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波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石油地质学家

翁文波翁文波

翁文波(1912年2月18日—1994年11月18日),浙江鄞县人,地球物理学家,石油地质学家,预测论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翁文波于1934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 ;1936年考取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学习 ;1939年获得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出任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1940年辞去了国立中央大学工作,奔赴边远的老君庙油矿;1951年调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勘探处副处长;随后在石油工业部先后任勘探司总工程师、研究院副院长及总工程师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11月18日逝世,享年82岁 。

翁文波主要从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天然地震、洪涝、干旱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研究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翁文波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鄞县

出生日期:1912年2月18日

逝世日期:1994年11月18日

毕业院校:英国伦敦帝国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预测论基础》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经历

编辑

翁文波

1912年2月18日,翁文波出生于浙江鄞县。

1930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 ,后入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4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 ,以论文《天然地震预测》获得学士学位。

1936年,考取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专攻应用物理。

1939年,从英国伦敦帝国学院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翁文波辗转取道法国、越南回到云南昆明。回国时随身所带物品大都遗散流失,惟有那台亲手设计制造的重力探矿仪得以保全。回国之后,28岁的翁文波出任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 。

1940年,辞去了国立中央大学的工作,奔赴边远的老君庙油矿。

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翁文波把保存完好的进口地震仪及资料,交给了接管中国石油公司的军代表 。

1951年,调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勘探处副处长,主持筹建了中国第一个地震队。随后,在石油工业部先后任勘探司总工程师、研究院副院长及总工程师等职 。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11月18日,逝世,享年82岁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翁文波早期引进技术,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和方法。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参加指导了大庆油田地球物理勘探。他曾参加视察河北邢台地震灾区,接受了研究地震预报的任务。20多年来,他在地震预报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从研究应用基础科学的理论出发,探索地震和推测自然现象,在地下的地质数学特征、未来的地球岩石圈和大气圈的活动特性等方面,他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成功地预报过新疆等地的地震 。

1939年12月,翁文波在四川石油沟1号井中测量记录了井下的自然电位和地层的电阻率,并据此划分了气层的位置,这是中国现代测井事业的开端。

1957年,翁文波在南海创建了中国海上第一座钻井平台,随后发现了油气,只是由于越战的原因,这项工作被迫中断。西气东输的气田第一口井也是在翁文波的坚持下于1952年开钻的 。

学术论著

出版图书

编辑

初级数据分布

作者名称 翁文波

作品时间2004-10-1

《初级数据分布》是2004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翁文波。

预测论基础

作者名称 翁文波

《预测论基础》是1984年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翁文波。本书主要讲述了预测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以及预测论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预测学

作者名称 翁文波

古代传统预测学是集阴阳、五行、周易、四柱、八卦、奇门遁甲等于一体的以推测已知或未知的事件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无知者认为其带有迷信色彩,其实万事万物有规律。现代预测学科学或称预测的科学研究无所不在的不确定性,旨在控制随机性以及减少无知的程度。预测学通过开发数学模型和程序:制定事物未来发展的可靠预测...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翁文波认为,对于新知识可以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在博览群书之后,学习其中前人(特别是外国人)的部分精华,著书立说,这一态度可以升高工,教授;第二种态度是在博览群书之后,发现其中前人(特别是外国人)的一些错误或不足之处,创立新说,供后人学习,这一态度,意义深远,但困难重重,不过与其他人创新,你去学习,不如你去创新,供他人去学习。我们应采取第二种态度,但必须有决心,去克服极大的困难 。

一、创新的困难。创新的第一个困难在于:过去学到的知识中,包括许多将来要被修正的错误。书读得越多,错误的知识也越多。一份今天考满分的考卷,到100年后,可能只能评50分。所以自己已学到的知识,可能就是创新的障碍。创新的另一个困难,在于社会和学术界接收新知识有惰性和偏见。例如,过去有一位科学家建议中国采用吹氧炼钢,但工业界不采用,等到外国广泛采用,中国方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弥补中国国内空白。此外,科技和教育制度,对创新的鼓励,也都有很重要的关系 。

二、创新在于认识。如果我们认为已有的知识完全正确,那就没有必要创新,所以要重新认识一切,包括我们自己和世界。就是在最基础的数学世界中的集合、公理、关系这三个观点,我们都可以提出问题。在更具体的物理世界中的物质、时间、空间这三个观点中,存在的问题更多,例如时间和空间都有源点和单位问题 。

荣誉表彰

1980年,翁文波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地震学会名誉理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翁文波的堂兄翁文灏是中国早期的地质学家,并于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

健康状况

翁文波住院的最后53天,靠输液支持生命的日子里,在病床上想的还是预测论的事业,他把微机搬进病房里,抱病上机交接工作 。

人物评价

编辑

翁文波是中国地球物理石油勘探事业的先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重力队,筹建了中国第一个地震队;发明了找油的理论,并把松辽地区列为重点,是发现大庆油田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预测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当代预测宗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评)

翁文波知识渊博,学术上有高深造诣,他治学严谨,乐于助人,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科学事业,热爱石油工业。坚决拥护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拥护党中央的领导。他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遵守纪律,为人正派,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工作勤恳,兢兢业业,不愧为石油工业的杰出科学家 。(中国能源峰值研究小组评)

下一篇 岳希新

上一篇 曹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