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飞克 编辑
赵飞克(1909年12月15日-1976年2月4日),湖北鄂城人,结构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专职副主任。
赵飞克1932年获得利物浦大学工程硕士学位;1936年先后任教于河北省立工学院、北平东北大学工学院、天津工商大学;1937年任晋西南汾南抗日四支队政治处主任;1938年—1942年任教于延安马列学院;1945年任嫩江省政府秘书长;1949年历任武汉市政府秘书长、武汉市建设局局长、湖南株洲铁路工厂厂长、铁道部设计局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6年2月4日逝世,享年67岁。
赵飞克长期从事高等院校、工厂企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的组织管理和科学技术工作。
中文名:赵飞克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鄂城
出生日期:1909年12月15日
逝世日期:1976年2月4日
毕业院校:利物浦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青年赵飞克
1909年12月15日,赵飞克出生于湖北鄂城。1925年,入读于武昌楚才中学。
1926年,转入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就读。
1927年,考入武汉大学。
1930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工学院攻读结构力学。
1932年,获得利物浦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1936年,先后任教于河北省立工学院、北平东北大学工学院、天津工商大学。
1937年,任晋西南汾南抗日四支队政治处主任。
1938年—1942年,任教于延安马列学院。
1945年,任嫩江省政府秘书长。
1949年,历任武汉市政府秘书长、市建设局局长、湖南株洲铁路工厂厂长、铁道部设计局局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76年2月4日逝世,享年67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赵飞克(左2)和吴有训(中)等在一起
赵飞克长期从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工厂企业建设与技术发展,中国科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等相关科研与技术工作。编写了一系列规程、条例、技术方案、规划文件等科研与技术方面的资料。学术论著
截至1976年2月,赵飞克编著的代表论著有《桥梁设计应力分析的新方法》《武汉市码头改革资料汇编》等 ,合作编译著作有《马克思恩格斯丛书》《列宁选集》《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剩余价值学说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列宁主义》《马恩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85年 | 南京长江大桥建桥新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人才培养
院所建设
1956年,世界动力会议国家委员会成立合影
赵飞克受中央指派,参与筹建了延安大学和延安自然科学院。讲授课程
1936年,赵飞克在东北大学工学院任教期间,讲授《工程力学》课程。
培养成果
国务院原副总理姚依林是赵飞克的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55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55年6月—1957年5月 |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
1957年5月—1960年4月 |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
1960年4月—1967年1月 |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
武汉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
家世背景
赵飞克、杨庆南夫妇和儿女的全家福
赵飞克的老家在鄂城,家境殷实,他在家中排行最小,从小在江边长大,水性极好。赵飞克自幼聪颖,耕读私塾。婚姻家庭
赵飞克的妻子是杨庆南,两人育有四个子女,又南、南飞、南生、燕京。
赵飞克与国际友人在一起
“赵飞克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复兴,一生无悔,以身许国。”(《中华魂》评)“慈父驾鹤会马翁,笑谈纵论中国梦。复兴中华薪火传,屹立世界中国强。”(赵飞克子女赋诗评)
“赵飞克为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大桥的成功建成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新闻网评)
“赵飞克有着高尚的情操,爱国的风范,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