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西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地质博物馆学家、地质学史学家

高振西高振西

高振西(1907年7月7日—1991年12月9日),河南荥阳人,地质学家,地质博物馆学家,地质学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高振西193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1940年—1944年任福建省建设厅地质土壤调查所技正;1950年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全国地质陈列馆馆长;1959年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1960年任中国地质博物馆总工程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1991年任中国地质博物馆名誉馆长;1991年12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高振西早期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建立了中国“北方震旦系标准剖面”;后期致力于地质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和领导全国性地质博物馆的扩建工作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高振西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07年7月7日

逝世日期:1991年12月9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河南荥阳

人物生平

编辑

青年高振西青年高振西

1907年7月7日,高振西出生于河南荥阳。

1917年,就读于汜水县高等小学堂。

1920年—1924年,就读于开封市河南省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考入私立青岛大学预科。

1925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理学院预科。

1927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1931年,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

1932年—1937年,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助教。

1937年—1949年,先后任中央地质调查所调查员、技士、技正。

1940年—1944年,借调至福建省建设厅地质土壤调查所任技正。

1946年,赴湖北南部及武汉调查地质矿产。

1950年,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全国地质陈列馆馆长。

1984年,高振西为蓟县国家自然保护区题词1984年,高振西为蓟县国家自然保护区题词

1952年,任地质部全国地质陈列馆馆长。

1956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

1959年,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

1960年,任中国地质博物馆总工程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1991年,任中国地质博物馆名誉馆长。

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12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高振西(右2)陪同李四光(左2)参观博物馆20世纪50年代,高振西(右2)陪同李四光(左2)参观博物馆

高振西早年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包括北京、福建、广西、湖北、浙江、南京等地区,涉及锰、、金、煤、铝和萤石等矿产及其成因、成矿规律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初,高振西在北平以东进行地质调查,对假整合于含三叶虫化石的寒武系之下、不整合于泰山系古老变质岩之上、厚逾万米的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沉积岩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北方震旦系的标准剖面;对福建永春、德华等地的地质矿产作了剖析,建立了前古生代变质岩系到第四纪松散沉积的地层系统;1952年,筹建成立了地质部地质陈列馆南京分馆;1953年,主持筹建中国地质博物馆;还致力于创建中国地质科普组织和开展地质科学知识活动的宣传及普及等。

学术论著

高振西论文部分摘抄高振西论文部分摘抄

高振西1934年发表论文《中国北部震旦纪地层的初步研究(英文版)》;1942年发表论文《福建之山脉水系及海岸》;1950年发表《试论中国湖相白垩纪地层与石油的生成》论文;1957年发表《北京近区新构造的几种证据》一文 ,其他论著参考如下:

高振西.湖南之造山运动.地质论评,1937,2(1):81-82.

高振西.震旦纪大地槽及其在联合古陆中指位置.地质论评,1937,2(1):80-81.

高振西.南京“中央地质吊查所”最近的野外工作概况.科学通报,1950(5):331-332.

高振西.石英脉与方解石脉.地质论评,1941,6(Z2):317-320.

高振西.北京近区新构造的几种证据.中国地质,1957(01):17-20.

高振西.喀斯特地形论略.地质论评,1936(04):53-142.

高振西.西比利亚之更新统冰川.地质论评,1938,3(1):83-84.

高振西,熊永先,高平.PRELIMINARY NOTES ON SINIAN STRATIGRAPHY OF NORTH CHINA.地质学报,1934.267-318.

高振西.怀来盆地的生成与喜马拉雅期造山运动.中国地质,1954(02):33-34.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50年

中国地质学会南京区年会

南京

1959年

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

1960年5月

第一届全国地质博物馆工作会议

1964年11月

福建省地质学会学术活动

厦门

1975年

前寒武纪底层座谈会

1976年6月

华北地区震旦亚界地层座谈会

任丘

1982年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首届学术年会

北京

1990年10月

第15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

人才培养

教授课程

左起:刘涌泉、邹忠心、高振西、丁路、 陈安泽左起:刘涌泉、邹忠心、高振西、丁路、 陈安泽

1950年,高振西在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讲授《普通地质学》等课程。

培养成果

高振西培养了一批地质学界的学子,不少人后来成为专家教授 ,如《地球》杂志原编审王国方研究员等。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48年—1953年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1950年

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地质学导师

1977年

中国地质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9年—1983年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1979年—1983年

中国地质学会科学普及委员会主任

1980年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名誉会长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4年

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

北京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地层学》编委

《地球》主编

《中国矿物图册》主编

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1987年,高振西夫妇与孙女在家中留影1987年,高振西夫妇与孙女在家中留影

高振西出生于河南荥阳一个耕读之家。高振西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在乡间执教私塾,母亲禹氏,生育一子一女,高振西为长子。

婚姻家庭

高振西的妻子是黄克保,两人育有一儿两女,高慰曾(女)、高敏曾(女)、高愈 。

人物评价

编辑

高振西工作照高振西工作照

“高振西是中国地质科普组织和活动的奠基人,是新中国地质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地质科学院评)

“高振西在晚元古代地层研究、福建省海岸升降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地质科普组织创建和活动开展的带头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评)

“高振西是一位淳朴、实干的地质科学大师。”(《教育艺术》原编委潘云唐评)

“高振西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对中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原书记于洸教授评)

人物纪念

编辑

高振西雕像

高振西铜雕塑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南屯村;南屯村的村文化广场命名为“振西文化广场”。

下一篇 戴念慈

上一篇 李连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