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采 编辑
李文采(1906年9月9日—2000年3月1日),土家族,湖南永顺人。钢铁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
李文采193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1939年获得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机械系电热专业博士学位;1944年—1945年任教于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4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1954年5月任重工业部钢铁工业试验所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1983年任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2000年3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李文采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的研究和科研组织等工作。
中文名:李文采
国籍:中国
民族:土家族
出生地:湖南永顺
出生日期:1906年9月9日
逝世日期:2000年3月1日
毕业院校: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李文采在家中
1906年9月9日,李文采出生于湖南省永顺县毛坝乡毛坝村。1919年,在塘沽读高小三年级。
1926年,转入南开中学读书。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从交通大学毕业。
1932年,被分配到湘鄂西苏区协助建立电台。
1933年,自费去德国留学,先在西门子公司实习,后进入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当研究生。
1939年,获得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机械系电热专业博士学位。
1944年—1945年,任教于国立武汉大学。
李文采在工作中
1946年,任天津中国原料公司总经理。1949年4月,参加南下干部团;5月,任华东财经委员会重工业处副处长;1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
1950年,参加修建成渝铁路,负责成渝铁路所需钢材的生产和供应工作。
1952年,任职于轻工业部重庆工业试验所。
1954年5月,任重工业部钢铁工业试验所所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1983年,任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
1983年—2000年,任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0年3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组织学术交流,听取学术报告
1949年,李文采参加了上海及华东重工业企业的接管工作,整顿上海各钢铁厂,建立上海国营钢铁公司,规划上海、杭州、南京电力网工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组织钢铁冶金试验项目,首次在中国半吨转炉试验了纯氧顶吹,炼成合格钢水一百余炉,进行了真空下铸钢和连续铸键试验,完成型焦实验和太原钢铁厂等型焦半工业性试验,在首钢、包钢等厂进行熔融铁矿用炭还原制取铁水的试验;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把工作重点放到开发自己的钢铁冶金生产新工艺,提出“优化、连接化、自动化和防止公害”的三化一防标准,以改进现有工艺;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炼铁、炼钢、精炼、连铸等工艺的意见,包括综合利用中国矿产资源和钢铁工业技术更新改造等。主张中国在新建、扩建钢铁企业之前,应尽快开发由各种新工艺组成的系列生产线,即A线:熔融还原炼铁、吹氧炼钢、精炼、连铸、连轧、后处理;B线:负责铁矿预还原、废钢准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后处理。A线、B线都达到最优化的工艺,争取钢铁冶炼生产的更大效益,成为投资少、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品种多、质量高和能够提供巨大经济效益的先进钢铁生产线。学术论著
李文采 学术论文部分摘抄
截至2000年3月,李文采在《钢铁》《钢铁研究学报》《力学学报》等期刊上共发文20余篇 ,其代表论著有《钢铁工业的新技术及对推广新技术的一些意见》《中国中小钢铁厂的技术改造》《中国钢铁生产工艺的改革》《钢铁冶金新技术》《用煤炼铁半工业试验》等。李文采,赵施格,王明超,等.钢水直接浇铸厚板坯试验.钢铁,1988(09):18+26-28.
干勇,李文采.双履带活块循环式薄板坯连铸机实验研究.钢铁,1992,27(6):5.
周明,李文采.底吹钢包气液两相流结构的研究.钢铁,1990(5):14-18.
周明,李文采.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在气液两相流中的应用.力学学报,1991.
周渝生,李文采.煤粉含碳球团炼铁半工业试验.钢铁研究学报,1992,004(003):1-7.
王龙妹,金振坚,高锋,等.用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装置对金属溶液进行电解脱氧.钢铁研究学报,2000,12(6):4.
周渝生,李文采,杜挺,等.煤粉含碳球团炼铁半工业试验.钢铁研究学报,1992.
周明,李文采.气液两相流的流场特性研究:随机轨迹分离流数学模型.金属学报,1990,26(3):7.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1983年 | 薄板坯连铸及其快速凝固机理研究 | “八五”科技重大攻关项目 |
发明专利
时间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
1992年 | 用煤粉和铁矿粉直接冶炼铁水的方法和装置 | 88104282X |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李文采(左2)和专家们探讨学术
李文采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讲授《钢铁冶金学》等课程。培养成果
截至2000年3月,李文采先后培养了7名博士和2名硕士 ,他们中有的成为了科研骨干或学术带头人 ,如冶金材料专家干勇院士等。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55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国务院 |
1998年 |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 国务院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55年6月—1957年5月 |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57年3月—1962年4月 | 北京市金属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57年5月—1960年4月 |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60年5月—1967年1月 |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82年—1993年 | 《钢铁研究学报》第一届编委会主任委员 |
1993年—1996年 | 《钢铁研究学报》第二届编委会顾问 |
1996年—2000年 | 《钢铁研究学报》第三届编委会顾问 |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第一届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 | |
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 |
中国金属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 |
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 |
中国金属学会第四届届理事会理事 | |
北京市金属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 |
北京市金属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 |
北京市金属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 |
北京等离子体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 |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冶金学科组组员 |
家世背景
李文采的父亲李烛尘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文采3岁时,李烛尘离开湘西赴北京会试不第,漫游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随后又去了日本求学。李文采的母亲郁氏带着几个儿女一直生活在毛坝 。李文采兄弟姐妹共六人,他是家中长子,下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
李文采(右2)接待外国友人
“李文采对指导中国钢铁冶金新工艺技术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金属学会评)“他(李文采)诸多的前瞻性新技术思想为中国冶金新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做出了重要贡献。”(红星网评)
“李文采是中国冶金新工艺的开拓者。”(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