软化特性的开裂分析初步 | 徐芝纶 |
10 | 李兆霞 | 85级 | 博士生 | 多格式差分法及其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徐芝纶 |
11 | 刘晓明 | 85级 | 博士生 | 多格式差分法及其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徐芝纶 |
12 | 林绍忠 | 85级 | 博士生 | 拱坝应力和稳定分析 | 徐芝纶 |
13 | 郑雄 | 85级 | 博士生 | 弹性及弹塑性问题的边界单元法和有限元与边界的对称耦合问题 | 徐芝纶 |
14 | 李光耀 | 87级 | 博士生 | 任意网格差分法及其在弹性力学三维问题和板壳问题中的应用 | 徐芝纶 |
15 | 邓思华 | 89级 | 博士生 | 变分差法极其在拱坝分析中的应用 | 徐芝纶 |
16 | 杜成斌 | 90级 | 博士生 | 分缝拱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 徐芝纶、赵光恒 |
17 | 吴胜兴 | 90级 | 博士生 |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与温度裂缝控制研究 | 徐芝纶、周氐 |
18 | 赵宁 | 91级 | 博士生 | 不连续介质的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 徐芝纶、卓家寿 |
19 | 刘宁 | 91级 | 博士生 | 基于三维弹塑性随机有限元的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 | 徐芝纶、卓家寿、李同春 |
20 | 章青 | 93级 | 博士生 | 工程结构不连续介质力学问题的理论模型、分析方法及应用 | 徐芝纶、卓家寿 |
21 | 迟世春 | 93级 | 博士生 | 高面板堆石坝动力反应分析和抗震稳定分析方法 | 徐芝纶、顾淦臣 |
22 | 樊琨 | 94级 | 博士生 | 非线性动态子结构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在水工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徐芝纶、姜弘道 |
23 | 眭峰 | 96级 | 博士生 | 心墙堆石坝的抗震性和抗震安全评判 | 徐芝纶 |
荣誉称号 | ||||||||||||||||||||||||||||
| ||||||||||||||||||||||||||||
所获奖项 | ||||||||||||||||||||||||||||
|
徐芝纶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委员会顾问,江苏省力学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和第二、三届理事长,以及第四届名誉理事长。
1943-1944年,任资源委员会水力发电勘测总队工程师兼设计课长。
1948年8月,交通大学水利系主任。
1957-1986年,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
1978年起,他还担任全国高校工科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0年,担任华东水利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1年12月,担任第二届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长。
1982年,担任第二届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担任河海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1984年9月,担任高等学校工科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顾问。担任《中国百科全书》(力学卷)编辑委员会委员。
1986年8月3日,担任第三届中国力学学会理事,8月担任第三届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长。
1987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0年12月,担任第四届江苏省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
1991年,被聘为水利部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情报网《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刊物顾问。
弹性力学(上册)
作者名称 徐芝纶
作品时间2008-12
弹性力学(下册)
作者名称 徐芝纶
作品时间2006-12
1997年起,河海大学面向校内师生设立了“徐芝纶教学奖”、“徐芝纶教材奖”和“徐芝纶力学奖学金”。
徐芝纶同志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都做出了贡献。(严恺评)
徐芝纶院士长期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坚持科学、严谨、实在和新颖的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徐芝纶院士以自身的言行风范,为人师表,对河海大学的优良校风、学风、教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河海大学评)
徐芝纶先生作为华东水利学院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他将毕生的精力贡献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为促进中国力学与水利水电工程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徐芝纶先生对学术锲而不舍、终生以之,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德。徐芝纶先生不仅是河海大学的骄傲,也是九三学社的骄傲,是九三人将永远铭记和敬仰的典范和楷模。学习他严谨治学、死生以之的精神,更要学习他爱国奉献、认真履职的精神。(九三学社江苏省委秘书长王献民评)
徐芝纶院士毕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为促进中国力学与水利水电工程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我们要缅怀徐芝纶院士的杰出贡献,弘扬他的高尚品格和大师风范,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学习他的爱国、爱党的精神,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作为学校的一面旗帜。(河海大学校长王乘)
徐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从一点一滴做起,总是把学生、把同事、把集体、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我们在这方面学习徐老,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定会很有意义的。(河海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姜弘道评)
徐芝纶力学奖
徐芝纶雕像
2004年10月,河海大学徐芝纶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通过决定,从2005年起在“徐芝纶教育基金”中增设“徐芝纶力学奖”,用于奖励在力学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力学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并规定了奖金额。徐芝纶力学专业优秀学生奖学金
2007年,徐芝纶教育基金向河海大学力学专业学生增设“徐芝纶力学专业优秀学生奖学金。
徐芝纶院士诞辰90周年
2001年6月20日,河海大学隆重集会,纪念徐芝纶诞生90周年,并举行了徐芝纶院士铜像揭幕仪式。为纪念徐芝纶院士,河海大学建立了徐芝纶网页,制作了徐芝纶专题光盘;由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弘道教授主编的纪念文集《一代力学宗师》也已于日前正式出版发行。
徐芝纶院士教学艺术研讨会
2011年6月8日,河海大学召开徐芝纶院士教学艺术研讨会。鞠平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致辞。河海大学原校长姜弘道作为特约嘉宾参加研讨会并发言。
百年诞辰座谈会
2011年6月20日,徐芝纶院士诞辰100周年,河海大学举行了纪念徐芝纶院士百年诞辰座谈会,河海大学校长王乘,党委副书记王济干,原校长姜弘道,原副校长黄瑾、解启庚,徐芝纶院士生前的部分好友、同事以及力学与材料学院师生代表出席座谈会。座谈会前,与会人员向徐芝纶院士铜像敬献了花篮。
《中国水利报》刊文纪念
2011年6月21日,《中国水利报》以《新中国一代力学宗师》为题刊发了纪念徐芝纶院士百年诞辰的文章。
徐芝纶院士展览室开展仪式
2011年10月27日,河海大学举行纪念徐芝纶院士诞辰100周年大会和徐芝纶院士展览室开展仪式等纪念活动。发行徐芝纶院士纪念邮册;举办徐芝纶力学奖获得者报告会,出版《徐芝纶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等。
纪念徐芝纶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大会
2011年10月28日,庆祝江苏省力学学会成立五十周年暨纪念徐芝纶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大会在河海大学举行。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共举行了9个大会报告和6个专场、专题报告会。大会还特别设立了“纪念徐芝纶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和“2011年江苏省力学学会青年论坛”专场报告会,并设立了“动力学与控制”、“理论方法与数值模拟”、“工程力学及应用(一)”和“工程力学及应用(二)”四个专题报告会, 90余人次报告了各自的学术研究成果。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112篇,大会交流论文88篇。大会还评出 “大会优秀论文”13篇,“学生优秀论文”20篇。
纪念徐芝纶院士100周年诞辰
2011年11月,纪念徐芝纶院士100周年诞辰全国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教学研讨会在河海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是为了纪念徐芝纶院士为中国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的教学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