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锡铭 编辑
邓锡铭(1930年10月29日-1997年12月20日),广东东莞人。光学、激光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邓锡铭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2年—1964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7年12月2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67岁。
邓锡铭毕生从事光学、激光、激光等离子体的研究。
中文名:邓锡铭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东莞
出生日期:1930年10月29日
逝世日期:1997年12月20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锡铭早期留影
1930年10月29日,邓锡铭出生于广东东莞桥头镇邓屋村。1948年,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物理系。
1949年,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先后担任研究所学术秘书,课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部副主任(至1964年)。
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部副主任。
1964年,负责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并担任副所长、副研究员。
1977年至1985年,任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解除职务)。
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
1986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主任。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任为国家高技术计划863—主题项目专家组成员。
1996年,聘任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顾问。
1997年12月2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67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邓锡铭组织参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邓锡铭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中国国内开拓激光科技研究新领域,组织参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和第一台氦氖气体激光器。提出激光器Q开关原理,发明了“列阵透镜”,提出了“光流体模型”。为实现激光核聚变设想,开拓、发展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建成中国最大的“神光”激光装置,利用神光装置在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等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学术论著
邓锡铭专著《中国激光史概要》
根据2022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网站显示,邓锡铭撰写并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及专著。 其他部分论著参考如下:Teng X . The gradient veCTor potential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vacuum. 1979.
邓锡铭,方洪烈. 在真空中电磁场的梯度矢势. 中国激光, 1979(11):1-10.
邓锡铭, 用于核聚变研究的大功率激光系统的发展. 激光, 1980, 7(Z1):1650-1653.
邓锡铭,方洪烈. 在真空中电磁场的整体运动和内部运动. 中国激光, 1980(02):14-19.
Deng X , Liang X , Chen Z , et al. Uniform illumination of large focal targets using a lens array.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1985.
周国生. 大曲率半径球形光学列阵成像质量的方和裴衍射分析. 光学学报, 1986, 6(003):250-256.
Deng X , Liang X , Chen Z , et al. Uniform illumination of large targets using a lens array. Applied Optics, 1986, 25(3):377-81.
盛国平, 林礼煌, 邓锡铭. 对撞脉冲锁模Nd;YAG激光器的若干运转特性. 光学学报, 1986(02):104-109.
学术交流
截至1997年12月,邓锡铭多次在ICF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30多次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和讲学。在中国国内组织多次有影响地国际激光会议。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82年 | 六路激光装置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87年 | 宽频带激光的产生及其对等离子体物理作用的研究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8年 | 激光12号实验装置—高功率激光技术新成就 | 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
1989年 | 神光I装置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
1990年 | 神光I装置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7年 | 第四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奖 | |
1998年 | 强光束传输的黎曼几何和流体模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基础类三等奖 |
2003年 | 神光II装置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3年 | 神光II装置 | 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
2005年 | 神光II装置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邓锡铭(右)向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介绍实验成果
截至1997年12月,邓锡铭培养了近4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多人成为科研骨干,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如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顾敏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研究员朱健强, 华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吴逢铁等。教学获奖
时间 | 奖项名称 | 颁发单位 |
---|---|---|
2005年 | 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 |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64年 | 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 |
1988年 | “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
1993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1999年 | 广东省十大“青年科学家奖” |
2004年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2005年 | 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79年—1984年 | 中国光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理事 |
1984年—1989年 | 中国光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理事 |
1989年—1993年 | 中国光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理事 |
1990年—1995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深圳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
1993年—1997年 | 中国光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理事 |
1993年 | 国家高技术计划863—主题项目专家组成员 |
1995年—1997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深圳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
1996年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顾问 |
2000年 | 第九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 |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主任 | |
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委员会副主任 | |
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 |
美国光学学会会员 | |
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 |
国际ICF固体激光驱动器会议国际技术委员会成员 | |
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 |
上海大学兼职教授 | |
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 |
华中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 |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 |
杭州大学兼职教授 | |
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 |
华北光电所兼职教授 |
家庭背景
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内景
邓锡铭祖父邓庆云为顺德县都司(清代武官职位,正四品);伯父邓植仪为农业教育家,土壤学家;父亲邓盛仪任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大哥邓锡智为香港石力贸易公司董事长;二哥邓锡全任北京中央机械工业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邓锡铭排行老三;弟弟邓锡清为邮票设计师;妹妹邓镜玉、邓美玉。婚姻家庭
邓锡铭妻子梁绮梅,两人育有一女邓润钢。
邓锡铭留影
“邓先生(邓锡铭)目光深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甘当人梯。他是中国激光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正是因为他的远见卓识和在科学上的执着和冒险精神,以及他杰出的科研组织、管理能力,才使得中国的激光事业有今天的辉煌。说他是中国的激光之父,至少是中国的激光之父之一,是毫不为过的。”(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郭弘评)“勇于担当创基业,一生奉献蜡炬干。 病榻弥留仍笑问,能否再借五十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物理联合实验室副研究员张攀政赋诗)
“邓锡铭是中国高功率激光和激光聚变事业的开拓者,他以深厚的学术造诣,独到的学术见解,超乎常人的韧性和信心,以及卓越的科学组织才能,为中国高功率激光的起步和成功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锡铭逝世十周年追思会上全体与会人员评)
邓锡铭铜像
邓锡铭雕像
2007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举行邓锡铭铜像落成仪式。籍此表达对邓锡铭院士的缅怀之情,以及其为中国激光聚变事业做出的贡献。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