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裘维蕃 编辑
裘维蕃(1912年5月15日—2000年9月18日),江苏无锡人,植物病理学家,植物病毒学家,菌物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裘维蕃193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39年—1941年任教于福建农学院;1941年—1945年任职于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1947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3月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50年—1995年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95年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2000年9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裘维蕃主要致力于真菌分类、生理学和栽培领域的研究。
中文名:裘维蕃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1912年5月15日
逝世日期:2000年9月18日
毕业院校:威斯康星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裘维蕃近照
1912年5月15日,裘维蕃出生于江苏无锡。193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系。
1935年—1939年,任金陵大学助教。
1939年—1941年,任教于福建农学院。
1941年—1945年,任职于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
1947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
1948年3月,任清华大学副教授。
1950年—1995年,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
1953年—1956年,历任中国科学院真菌植病研究室、应用真菌学研究所病毒室主任、研究员。
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95年,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2000年9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92年,袭维蕃与李竞雄(左)在交谈
自20世纪30年代起,裘维蕃开始对中国真菌和植物病害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对云南高等食用菌的分类和栽培的调查研究。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开始从事一种真菌的生理及致病力变异的研究,成为最早发现真菌异核现象者之一。他还是国际上第一位提出确切表达一种病害发生程度公式(即现在所采用的病情指数公式)的人;20世纪50年代,他开始对白菜三大病害做出研究;60年代—70年代,致力于植物病毒学的研究。1969年,他研究证明了中国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传染的病毒所致,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提出了预见意见。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了诱导植物抗病毒性的理论,并成功研制出“NS-83增抗剂”,用以抑制番茄和烟草病毒病。裘维蕃建立中国第一个植物病毒实验室。
学术论著
截至2000年9月,裘维蕃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130余篇,著有专著10余部,其代表论著有《植物病毒学》《植物病理学》《菌物学大全》《菌物世界漫游》 《中国食用菌及其栽培》《禾谷类作物病害》《植物病理学词汇》等。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85年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 | 北京 |
1989年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 北京 |
1993年12月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报告会 | 北京 |
1998年 | 国际植物病理学会大会 | 英国 |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78年 | 小麦芦楂病(丛矮病)研究成果 | 农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 |
1985年 | 中国小麦丛矮病发生规律的研究和防治措施的制定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0年 | 《植物病理学》 | 中国优秀科技图书 |
1990年 | NS-83增抗剂 | 国家教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1年 | NS-83增抗剂 |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人才培养
院所建设
1991年,裘维蕃在杭州国际植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1939年,裘维蕃在福建筹办了福建农学院。课程建设
裘维蕃在中国国内开设了《植物病毒学》课程。
培养成果
裘维蕃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农业人才,如植物病理学家张克勤院士,北京农学院党委原书记、校长王慧敏,原联合国粮农组织创新办公室农业官员杨普云,山东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李向东,原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李怀方,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明国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原副所长阎文昭,亚利桑那大学教授熊忠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元平等都是裘维蕃的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53年3月 | “爱国卫生运动劳动模范”证章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91年 | 亚澳名人 |
1992年 | 世界名人 |
1998年 | 国际植物病理学会会士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53年2月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书记 |
1962年7月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 |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78年3月—1983年6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78年7月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理事长 |
1981年10月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理事长 |
1981年10月 | 《植物病理学报》编委会委员、副主编 |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
1981年10月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
1985年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 |
1985年10月 | 《植物病理学报》编委会编委、主编 |
1989年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 |
1991年5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 |
1993年—1998年 | 中国菌物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1993年10月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六届理事会顾问 |
1993年12月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1997年11月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七届理事会荣誉理事 |
1998年—2000年 | 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1998年3月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 | |
中国菌物学会名誉理事长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 |
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 |
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 |
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用菌专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
家世背景
1988年,裘维蕃在国际植物病理学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裘维蕃出生在无锡一个家道中衰的书香门第家庭。幼年时,常随母亲到农村的外祖父家过活。自幼对农事和大自然的风光产生了感情。裘维蕃的父亲是一位前清秀才,裘维蕃受其父亲的影响,他5岁开始习读《中庸》、《诗经》;7岁入小学;16岁考入辅仁中学西文班。因许多课程都用英文课本,裘维蕃自幼打下了英文基础。偶得由钱崇澍等人编写的《高等植物学》,对植物病理学部分产生了兴趣,并与植物病理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家庭成员
裘维蕃育有两个子女,裘伯川、裘季燕。
裘维蕃(左)与外国专家讨论问题
“裘先生(裘维蕃)拥有负笈求学、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学术精湛、光耀华夏的责任担当和胸襟阔达、团结协作的高尚情操。”(植物病理学专家陈剑平院士评)“我们要学习和传承裘先生(裘维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气节,投身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书育人、薪尽火传的珍贵品格和谋篇布局、开放创新的宏观视野。”(时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评)
“裘维蕃是科学真理的伟大践行者,是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和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为中国的兴盛而殚精竭虑。”(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评)
竖立雕像
2012年5月13日,裘维蕃塑像揭幕仪式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生命科学大楼报告厅举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