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编辑

中药

梅花梅花

花,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入药以梅花为主,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酸梅、萼梅、绿梅花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种:梅

分布区域: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等地

中文学名:梅花

采收时间: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

用量:3~5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生理特性

编辑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3~6mm,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花萼5,灰绿色或棕红色。花瓣5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雌蕊,子房密被细柔毛。体轻。气清香,味微苦、涩。

产地

编辑

白梅花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红梅花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

入药部位

编辑

植物的干燥花蕾。

炮制方法

编辑

除去杂质,低温干燥。

性味

编辑

微酸,平。

归经

编辑

归肝、胃、经。

功效

编辑

疏肝和中,化痰散结。

主治

编辑

用于肝胃气痛,郁闷心烦,梅核气,瘰疬疮毒。

相关配伍

编辑

1、梅花蛋:鸡蛋1个,一端开孔,放入绿萼梅7朵,封口,饭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1个,连服7日。源于《本草纲目拾遗》。此取绿萼梅疏肝理气以散结。用于瘰疬不消。

2、梅花粥:粳米30~60g,煮成稀粥,加绿萼梅3g,再煮至花刚熟即成。一次服用。源于《本草纲目拾遗》。此取绿萼梅“助(脾胃)清阳之气上升”,粳米养胃气。用于素体脾胃虚弱,湿犯脾胃则清阳之气不升,以致脘闷,食欲减退

3、梅花茶:绿萼梅3~6g,蜂蜜适量。用沸水浸泡,代茶饮。源于《本草纲目》、《百花镜》。本方取绿萼梅清热生津、除烦,蜂蜜清热润燥。用于暑热或热伤胃阴的心烦口渴。

用法用量

编辑

3~5g。

相关论述

编辑

《本草纲目拾遗》:“纲目载梅花无治方,止言点汤煮粥助雅致而已。食物宜忌云∶梅花味酸涩、性平,并无主治。殆亦不知梅花之用,入药最广,而功效亦最大。百草镜∶梅花冬蕊春开,其花不畏霜雪,花后发叶,得先天气最足,故能解先天胎毒,有红、白、绿萼,千叶、单叶之分,惟单叶绿萼入药尤良。采能不犯人手更佳。含苞者力胜。性寒或曰平,味酸涩清香,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止渴生津,解暑涤烦。

下一篇 楮实子

上一篇 梧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