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育智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冶金学家

庄育智庄育智

庄育智(1924年7月27日-1996年3月23日),广东潮安人,材料科学家、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1946年庄育智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72年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后,在天津炼钢厂当工务员;1947年到英国留学,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冶金系读研究生,先后冶金工程专业的工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回国协助李薰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难熔金属室主任和金属所副所长;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年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任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1994年任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1996年3月23日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72岁 。

庄育智开展了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鞍钢中板钢夹层来源、耐热不锈钢相变与变脆等方面的研究;开创了研究难熔金属宇航材料的新领域,领导设计和加工制造难熔金属真空熔炼、性能测试等设备,建立了相图实验室、真空高温力学性能实验室;为鞍钢无缝钢管厂研制成功不锈钢管用的钼顶头;研制成返回式人造卫星钼合金蒙皮和铌合金天线;完成了钼—30钨耐锌液腐蚀合金的研制任务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庄育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潮安

出生日期:1924年7月27日

逝世日期:1996年3月23日

毕业院校:唐山工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难熔金属合金研究领域的开拓者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人物生平

编辑

庄育智

1924年7月27日,庄育智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今广东省潮州市)。五岁进入潮安县立第六小学。

1933年,庄育智转入潮安县立第一小学,毕业后考入潮安县立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又相继在香港华仁书院、昆明南菁中学、云南大学附中学习。

1942年,庄育智考上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72年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

1946年6月,庄育智大学毕业后,在天津炼钢厂当工务员。

1947年,庄育智到英国留学,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冶金系读研究生,先后从事铅锡合金的时效硬化和锆粉末烧结金相学研究,先后获得利物浦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工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庄育智参与李薰串联在英国的中国家和留学生共商归国大计的活动。

1951年12月,庄育智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52年1月回到中国。

1952年,庄育智回国后协助李薰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53年,庄育智加入九三学社。

1956年3月,庄育智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7年9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206组研究难熔金属,由李薰和庄育智任组长 。

1980年1月,庄育智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 。

1959年,庄育智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国劳模群英会。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4年11月,庄育智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任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

1987年9月至1993年9月,庄育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4年1月,庄育智任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1996年3月23日,庄育智突发心脏病逝世于出差途中。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开展了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鞍钢中板钢夹层来源、耐热不锈钢相变与变脆等方面的研究,为提高合金钢质量和石油三厂恢复安全生产作出了贡献。开创了研究难熔金属宇航材料的新领域,领导设计和加工制造难熔金属真空熔炼、性能测试等设备,建立了相图实验室、真空高温力学性能实验室,达到了当时国内先进水平。为鞍钢无缝钢管厂研制成功不锈钢管用的钼顶头,比原用苏联牌号的低合金钢顶头的寿命高200倍。研制成返回式人造卫星钼合金蒙皮和铌合金天线,保证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安全返回。完成了钼—30钨耐锌液腐蚀合金的研制任务,该成果经过使用证明寿命提高了100多倍,填补了国内空白。

1947年,庄育智到英国留学,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冶金系读研究生,先后从事铅锡合金的时效硬化和锆粉末烧结金相学研究。前者主要是热处理基本理论的工作,后者是原子能用结构材料。当时英国有好几种锆粉,但各有什么特点,哪种锆粉适合于原子能的研究,还没有人进行深入的研究。庄育智想办法制成锆粉,并对锆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金相分析检测研究,终于找到一种适合原子能生产的结构性能良好的锆粉,并写出报告给英国的原子能研究机构。他撰写了《不锈钢和耐热钢组织结构变动》和《铅单结晶之X光衍射研究》(X-ray Study of Single Crystal of Lead)两篇论文,其中《铅单结晶之X光衍射研究》发表在英国《Metallurigia》杂志上。

1958年,当金属研究所的研究方向由为钢工业服务转向为国防技术尖端服务时,他领导创建了难熔金属研究室,开辟了中国冶金科技尖端--难熔金属合金的新领域。难熔金属合金主要用于航天技术和原子能工业。在当时,这是一项十分保密的课题,既得不到国外的有关技术资料,更买不到现成的熔炼和测试设备。他带领一些青年同志,克服重重困难,自行设计和研制可难熔金属熔炼、测试等许多实验设备,建立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实验室很快完备起来。

