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魁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区域成矿学家

郭文魁郭文魁

郭文魁(1915年6月18日—1999年9月16日),河南安阳人,地质学家,区域成矿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 ,生前是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郭文魁1937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并留校任助教 ;1938年—1940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任教;1942年任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副工程师;1952年—1953年任地质部321地质勘探队队长;1964年任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1999年9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郭文魁长期从事区域地质与矿床地质调查的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郭文魁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5年6月18日

逝世日期:1999年9月16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河南安阳

人物生平

编辑

1934 年,郭文魁(右)与宋应(左)在野外调查地质1934 年,郭文魁(右)与宋应(左)在野外调查地质

1915年6月18日,郭文魁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县太平店村。

1921年—1927年,先后就读于安阳县太平店村小学和河北省磁县完小。

1927年—1930年,在河南省安阳省立第十一中学读初中。

1930年—1933年,就读于北平市立第二中学外文理科班。

1933年—1937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

1937年7月,从北京大学毕业,并留校任助教。

1938年—1940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任教。

1940年6月,在叙昆路沿线探矿工程处工作。

1942年,任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副工程师。

1943年,在四川会理、西昌调查地质矿产。

1945年,考取赴美国公费留学;9月,进入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金属矿产室实习。

1946年,在明尼苏达大学进修学习。

1947年9月,任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工程师。

右起:郭文魁、王嘉荫、卢衍豪右起:郭文魁、王嘉荫、卢衍豪

1948年,先后在四川、广西调查石油地质。

1949年4月,任经济地质科科长。

1950年5月,加入九三学社。

1951年,在内蒙古执行集二铁路路线勘测任务。

1952年—1953年,任地质部321地质勘探队队长。

1954年,任地质部地质矿产司有色金属处工程师、副处长。

1956年,随中国地质代表团出访苏联。

1957年—1958年,先后任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区域地质与矿产综合研究室、成矿规律研究室和第一研究室主任。

195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任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

1969年,在江西峡江水边公社地质部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46 年,郭文魁在美国留学时留影 1946 年,郭文魁在美国留学时留影 

1984年10月,参加建国35周年国庆观礼活动。

1985年1月,出席苏联驻华大使馆新年招待会。

1986年10月,出席地矿部地质所建所三十周年庆祝会。

1987年,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1988年2月,在海南省进行考学考察;5月,出席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

1989年4月,出席李四光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

1991年6月,在河南郑州、信阳、南阳、洛阳等地进行地质调查。

1992年5月,参加铜官庄321地质队建队40周年庆祝活动;8月,出席地矿部建部40周年庆祝大会;9月,出席中国地质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会。

1994年5月,出席北京大学地质系建系85周年大会。

1996年5月,参加地质力学所建所40周年纪念会;7月,参加地矿部地质所建所40周年庆祝会;12月,参加北京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庆祝会。

1998年5月,出席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活动。

1999年9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63 年,参加学术会议(左起:郭文魁、涂光炽、陈毓川) 1963 年,参加学术会议(左起:郭文魁、涂光炽、陈毓川) 

郭文魁对中国众多矿种、矿床、矿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区域成矿进行了研究;对中国内生金属矿产的成矿条件、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作了阐述,将中国金属成矿作用划分为三大成矿域和三大成矿旋回。提出金属矿床的综合原生分带与矿化过程中氧、硫分压交替消长的新见解;论证锡的地幔来源以及在氧化还原条件下的成矿;阐明岩浆后期渗浸作用、注侵作用与热液矿脉之关系等。

学术论著

郭文魁.我国主要矿产成矿条件的基本特征.科学通报,1965,10(3):189-201.

郭文魁.编制南岭区内生有色、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略图中的某些问题.地质论评,1959(03):103-109.

郭文魁.西华山钨矿床的金属矿化作用一个与岩浆后期渗浸相联系的热液脉矿的实例.矿床地质,1983(02):3-16.

郭文魁,常印佛,黄崇轲.我国主要类型铜矿成矿和分布的某些问题.地质学报,1978(03):3-15.

郭文魁.谈类花岗岩与金属成矿作用.地质通报,1982(02):21-36.

郭文魁,刘兰笙,俞志杰.中国东部成矿域与成矿期的基本特征.矿床地质,1982(01):4-17.

郭文魁.西华山钨矿床的金属矿化作用—一个与岩浆后期渗浸相联系的热液脉矿的实例.矿床地质,1983,002(002):1-14.

郭文魁.锡矿地质讨论会论文集.地质出版社,1987.

郭文魁.论成矿作用之阶段旋回与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矿床地质,1998,17(Z1):191-196.

郭文魁.现代海洋地壳的成矿作用及其意义//全国基性岩—超基性岩蛇绿岩及有关矿产讨论会.1986.

郭文魁.论成矿作用在构造-岩浆活动中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9—30). 1997.

郭文魁,刘兰笙,俞志杰.中国东部成矿域和成矿期及其区域地质背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5). 1982.

郭文魁.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地图出版社出版,1987.

郭文魁,段承敬.山东招远玲珑金矿.地质论评,1951(01):112.

郭文魁.论安徽铜官山铜矿成因.地质学报,1957(03):89-138.

郭文魁.金属矿床地质的发展—纪念《矿床地质》创刊十周年.矿床地质,1991,10(1):9.

