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胡桢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利专家

汪胡桢汪胡桢

汪胡桢(1897年7月12日—1989年10月13日),浙江嘉兴人,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

汪胡桢1917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29年任浙江省水利局副总工程师;1946年—1948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海塘工程局副局长、总工程师;1950年—1954年任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副局长;1954年—1960年任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总工程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0年—1978年任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1989年10月13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2岁。

汪胡桢一生致力于中国水利建设事业和中国现代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汪胡桢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嘉兴

出生日期:1897年7月12日

逝世日期:1989年10月13日

毕业院校:康奈尔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编辑

青年汪胡桢青年汪胡桢

1897年7月12日,汪胡桢生于浙江嘉兴。

1915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同年,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1917年,毕业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同年任全国水利局技士。

1920年,赴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水利发电专业学习深造。

1923年,从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毕业,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1923年—1924年,在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路电力公司实习。

1924年—1926年,任教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1927年,任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处副总工程师。

1929年,任浙江省水利局副总工程师。

1930年—1931年,任导淮委员会工务处设计组主任工程师、第十二区工赈局局长。

1935年—1937年,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设计科长。

1946年—1948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海塘工程局副局长、总工程师。

汪胡桢在查阅资料汪胡桢在查阅资料

1949年,任浙江大学教授,后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

1950年—1954年,任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副局长。

1954年—1960年,任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总工程师。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60年—1978年,任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

1989年10月13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2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佛子岭水库全景佛子岭水库全景

20世纪20年代以来,汪胡桢从事水利教育、导淮工程和运河规划等工作。1930年,汪胡桢设计建成了邵伯、淮阴、刘老涧三个船闸。1931年,他领导修复了西起正阳关、东抵五河县长达200公里的淮河大堤及涵闸几十处,疏浚了淮河支流北淝河。1934年,踏勘了从杭州到北京的京杭大运河。1946年,领导修复了因抗日战争破坏的钱塘江海塘缺口。

20 世纪50年代初,汪胡桢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佛子岭水库大坝,主持建设了治理黄河的第一项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1965年,在黄河中游碛口实地勘测设计,完成了碛口拦沙水库设计方案。

学术论著

汪胡桢主编的大型工具书《现代工程数学手册》汪胡桢主编的大型工具书《现代工程数学手册》

截至1989年10月,汪胡桢的著作(含编、译)达10本之多,公开发表的论文有41篇,未公开发表的有48篇,其他文章45篇。发表了20篇有关三峡问题的论文。先后撰写了《给水工程学》《水力学》《水工隧洞的设计理论和计弇》《地下洞室的结构计算》《中国水利珍工丛书》等著作,编写了《水电工程的经济核算》《自力更生开发水利资源》《开发长江三峡水利必须改革经营体制》《怎样实施长江三峡水库经济开发性移民政策》等论文,主编了500余万字的大型工具书《现代工程数学手册》,翻译了《中国矿业论》《实用土木工程学》《水利工程学》等译著。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34年

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年会

镇江

1936年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六届年会

1954年

印度科学院第42届年会

印度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1933年,汪胡桢创办了一所学费很低的公益性学校——高级土木科,学制一年。

编著教材

汪胡桢编写了《重力坝的设计与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数学》等讲义。

讲授课程

汪胡桢(左一)在印度考察期间汪胡桢(左一)在印度考察期间

1921年—1922年,汪胡桢在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作为数学教授,担负“预科平三角法”、“弧三角法”、“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和“微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1924年,汪胡桢留学归来,重回河海工科大学执教。讲授了“力学”、“水工学”等专业课的课程。

1949年,汪胡桢任浙江大学土木系教授,讲授“水力发电”及“灌溉工程”等课程。

在修建佛子岭水库时,汪胡桢带领一批知识分子边干边学,并讲授“坝工设计通则”、“佛子岭连拱坝的初步设计”、“施工结构及内拱钢模的设计与使用”等课程。

培养成果

1953年,汪胡桢(前左)与同事合影1953年,汪胡桢(前左)与同事合影

汪胡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水利建设人才,1935年,汪胡桢录取了严恺、张书农、王鹤亭、伍正诚、粟宗嵩、徐怀云、薛履坦等分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留学,他们都已成为中国的水利专家。修建佛子岭水库的过程中又培养了朱伯芳、蔡敬荀、陈善铭、赵源仁、郭旭升、程山、郭瑞章、曹楚生、曹宏勋、朱起凤等,均已成为技术骨干和水利专家。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33年

中国水利学会会所委员会委员长

1934年

整理运河讨论会总工程师

1936年

中国工程师学会理事

1946年

善后救济总署苏宁分署赈务组副组长

1946年

水利委员会派驻联合国救济总署上海办事处顾问

1954年—195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

三门峡水利枢纽截流指挥部总指挥

1959年—196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1964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64年—197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1980年

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临时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

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顾问

1978年—198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1985年

中国水利学会第三、第四届名誉理事

1981年—1985年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第五届名誉理事

1981年—1985年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顾问

1983年—198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水利学会出版委员会主任

个人生活

编辑

家庭背景

汪胡桢出生在嘉兴府秀水县南门帆落浜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在嘉兴求学。汪胡桢15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生活的艰辛使少年的汪胡桢养成了勤劳简朴的习惯。

婚姻家庭

汪胡桢的儿子是汪胡熙,女儿是汪胡炜。

人物评价

编辑

1965年,汪胡桢(中)与学生考察期间1965年,汪胡桢(中)与学生考察期间

“汪胡桢,中国连拱坝之父,中国现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开拓者。”(河海大学评)

“汪胡桢是中国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他是一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科学家,一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和无私无畏的科学家。他为中国水利事业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高贵品德更是值得深刻铭记、永远学习的。”(水利水电专家钱正英院士评)

“他(汪胡桢)始终坚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教育上学风严谨,在学术上不断探索进取,他满怀热情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祖国的水利事业中,为中国水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水利学会评)

人物纪念

编辑

汪胡桢故居

汪胡桢故居汪胡桢故居

汪胡桢故居位于南湖区建设街道湾街东区帆落浜39号,201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3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

汪胡桢实验班

2020年10月5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首届“汪胡桢实验班”在龙子湖校区多功能厅举行开班仪式。该班的设立旨在培养能掌握关键技术的研究型工程师或工程领域领军人才、复合型科学研究人才。

汪胡桢奖

“汪胡桢奖”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设立的本科教育教学服务奖,该奖项的设立旨在激励广大教学管理服务人员倾力投入到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

下一篇 金建中

上一篇 茅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