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宗基 编辑
陈宗基(1922年9月15日—1991年9月25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原籍福建安溪,土力学家,岩石力学家,流变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陈宗基1942年毕业于印度尼西亚万隆工学院;1954年获得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技术科学博士学位;1955年—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研究员、土力学研究室主任;1958年—1963年任国家科委三峡岩基组科技组长;1963年—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第一副所长;1977年—198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地球动力学研究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9月2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69岁。
陈宗基长期从事土力学、岩石力学、岩土流变学和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工作。
中文名:陈宗基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印度尼西亚
出生日期:1922年9月15日
逝世日期:1991年9月25日
毕业院校:德尔夫特科技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福建安溪
青年陈宗基
1922年9月15日,陈宗基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41年—1942年,就读于印度尼西亚万隆工学院。
1946年,留学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
1949年,获得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1954年,获得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技术科学博士学位。
1955年—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研究员、土力学研究室主任。
1958年—1963年,任国家科委三峡岩基组科技组长。
1963年—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第一副所长。
1977年—198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地球动力学研究室主任。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1年9月2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69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宗基(右)在实验室
1954年,陈宗基在国际上首创土流变学。提出的“陈氏固结流变理论”、“陈氏粘土卡片结构”、“陈氏屈服值”、“陈氏流变仪”等均被国际上公认。1988年研制成功800吨高温高压伺服三轴流变仪。参与指导过中国一些重大工程,研究唐山大地震的机制、华北地震规律、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和攀西裂谷成因 。研制了40余种仪器设备。1956年,陈宗基在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土木建筑研究所筹建创办了中国首个土流变学和土动力学研究室。
1958年,陈宗基受命筹建创立了中国科学院武汉岩体土力学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学术论著
截至1991年9月,陈宗基共撰写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其代表论著有《流变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 《岩石的封闭应力、蠕变和扩容及本构方程》等。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
1985年 | 中国岩石力学工程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
1989年12月 | 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
发明专利
时间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
1986年5月30日 | 多功能三轴流变仪 | CN86203554U |
科研奖励
截至1991年9月,陈宗基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专利1项。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1977年,陈宗基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创了“地球动力学”学科。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78年 | 土流变学研究奖 | 全国科学大会组委会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国务院 |
1989年 | “感谢您对中国科学事业做出的贡献”荣誉奖章 | 中国科学院 |
“利奥波德二世一级骑士”荣誉勋章 | 比利时王国 | |
荣誉奖状 |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 | |
荣誉奖牌 | 东南亚岩土工程学会 | |
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与艺术院外籍院士 | ||
阿根廷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57年2月—1982年5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
1959年4月—1964年1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75年1月—1978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78年3月—1983年6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79年 |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小组主席 |
1979年 | 国际岩石圈中国委员会主席 |
1982年5月—1986年7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
1983年—1987年 | 第五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 |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 |
1985年—1989年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86年7月—1990年8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
1988年4月—199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88年4月—199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88年4月—199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 |
1989年—1991年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90年8月—1994年8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1994年—1998年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1998年—2003年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2003年—2008年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2008年—2012年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2012年—2016年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2016年—2020年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 |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 |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主编 | |
《地球物理学报》副主编 | |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 |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 |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 |
世界银行咨询顾问专家 | |
亚洲开发银行咨询顾问专家 |
家世背景
陈宗基近照
陈宗基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苏加巫眉镇一个华侨商人家庭。少年时期的陈宗基便受到了传统的爱国主义家教,他铭记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对中国充满了怀念之情。婚姻家庭
陈宗基的妻子是陈文妹。
左起:李薰、茅以升、陈宗基
“陈宗基是土流变学的首创者,推动了中国现代岩土力学的发展。”(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院士评)““陈先生(陈宗基)是中国岩土工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的奠基人。”(岩石力学专家杨春和院士评)
“陈宗基用渊博的知识为繁荣中国科学事业,为中国的四化建设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为华侨统战事业,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评)
“陈宗基是中国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为中国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评)
学说命名
陈宗基在办公室
陈宗基在粘土的实验研究中提出“粘土结构力学和卡片结构”新学说,被中国国外教科书称作“陈氏卡片结构”;在土的变形和强度理论以及动力特性研究方面,提出粘土最高屈服值,在国际上被称为“陈氏屈服值”。讲座命名
陈宗基塑像落成揭幕
2006年,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联合设立和主办了“陈宗基讲座”。班级命名
2013年9月26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陈宗基岩土工程菁英班”签约仪式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
竖立雕塑
2022年9月15日,陈宗基半身塑像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揭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