1965年,有研制成功穿制耐热不锈钢无缝钢管用的钼合金顶尖,经鞍钢无缝钢管厂的试用表明比前苏联牌号合金顶尖寿命高200倍。中国科学院和冶金工业部当即对该项成果进行鉴定,使之广泛应用于全国耐热钢管制造部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10年动乱期间,他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和李薰一起成功地领导了人造卫星钼合金蒙皮的研制,随后又取得了铌合金耐热天线的研究成果。从而保证了 中国第一颗返回地面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和按计划安全降落在地面上。铌合金耐热天线的研制成功,还为中国发展各种新型导弹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获得了国防科委三等奖。

20世纪80年代起,庄育智在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等方面取得创新性基础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磁性和磁性材料学科的发展。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主要从事物理冶金和金属物理研究。在国内首先开辟了难熔金属研究领域,领导建立了难熔金属相图实验室。曾研究成功变形钼合金顶头,已在全国应用。研究成功的钼合金蒙皮,为中国返地人造地球卫星试验成功地作出贡献。

庄育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钼合金蒙皮、铌合金耐热天线的研制,为中国国防工业和高技术的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早年从事钢中夹杂物和薄板夹层、复相不锈钢中δ-铁素体恒温分解、钼合金顶尖、相图等研究工作,促进了草药中国钢铁和石化工业的生产。

学术论著

截至1996年3月,庄育智出版著作2部、译著1部,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91.12

《安全科学技术词典》

庄育智等主编

中国劳动出版社

1989.09

《工程事故的系统分析》

(联邦德国)兰格主编;庄育智等译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1965.10

《科学技术研究报告 编号:0692 KJ型非自耗电极电弧炉》

庄育智编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

期刊论文

1:Chuang Yu-chih,X-ray Study of Single Crystal of Lead,Metallurigia, 1952,(2).

2:庄育智、吴昌衡,高矽弹簧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鉴定,金属研究工作报告会 刊,1954。

3:Chuang Yu-chih,Li Yo-ko,The Formation of σ-phase in a Modi fied 18/8 Stainless Steel,ACTa Physica Sinica, 1954,10(4).

4:庄育智、白玉文、李静媛、李代钟,电解分离低碳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研究 ,金属学报创刊号,1956,(1):59。

5:庄育智、吴昌衡,低碳钢板材夹层的鉴定及其来源的分析,金属学报, 1956,(2):155。

6:庄育智、刘嘉乐,18/8/3/1/Cr-Ni-Mo-Ti不锈钢中δ-铁素体恒温分解,金 属学报,1956,(4):337。

7:庄育智、刘嘉乐、张庆春,含钼复相不锈钢中X-相的形成,金属学报, 1957,(1):81。

8:庄育智、蒋宁寿,18/8不锈钢中δ-铁素体恒温分解初期的电子显微镜观察,金 属学报,1957,(3):299。

9:庄育智、李有柯、张燕玲,含少量钼钛18/8Cr-Ni不锈钢中δ-铁素体的恒温 分解,金属学报,1957,(4):377。

10:庄育智、吴昌衡,α-铁中的退火结晶,金属学报,1958,(1):81。

11:庄育智、吴平森,钛对钼脆性的影响,金属学报,1963,(2)。

12:Chuang Yu-chih,Chuang Tsiang-lin,Wu Cheuang-hang,Phase Diagram of the Molybdenum-rich Portion of the Molybdenum Boron System,Scientia Sinica, 1964,13(11).

13:庄育智,金相研究方法,金属学报,1964,(2):220。

15:庄育智、唐全红、庄祥麟,钼-钛-锆与钼-铌-锆两三元系平衡图中1200℃恒 温截面的研究,金属学报,1966,(1):63。

16:庄育智、李朝武、庄祥麟、高莲,钼-钆系相图的研究,金属学报, 1966,(1):110。

17:Chuang Yu-chih,Ny Kuo-nien,A Study of the Isothermal Section at 120 0℃ of the Ternary System W-MoZr,Acta Metallurgia Sinica, 1966,9(2).

18:Y.C.Chuang,C.H.Wu,C.C.Li,S.C.Chang,M.S.Wang,Structure and Magnetic P roperties of Gd(Col-xMx)5 Compounds,J.of Less-Common Metals, 1981,78(2).

19:Chuang Yu-chih,Tang Chuan-hong,Chuang Tsiang-lin,Behavior of Hydr ogen in Niobium,Z.MatallKunde,Bd,1982,73,H.5,301.

20:Y.C.Chuang,C.H.Wu,Y.C.Chang,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Y(Co l-xMx)5 Compounds,J.of Less-Common Metals, 1982,84(201).

21:Y.C.Chuang,C.H.Wu,Y.C.Chang,An Investigation on the Metastable Charac ter of Y(Co,M)5 Compounds,J.of Less-Common Metals, 1982,83(235).

