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蓼 编辑
辣蓼,中药名。为蓼科蓼属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全草。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具有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的治疗;外用于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中文名:辣蓼
别名:辣蓼草、蓼子草、斑蕉草、梨同草
中药名称:辣蓼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蓼目
科:蓼科
属:蓼属
种:水蓼
分布区域:我国南北各省区
采收时间:夏秋
用量: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贮藏: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拉丁学名:PolygonumhydropiperL.
全草。
味辛,性温。
归胃、大肠经。
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
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于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
外用:适量,煎水浸洗,或捣敷。
夏秋采全草,晒干。
一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无毛,节部膨大。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0.5-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具缘毛,两面无毛,被褐色小点,有时沿中脉具短硬伏毛,具辛辣味,叶腋具闭花受精花;叶柄长4-8毫米;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长1-1.5厘米,疏生短硬伏毛,顶端截形,具短缘毛,通常托叶鞘内藏有花簇。
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长3-8厘米,通常下垂,花稀疏,下部间断;苞片漏斗状,长2-3毫米,绿色,边缘膜质,疏生短缘毛,每苞内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长;花被5深裂,稀4裂,绿色,上部白色或淡红色,被黄褐色透明腺点,花被片椭圆形,长3-3.5毫米;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长2.5毫米,表面有小点,黑色无光,包在宿存的花被内。花期7~8月。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生河滩、水沟边、山谷湿地,海拔50-3500米。
茎圆柱形,有分枝,长30-70cm;表面灰棕色或棕红色,有细棱线,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中空。叶互生,有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长5-10cm,宽0.7-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表面棕褐色,下表面褐绿色,两面有棕黑色斑点及细小腺点;托叶鞘筒状,长0.8-1.1cm,紫褐色,缘毛长1-3mm。总状穗状花序长4-10cm,花簇稀疏间断;花被淡绿色,5裂,密被腺点。气微,味辛、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