郭文魁.某些金属矿床的原生分带及其成因问题.地质学报,1963(03):45-68.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63年

第一届国际矿床成因讨论会

捷克斯洛伐克

1964年

国际科学讨论会

北京

1978年

第三届东南亚地区地质矿产会议

泰国

1980年

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

1981年

第一届全国区域地质与成矿会议

1981年10月

国际钨矿地质讨论会

南昌

1982年

第六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会议

苏联

1982年10月

花岗岩与成矿作用国际讨论会

南京

1983年

“1 : 400万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评审会

北京

1983年8月

中国地质学会钨锡铋钼委员会学术讨论会

个旧

1983年9月

地矿部地质矿产会议

汉口

1984年

国际锡矿地质讨论会

南宁

1984年3月

国际地质矿产学术情报交流会

沈阳

1984年5月

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1984年8月

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

苏联

1984年9月

钨锡钼铋学术讨论会

栾川

1984年10月

国际锡矿讨论会

南宁

1984年12月

“深部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规划”会议

北京

1985年7月

地矿部普查工作会议

太原

1986年9月

蛇绿岩有关矿产会议

隆化

1986年10月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学术讨论会

铜陵

1987年4月

矿床地质构造学术讨论会

韶关

1987年4月

全国黄金地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1988年2月

全国黄金地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1988年8月

金矿地质勘探论证会

吉林

1990年9月

低品位、大吨位金矿堆浸研讨会

1990年10月

黄金管理总局黄金工作会议

1991年3月

同位素开放实验室项目评议会

1991年4月

中国自然资源存在问题与对策研讨会

1991年7月

〝急缺矿产勘查与评价研究〞项目可行性讨论会

1991年8月

国际硫化镍矿床会议

金川

1991年10月

地矿部秦巴地质矿产会议

1992年10月

第三届沉积岩与岩相古地理学术讨论会

1993年1月

河南地质学会学术年会

1993年10月

第五届全国矿床会议

承担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1972年

宁芜矿床研究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1992年4月

中国东部濒太平洋地质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研究

地矿部“八五”基础地质项目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78年

我国主要矿产成矿条件的基本特征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2年

中国地质类及亚洲地质图(1/500万)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7年

中国金属成矿图编制与研究

国土资源科技奖一等奖

1987年

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导论

地矿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人才培养

院所讲学

1983 年,郭文魁(前排左5)参加学术会议留影1983 年,郭文魁(前排左5)参加学术会议留影

1983年10月,郭文魁在广东地质局干部学习班讲学。

1984年6月,郭文魁在地矿部总工程师培训班上讲课。

1987年11月,郭文魁在武汉地质干部管理学院讲课。

治学态度

郭文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固守前人结论,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和科研特点,尊重不同的学术观点,尊重不同意见。

教学方法

左起:谢学锦、董申保、卢衍豪、郭文魁、顾功叙、贾福海左起:谢学锦、董申保、卢衍豪、郭文魁、顾功叙、贾福海

郭文魁重视理论和理论研究,强调要学习基础知识,学理论要学经典著作。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实践提炼出概念,上升到理论。

讲授课程

1937年—1939年,郭文魁在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任助教期间,讲授《岩石学》《矿床学》等实习课程。

培养成果

郭文魁培养的博士、硕士已成为各单位的骨干 ,如矿床地质学家陈毓川院士 ,地质学家袁道先院士 ,矿床地质学家常印佛院士等。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78年

“科技重大贡献者”称号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4年12月

“献身地质事业三十年”荣誉证书

1986年

“在创建和发展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及其所属事业团体中做出卓越贡献”荣誉证章

1986年12月

为地科院做出重大贡献的特别荣誉证书

1987年

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1990年

中国科学院荣誉章

1990年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50年10月

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

1978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领导小组组长

1979年

中国地质学会第32届理事会理事

1981年

国家科委地层委员会委员

1982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2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1982年

北京地质学会理事长

1983年

国际矿床成因协会构造委员会委员

1983年

北京大学地质系兼职教授

1983年

长春地质学院兼职教授

1984年2月

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5年—1988年

全国金矿地质领导小组成员

1986年

北京地质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6年

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届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8年

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

1989年

国家黄金管理局高级顾问

1990年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务委员

1990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1990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0年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4年

地矿部地球化学力学开放实验室顾问

《地质评论》主编

北京地质学会名誉理事

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

全国区域地质测量指导组成员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1994年2月,郭文魁与妻子张卿云结婚60周年纪念时合影 1994年2月,郭文魁与妻子张卿云结婚60周年纪念时合影 

郭文魁的父亲郭家修毕业于师范学堂,是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母亲朱冬打的一手好算盘;郭文魁在家中排行老三,还有两兄一妹。

婚姻家庭

1934年2月2日,郭文魁与河南省立开封女子师范学校张卿云结婚;两人共育有5个子女,1936年9月30日,长子郭晓光出生;1938年5月30日,次子郭有光出生;1941年2月13日,三子郭子光出生;1944年12月7日,长女郭娜嘉出生;1951年12月29日,次女郭新光出生。

人物评价

编辑

左起:孙殿卿、陈庆宣、叶连俊、郭文魁、杨敬之、涂光炽、刘东生左起:孙殿卿、陈庆宣、叶连俊、郭文魁、杨敬之、涂光炽、刘东生

“他(郭文魁)的精神、品德和学术上的真知灼见永留人世,他的道德、文章,皆称楷模。”(矿床地质学家陈毓川院士评)

“郭文魁为中国的矿床地质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地学界一代楷模。”(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评)

“郭文魁是中国著名的老一辈矿床地质学家,为中国矿产勘查事业和矿床地址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地质评论》评)

“郭文魁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所需的矿产资源和探索矿床的形成规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国地学界在国际上赢得声誉,做出了贡献。”(时任渤海石油公司研究院蔡东升研究员评)

人物纪念

编辑

院士浮雕墙

六院士浮雕墙六院士浮雕墙

2022年5月9日,“六院士浮雕墙”在安徽省地矿局321地质队院士广场正式落成,郭文魁浮雕像位列其中。

下一篇 徐芝纶

上一篇 赵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