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祥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化学家

朱祖祥朱祖祥

朱祖祥(1916年10月5日—1996年11月18日),浙江宁波人,土壤学家和农业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祖祥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化系;1948年获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1983年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96年11月18日在绍兴突然逝世。

朱祖祥长期致力于土壤化学的研究,创立了关于土壤磷的吸持、解吸、固定的化学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的论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朱祖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宁波慈溪

出生日期:1916年10月5日

逝世日期:1996年11月18日

毕业院校: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土壤学》

主要成就:“起爆效应”理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人物生平

编辑

朱祖祥

民国五年(1916年)10月5日,朱祖祥生于浙江省慈溪县云山乡(现属余姚市),自幼即随父母迁居当时县治所在地慈城镇(现属宁波市)。父朱清奇,清末秀才,热心乡里公益事业,深孚众望;生四女三子,以朱祖祥最小。朱祖祥小学毕业后,在塾馆诵读古文半年,旋跳级插班于宁波私立民强中学,半年后又转读于宁波效实中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朱祖祥毕业于效实中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留母校任农化系助教。

民国三十一年—民国三十四年(1942-1945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讲师。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朱祖祥经浙江大学农学院推荐,参加中华农学会的选拔和教育部组织的考试,以优异成绩被选送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深造。他主修土壤化学,副修先为植物生理学,后转表面化学。

民国三十四年—民国三十七年(1945-1948年),朱祖祥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朱祖祥获硕士学位。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朱祖祥获博士学位,同年选择回到中国。

1949年—1952年,朱祖祥任浙江大学农化系主任、校务委员。

1952年—1966年,朱祖祥历任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土化系主任、教务负责人。

1953年—1960年,朱祖祥在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兼任研究员、筹备委员。

1955年,朱祖祥又受命重建农化系,他仍以满腔热情开展工作,充实教师队伍,广开专业设置。

1960年,朱祖祥拖着脑膜炎初愈的病躯,夜以继日地编撰出《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分析及研究法》等讲义,亲自讲授并修订文稿,对拓展土化系和招收研究生、留学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专业课好教材。

1964年,农业部成立“土壤学教材编审委员会”,聘请朱祖祥为主任。

1977年,农业部在山西重新召开土化专业土壤学教材统编会议,在与会代表推举下,再次担任主编。

1978年1月初,在杭州朱祖祥主持召开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

1980年,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

1983年,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1996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院士为“长江三角洲可持续献良策”农业专题考察组赴江浙沪实地考察时不幸于11月18日在绍兴突然逝世。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朱祖祥所研制的“土壤、作物营养速测诊断箱”在全省农村推广应用;他所研制的土壤营养诊断比色卡,则被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大量采用。

朱祖祥早期研究影响土壤中交换态阳离子有效性和各种因子,提出饱和度效应、陪补离子效应和晶格结构效应等概念。对土壤和水稻营养障碍化学诊断的理论、方法及标准等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

朱祖祥在密执安州立大学研究院从事硕士论文的研究工作时,发现在密执安沿湖区桃树生长的优劣,同土壤中交换性钾的含量水平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朱祖祥根据土壤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通过植物(燕麦、桃树)栽培试验,结合粘粒矿物类型,进行了土壤胶体对离子吸附能和交换性阳离子种类及其相对含量、以及植物从土壤中吸取营养元素状况等方面的测定,系统地证实了土壤胶体上的离子饱和度,以及胶体上与植物营养离子共存的其他吸附离子(特称陪补离子)的状况,同土壤养分有效度密切相关。这就是土壤中离子“饱和度效应”和“陪补离子效应”。这两种概念可深刻阐明土壤有效养分的动态及其差异根源。

20世纪60年代以来,朱祖祥指导他的研究生从事土壤磷化学、土壤有效养分及土壤水分能量概念的研究,都取得新成果。朱祖祥关于土壤磷的吸持、解吸、固定的化学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的论述;关于养分位的表述;关于绿肥耕埋后激起土壤微生物强烈活动而耗失土壤有机质的“起爆效应”(现通称激发效应)的论点以及绿肥肥效机制的探讨等,对研究农田土壤肥力的动态监测,对研制测定养分有效度的方法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主持“全国土壤普查·土壤诊断研究协作组”的工作,在湖南长沙同全国10多所高等农业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土壤工作者一道,对土壤和作物营养诊断的化学速测,如氮、磷、钾速测方法及土壤有机质速测法等,进行了系统的和大量的试验,对所使用的每种方法进行反复讨论,选出最佳方案。

学术论著

1988年,朱祖祥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通用教材《土壤学》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书籍著作

1.Peng C,Chu TS,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Powdery Iidicator forRapid and Accurate Estimation of Soil ReaCTion,

6.朱祖祥,袁可能.我国目前常用的几种土壤反应混合指示剂在使用上的探讨.土壤学报,1956,4(1)。

7.朱祖祥.合成土壤改良剂的效果试验初报.浙江农业科学,1961(1)。

8.朱祖祥.影响磷矿粉肥效的土壤化学因素.浙江农业科学,1962(12)。

9.朱祖祥.从绿肥的起爆效应探讨它的肥效机制及其在施用上的若干问题.浙江农业科学,1963(3)。

10.朱祖祥.再论绿肥的肥效机制及其在施用上的若干问题.浙江农业科学,1964(1)。

科研获奖

20世纪70年代中期,浙江农业大学土壤教研组在朱祖祥的建议和具体指导下,对浙江省土壤和植物营养障碍化学诊断技术,作了10项改进,获得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人才培养

朱祖祥自从1938年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毕业留任助教到1996年11月逝世,50多年一直从事农学教育工作,为中国农业战线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20世纪60年代开始,朱祖祥招收培养了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18名,博士8名,指导博士后1名。1978年起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是中国高等农业院校中第一位培养土壤化学和土壤物理学方向研究生的导师。朱祖祥在40多年教授生涯中接受过由国家教委下达的外籍研究生(包括美国、联邦德国博士研究生)来华进修的指导任务。

朱祖祥特别重视土壤学野外工作、培训青年教师的地学基础知识、聘请有良好基础及广泛实践经验的土壤学教师。1956年秋招收复系后的第一届学生90名,按教学计划开出全部课程。

荣誉表彰

1980年,朱祖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编辑

朱祖祥兼任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副理事长,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浙江省人大常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及浙江省委员会名誉主委,浙江省科协名誉主席等。

出版图书

编辑

土壤学

作者名称 朱祖祥

作品时间1983-5

人物评价

编辑

朱祖祥是浙大求是学人的杰出典范,他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当年从美国学成归国,他毅然选择回到母校浙江大学任教。朱祖祥多次建议恢复建立文理交融的综合性大学,不遗余力地推动同根同源的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的合并,是成立新的浙江大学的主要倡导人之一。(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评)

后世纪念

编辑

纪念朱祖祥院士诞辰90周年

2006年09月26日,原农业部长何康、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等5名院士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土壤学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纪念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朱祖祥院士诞辰90周年。

朱祖祥院士诞辰100周年

2016年10月11日,浙江大学数百位师生、校友举行集会,纪念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朱祖祥院士诞辰100周年。浙大校长吴朝晖致辞,并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周健民及朱祖祥先生的女儿朱荫湄共同为朱祖祥铜像揭幕。

下一篇 侯光炯

上一篇 蔡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