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沛霖 编辑
张沛霖(1917年12月27日—2005年9月15日),山西平定人,物理冶金学家,核材料科学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研究员。
张沛霖1940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49年获得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1962年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冶金总工程师、核燃料局总工程师、部科技委常委、总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5年9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张沛霖早期从事物理冶金方面的工作,之后长期从事核燃料冶金、核材料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和教学工作。
中文名:张沛霖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7年12月27日
逝世日期:2005年9月15日
毕业院校:谢菲尔德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山西平定
左起:张沛霖、李薰、方柄
1917年12月27日,张沛霖出生于山西平定。1933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太原进山中学高中部。
1936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
1937年—1940年,入读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
1940年,任职于云南安宁资源委员会云南钢铁厂。
1945年,进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深造。
1949年,获得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学位。
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
1962年,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冶金总工程师、核燃料局总工程师、部科技委常委、总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5年9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沛霖(右)在做实验
一、铀部件的特种铸造技术。1964年,张沛霖改用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尾料六氟化铀制得的金属铀作原料,提出铸模不同部位测温点的布置与测温方法,针对模具温度变化过程,向定向凝固目标找准了改进措施,解决了铸件的缩孔问题,还获得了最省原料的解决途径。二、生产堆燃料元件的技术攻关。张沛霖重视质量,组织工艺攻关的同时,组织建立了超声波检查燃料元件包壳贴紧度的方法;重视合理化建议,计秉贤提出的改进包壳封口旋压技术,在他的支持下确定下来;听取各方意见,正确引导,最终完成生产堆燃料元件技术攻关任务。
三、核潜艇动力反应堆燃料组件的研制。反应堆燃料组件选择二氧化铀—锆包壳的组合,从核材料角度,需解决动力堆燃料组件制造技术,核心是二氧化铀的成型与锆合金型材的封装。20世纪50年代,张沛霖参加指导了二氧化铀陶瓷片烧结工艺和锆合金电子束焊接工艺研究;1962年,参加指导了二氧化铀粉末冶金的研究工作。
四、高通量实验堆燃料元件的生产工艺研究。挤压工艺是采用内、外层用铝,中间夹铀合金的三层圆形胚料一次挤压成型,这种工艺不能完全消除筋下的芯体的畸变,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在讨论元件投产时,用户提出元件只能使反应堆运行到设计功率的70%。经过认真考虑,张沛霖还是决定投产,之后经过实际运行,证明反应堆可以达到设计功率,燃料元件质量可靠,研制成功。
五、核电站燃料元件的研制。张沛霖分析中国在发展核电用核燃料组件方面的技术优势,认为需自力更生,也要学习国外技术。在他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中国国内开展了燃料组件的设计、研究、实验和堆内辐照考验等工作。在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张沛霖倡导使用国产燃料组件,同时,引进和消化国外同行业技术及质量管理经验。
学术论著
截至2005年9月,张沛霖编著的代表论著有《钢的冷加工》《氢在铁和铁合金中的扩散》等 ,其他论著参考如下:
钱知强,高树浚,张沛霖.用剩余强度法测定钴在铜中的扩散系数.金属学报,1965,8(3).
张沛霖,林树智.晶粒间界对於铝晶体中形成亚结构的影响.物理学报,1956(02):170-173.
张沛霖,梁志德.铬钢在珠光体转变时的碳化物形成过程.金属学报,1957(04):367-375.
钱知强,高树浚,张沛霖.铁-钴(50%)合金中的自扩散. 金属学报,1965,8(3):326-331.
张沛霖,徐萃章.滚珠钢在室温到马氏体点温度范围内等温转变的性质.金属学报,1956,1(4):347-366.
科研奖励
时间 | 奖励名称 |
1985年 | 国家发明二等奖 |
1985年 | 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 |
1985年 |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
人才培养
院所建设
左起:李铁藩、高景之、田德成、张沛霖
1951年,张沛霖学成回国,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他筹划全所建设,开展研究工作,使金属所各方面的工作顺利开展。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98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2002年1月 | 李薰成就奖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0年2月 | 中国核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1984年4月 | 中国核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中国核材料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 |
中国核材料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 |
中国核材料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 |
家世背景
张沛霖近照
张沛霖的父亲在其一岁多时去世,其母亲葛氏节衣缩食,依靠几亩薄田和亲戚的接济供其上学。张沛霖学习成绩优异,但因家中贫困,无力承担大学学费,在张沛霖考大学时,他报考了当时山西省政府提供奖学金的若干学校。婚姻家庭
1956年,张沛霖与华瑾结婚,华瑾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沈阳药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沛霖夫妇育有一女。
1986年,张沛霖与老师魏寿昆合影
“张沛霖在发展核材料事业方面全心全意,数十年如一日,艰苦攻关、默默奉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民主》评)“中国核电事业得以稳步发展,开拓前进,张沛霖是有卓著功劳的。”(何梁何利基金评)
“张沛霖对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