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金科 编辑
赵金科(1906年6月10日—1987年5月18日),河北曲阳人,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赵金科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同年留校任教;1939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 ;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研究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5月18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1岁。
赵金科毕生从事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构造地质学、矿产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等领域也有研究。
中文名:赵金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曲阳
出生日期:1906年6月10日
逝世日期:1987年5月18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政治面貌:九三学社社员
1982年,赵金科(中)指导科研人员研究化石标本
1906年6月10日,赵金科出生于河北曲阳。1922年,入读定县省立第九中学。
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28年,升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193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留校任教。
1937年,进入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深造。
1984年,赵金科(中)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
1939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研究员、副所长。
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7年5月18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1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78年,赵金科(站立者)在野外考察
20世纪30年代初,赵金科通过对元古代基底与地槽关系的分析,提出震旦纪地槽呈环状分布于极区泛大陆周围和内部的观点。20世纪30年代末在广西、湖南两省开展区域地质调查。20世纪40年代—50年代,赵金科致力于研究头足类化石和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建立了二叠、三叠纪的菊石带,全面总结了中国的三叠系。对菊石的分类、生态和时空分布有详尽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赵金科领导并参与了对华南二叠纪菊石群的专题研究,确定长兴阶是世界上二叠统最高的一个地层层位,为二叠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及建立二叠系至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提供了理论根据。
主要论著
赵金科论著《华南晚二叠世头足类》
截至1987年5月,赵金科发表学术论著30余篇。代表作有:《广西西部下三叠统菊石》《中国的三叠系》《中国的头足类》《浙西、赣东北早二叠世晚期菊石》《华南晚二叠世头足类》和《中国南部的长兴阶和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的界线》等。 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赵金科.环叶菊石科的起源、分类及演化.古生物学报,1980,19(02):20-119.
赵金科.广西二叠纪几种菊石及其意义.古生物学报,1955(02):55-78
赵金科.湖南谭家山二叠纪的头足类化石.古生物学报,1954(01):1-23.
赵金科.广西上泥盆纪几种菊石.古生物学报,1956(02):101-116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48年 |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 南京 |
1949年 |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八次理事会会议 | |
1959年 | 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 |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78年 | 华南晚二叠世头足类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1982年 | 华南晚二叠世头足类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1977年,赵金科(前排右2)在广西考察
赵金科在20世纪60年代为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地层专业师生讲授“古生物专门章节:头足动物”等课程。培养成果
20世纪50年代,赵金科为地质系统培养了一批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指导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20世纪80年代,指导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培养一批头足类化石研究的人才。 如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孙殿卿院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生物研究所原所长吴望始等。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48年 |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书记 |
1949年 | 《中国标准化石》编辑 |
1950年 | 九三学社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 |
1950年 | 中国科学院学术顾问专门委员会古生物组委员 |
1963年 | 《地层学杂志》主编 |
1977年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1984年—1987年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 |
中国古生物学会名誉理事 | |
《古生物学报》编委 | |
江苏省古生物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 |
《地质评论》编委 | |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六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 |
《中国科学》编委 | |
中国地层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 |
中国地层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
家庭背景
赵金科在柴达木进行野外工作(20世纪40年代)
赵金科出生于农家,父亲务农为主。赵金科是家中长子。兴趣爱好
青少年时代,赵金科性情温和,虽兴趣不广,但学一行就专一行。喜欢少林拳,坚持苦练,曾在县武术观摩会上名列前茅。赵金科学习勤奋,成绩优秀。
1979年,赵金科(前排中)接见美国同行
“赵金科教授的崇高品德,深受景仰。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尊重事实,勇于开拓,学风民主,虚怀若谷。我们要学习和发扬他勇于进取的治学精神和严谨不苟的科学态度。”(《地层学杂志》编辑部评)“赵金科为中国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构造地质学、矿产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等领域卓有建树。是中国头足类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评)
“赵金科教授是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在中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知识广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构造地质学、矿产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生物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古生物学报》编委会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