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杏垣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教育学家

马杏垣马杏垣

马杏垣(1919年5月25日—2001年1月22日),出生于吉林长春,祖籍河北乐亭,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国家地震局副局长。

马杏垣1942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5年—1948年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1951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1978年任教于北京地质学院;1978年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1985年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2001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马杏垣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岩石圈动力学和地震地质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马杏垣

国籍:中国

出生地:吉林长春

出生日期:1919年5月25日

逝世日期:2001年1月22日

毕业院校:爱丁堡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河北乐亭

人物生平

编辑

青年马杏垣青年马杏垣

1919年5月25日,马杏垣出生于吉林长春。

1931年,从长春市自强小学毕业。

1937年,就读于重庆南渝中学。

1938年,入读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

1945年—1948年,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51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52年—1978年,任教于北京地质学院。

1963年—1965年,任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

中年马杏垣中年马杏垣

1972年—1975年,任湖北地质学院副院长。

1978年,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1985年,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

1985年—2000年,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2001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3年,马杏垣授课中1983年,马杏垣授课中

20世纪50年代,马杏垣在燕山地区进行了1:50000的区域地质测量,在五台—太行山区开展1:200000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978年,对大陆伸展构造和裂陷作用的形成机制、发育历史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还研究了地壳块体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从事大陆岩石圈的研究工作,完成了中国岩石圈各类图件68幅的大型图集,后又进行了全球地学断面的研究工作。

学术论著

马杏垣专著《解析构造学》马杏垣专著《解析构造学》

截至2001年1月,马杏垣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著100余篇,代表论著有《五台山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中国大地构造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国前寒武纪构造格架及研究办法》《地质构造形迹图册》《嵩山构造变形—重力构造、构造解析》《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中国及其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1:400万)》《江苏响水至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等。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48年

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

英国

1965年

全国第一届构造地质学术会议

1979年

全国第二届构造地质会议

1980年

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

巴黎

1982年

第一届大陆地震活动与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

1983年

前寒武纪地质构造现场会

嵩山

1984年

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

1987年

国际岩石圈构造演化和动力学讨论会

1989年

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78年

中国东部前寒武纪大地构造发展的样式

全国第一届科学大会奖

1981年

《嵩山构造变形—重力构造、构造解析》

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系列图件集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系列图件集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系列图件集

国家图书一等奖

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系列图件集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国家地震局地学大断面的编著和综合研究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地震局地学大断面的编著和综合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才培养

院系建设

1985年,马杏垣与日本地震学家和达清夫合影1985年,马杏垣与日本地震学家和达清夫合影

马杏垣参与并筹建了北京地质学院。

学科建设

20世纪60年代,马杏垣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期间,结合中国的构造实际,创建了解析构造学。

讲授课程

马杏垣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期间,讲授《构造解析学》《普通地质》《构造地质》《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等课程。

编著教材

1995年,马杏垣与武奇龄合影1995年,马杏垣与武奇龄合影

马杏垣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期间,主编了《构造地质学基础教程》《中国区域地质》等教材。

培养成果

马杏垣培养了一大批构造地质研究人才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 ,岩石学家莫宣学院士 ,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翟裕生院士 ,矿产勘探学家赵鹏大院士、地层古生物学及地质学家殷鸿福院士 ,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金翔龙院士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徐锡伟院长等。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78年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地质论评》副主编

《地震地质》主编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委员会构造委员会委员

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执行局委员

国际地震危险咨询委员会委员

《结构地质学(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编委

《构造学(Tectonics)》编委

《构造物理学(Tectono G physics)》编委

《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编委

岩石圈计划喜马拉雅委员会主席

第六协调委员会“喜马拉雅及其邻区分委会”副主席

第六协调委员会“喜马拉雅及其邻区分委会”主席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1993年,马杏垣夫妇在家中1993年,马杏垣夫妇在家中

马杏垣的父亲从商,父亲把马杏垣送到一所叫自强小学的学校念书,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这普通的格言,成为他终生恪守的座右铭。

婚姻家庭

马杏垣的妻子是沈荃 。

人物评价

编辑

1991年,参加中国科学院春节聚会1991年,参加中国科学院春节聚会

“学习他(马杏垣)赤诚报国的崇高理想和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学习他严谨求实的实干态度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和艰苦奋斗的质朴本色。”(水文地质学家王焰新评)

“马杏垣热爱党、热爱祖国人民,胸怀赤子丹心,他严谨治学、追求真知、潜心育人,他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他谦虚谨慎,为人师表,坚持在教学科研一线,把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以身许党、以身报国的高贵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原书记、局长郑国光评)

“马杏垣是一位卓越学者、科学大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地质科学事业、地震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地震地质》编委会评)

下一篇 王之玺

上一篇 李庆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