22:Y.C.Chuang,C.H.Wu,T.C.Li,S.C.Chang,L.Kao,Metallographic Study of the Stability and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Gd(Col-xNix)5 Compounds,Prac tical Metallography,1982,19(495).

23:Y.C.Chuang,M.S.Wang,Current Phase Diagram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WuLi(Physics), 1983,12(390).

24:Y.C.Chuang,Y.C.Chang,Magnetic Properties of R.E.-Transition Metal In termetallic Compound,Chinese J.of Rare-Earths,1983,2.

25:Y.C.Chuang,C.H.Wu,et al.,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Ho2( Co,M)17Compounds,Proceeding of 6th International Workship on Rare Earth-C obalt Permanent Magnets,761 Baden,Vienna,1982,Edited by F.Fidler,J.of Less- Comm on Metals,1984,96(183).

26:Y.C.Chuang,C.H.Wu,et al.,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Pr(Co l-xNix)5,J.of Less-common Metals,1984,97(245).

27:Y.C.Chuang,H.A.Liu,et al.,Metallographic Study of Stress Corrosion C racking of Ti-15Mo Alloy in HCl-CH3OH-CH3OPSCl2 Solution,Practical Metall ography,1984,21(122).

28:Metallurgical Behavior of Nb-Ti Electrode Trip during Consunable Arc Smelting,Bulletin of Materials for Energy Systems,1984,1.

29:Y.C.Chuang,H.A.Liu,SCC of Ti-15Mo Alloy in HCl-CH3OH-CH3OPSCl2 Solution,Published in Z.Metallkunde.

30:Y.C.Chuang,J.Jiang,Y.C.Chang,Mossbauer Effect Study of Y2(Co1-x Fex)17 Compounds,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J.of Lsee-Common Metals.

31:Y.C.Chuang,C.H.Wu,H.B.Chen,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eprties of GdCo 5-xMx Pseudobinary Compounds Ⅰ Structure,To Be Published in J.of Less -Common Metals.

32:Y.C.Chuang,C.H.Wu,H.B.Chen,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eprties of GdCo 5-xMx Pseudobinary Compounds Ⅱ.Decomposition Behavior,To Be Published in J.of Less-Common Metals.

33:Y.C.Chuang,C.H.Wu,Investigation of the 700℃Isothermal Section of the Cobalt-Rich Portion of the Pr-Co-B Temary Phase Diagram,J.Less-Common Met.,1987,135(5).

34:Y.C.Chuang,C.H.Wu,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Phase Equilibria of Nd(Col-xMx)5Compounds(M=Ni,Cu,Al),J.Less-Common Met.,1987,133(215).

35:Y.C.Chuang,C.H.Wu,Investigation of the Partial Phase Diagram of the P r-Co-Ni Ternary System,J.Less-Common Met., 1987,134(7).

36:庄育智、吴昌衡、苏旭平,Y-Co系的研究,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全国相图 学术会议论文集,1988年11月。

37:庄育智、吴昌衡、谢金强,5at%Ga替代Fe对Nd-Fe-B系Fe角相关系的影响, 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1988年11月。

38:庄育智、吴昌衡、钟夏平,Nd-Fe+5at%Al-B系富Fe+5at%区相图及相结构的研 究,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1988年11月。

39:庄育智、吴昌衡、葛蔚青,Nd-(Fe+10at%Co)-B系富(Fe+10at%Co)区900℃等 温截面,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1988年11月。

42:庄育智、张维敬,相图研究的现状及发展,科学通报, 1991,36(9):641~645。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奖励

1995年

三元铁基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1988年

铌钛合金及铌钛-铜多芯超导线质量改进与性能控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1987年

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排名第一

1985年

钼合金及铌合金部件研究研制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覆盖奖,排名第二

1965年

全国科学大会奖

参考资料来源:

人才培养

1998年起庄育智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物理实验室建成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关系,截至1996年3月,已培养毕业的博士生10人、硕士生30多人;后又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多人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64年

沈阳市劳动模范

1964年

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77年8月—198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

个人生活

编辑

庄育智的父亲庄孚初,与朋友在汕头合伙开布店。母亲是家庭主妇,勤劳贤淑。父母对他严格要求,对他的做人、治学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 。

人物评价

编辑

庄育智是中国难熔金属合金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一生为金属材料学科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德高望重的学者风范、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激励着每一位后来者 。(九三学社评)

下一篇 陈景润

上一篇 苗永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