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钧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电离层物理与电传播学家

李钧李钧

李钧(1930年3月3日—1994年4月5日),湖南邵阳人,电离层物理与电传播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钧195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1958年从武汉大学物理系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专业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工作;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4月5日在河南安阳逝世,享年64岁。

李钧主要从事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方面的科学实验与基础理论的研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李钧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邵阳

出生日期:1930年3月3日

逝世日期:1994年4月5日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编辑

李钧参观麻省理工学院非相干散射雷达站李钧参观麻省理工学院非相干散射雷达站

1930年3月3日,李钧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农民家庭。

195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同年继续攻读武汉大学物理系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专业。

1958年,从武汉大学物理系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专业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工作。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4月5日,在河南安阳逝世,享年64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80年代,李钧(右2)出国考察20世纪80年代,李钧(右2)出国考察

李钧早期在中国开展电离层小不均匀结构和漂移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从理论上统一了相似衰落法和相关分析法的物理基础。在电离层扰动的无线电诊断研究中,发展了电波传播广义射线理论,系统解决了时空缓变、色散、各向异性和耗散介质中射线传播的一系列正反问题。在传播正问题方面,现有的传统射线理论都可看成是广义射线理论的特殊情况,并可解决传统理论难以解决的难题;在传播逆问题中,提出了电离层扰动新方法。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李钧在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aCTa physica sinica、地球物理学报、海洋与湖沼、空间科学学报等期刊上共发文330余篇。 代表著作有《电离层不均匀体参量与电离层状态的关系》《耗散和扰动电离层中的无线电波色的传播》等。

发明专利

授权日期

专利名称

专利类别

1999年7月28日

短波定时数字相关检测技术及短波自校守时钟

发明专利

科研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5年

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二等奖

1989年

电离层扰动剖面的短波回波广义射线的反演理论与算法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2年

一九八七年日环食联合观测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5年

短波自校守时钟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6年

短波自校守时钟

国家技术发明奖四等奖

2002年

GPS信标中频转发动态定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1980年,李钧(左)与课题组成员在实验室工作1980年,李钧(左)与课题组成员在实验室工作

李钧重视年轻人才的培养,有的已成为所在学科领域的接班人, 如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宁百齐等。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6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

湖北省劳动模范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

“五一”劳动奖章(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

社会任职

编辑

担任职务

中国空间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编辑

家庭背景

李钧与妻子李利斌在武汉大学留影李钧与妻子李利斌在武汉大学留影

李钧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湖南至贵州的长途挑夫,他深知没有文化难以过上好日子,把李钧送进了学堂,李钧成为了众多兄弟姐妹中唯一的读书人。

婚姻家庭

李钧的妻子是李利斌 ,两人育有两个儿子。

人物评价

编辑

李钧作学术报告李钧作学术报告

“李钧是中国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精神;精心培育年轻人的人梯精神。”(时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郑耀华评)

“李钧是科学家中最纯正的最佳的榜样,是我辈范例。”(台湾高雄中山大学工学院院长叶公节评)

下一篇 阎逊初

上一篇 诸福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