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编辑

中药

天仙子天仙子

天仙子,中药名。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华东等地。夏、秋二季果皮变黄色时,采摘果实,暴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晒干。具有解痉止痛,平喘,安神之功效。常用于胃脘挛痛,喘咳,癫狂。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学名:天仙子

别名:莨菪子、莨菪实、牙痛子、小颠茄子、米罐子、熏牙子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状花目

科:茄科

属:天仙子属

种:莨菪

分布区域:华北、西北、西南、华东

采收时间:夏、秋二季

用量:0.06~0.6g

毒性:大毒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入药部位

编辑

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

编辑

味苦、辛,性温。

归经

编辑

归心、胃、肝经。

功效

编辑

解痉止痛,平喘,安神。

主治

编辑

用于胃脘挛痛,喘咳,癫狂。

相关配伍

编辑

1、治水泻日久:青州干十个(去核),入莨菪子填满,扎定烧存性。每粟米饮服一钱。(《圣惠方》)

2、治风痹厥痛:天仙子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各半两,五灵脂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菖蒲酒下,女子芫花汤下。(《圣济总录》)

3、治赤白痢,脐腹疼痛,肠滑后重:大黄半两,莨菪子一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食前。(《普济方》妙功散)

4、治恶疮似癞者:烧莨菪子末敷之。(《千金要方》)

5、治石坚如石,不作脓者:醋和莨菪子末,敷头上。(《千金要方》)

用法用量

编辑

0.06~0.6g。

禁忌

编辑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妇禁用。

采集加工

编辑

夏、秋二季果皮变黄色时,采摘果实,暴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晒干。

生理特性

编辑

二年生草本,高达1米,全体被粘性腺毛。根较粗壮,肉质而后变纤维质,直径约2-3厘米。一年生的茎极短,自根茎发出莲座状叶丛,卵状披针形或长矩圆形,长可达30厘米,宽达10厘米,顶端锐尖,边缘有粗牙齿或羽状浅裂,主脉扁宽,侧脉5-6条直达裂片顶端,有宽而扁平的翼状叶柄,基部半抱根茎;第二年春茎伸长而分枝,下部渐木质化,茎生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顶端钝或渐尖,无叶柄而基部半抱茎或宽楔形,边缘羽状浅裂或深裂,向茎顶端的叶成浅波状,裂片多为三角形,顶端钝或锐尖,两面除生粘性腺毛外,沿叶脉并生有柔毛,长4-10厘米,宽2-6厘米。花在茎中部以下单生于叶腋,在茎上端则单生于苞状叶腋内而聚集成蝎尾式总状花序,通常偏向一侧,近无梗或仅有极短的花梗。花萼筒状钟形,生细腺毛和长柔毛,长1-1.5厘米,5浅裂,裂片大小稍不等,花后增大成坛状,基部圆形,长2-2.5厘米,直径1-1.5厘米,有10条纵肋,裂片开张,顶端针刺状;花冠钟状,长约为花萼的一倍,黄色而脉纹紫堇色;雄蕊稍伸出花冠;子房直径约3毫米。蒴果包藏于宿存萼内,长卵圆状,长约1.5厘米,直径约1.2厘米。种子近圆盘形,直径约1毫米,淡黄棕色。夏季开花、结果。

生长环境

编辑

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及西南,华东有栽培或逸为野生;蒙古、苏联、欧洲、印度亦有。常生于山坡、路旁、住宅区及河岸沙地。

药材性状

编辑

呈类扁肾形或扁卵形,直径约1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细密的网纹,略尖的一端有点状种脐。切面灰白色,油质,有胚乳,胚弯曲。气微,味微辛。

相关论述

编辑

《本草纲目》:“莨菪之功,未见如《本经》所说,而其毒有甚焉。煮一二日而芽方生,其为物可知矣。莨菪、云实、防葵、赤商陆皆能令人狂感见鬼,昔人未有发其义者,盖此类皆有毒,能使痰迷心窍,蔽其神明,以乱其视听故耳。”

下一篇 天仙藤

上一篇 王不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