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石 编辑

中药

砒石砒石

砒石,中药名。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ArseNOlite,或硫化物类矿物毒砂Arsenopyrite、雄黄Realgar、雌黄Orpiment经加工制成的三氧化二砷。砷华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毒砂除古产地陕西、湖北、河南、四川、甘肃、辽宁、山西等地仍有产出外,山东、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吉林、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亦有产出;雄黄、雌黄主产于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蚀疮去腐,杀虫,祛痰定喘,截疟之功效。常用于痔疮,瘰疬,溃疡腐肉不脱,走马牙疳,顽癣,寒痰哮喘,疟疾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砒石

化学式:As2O3

分子量:197.84

比重:3.7-3.9

光泽:玻璃至金刚样光泽

晶系:等轴晶系

透明度:透明

条痕:白色或带有黄色

硬度:1.5

毒性:大毒

入药部位

编辑

砷华,或硫化物类矿物毒砂、雄黄、雌黄经加工制成的三氧化二砷。

颜色

编辑

红砒:淡红色、淡黄色或红、黄相间;白砒:无色或白色

性味

编辑

味辛、酸,性热。

归经

编辑

、脾、胃、大肠经。

功效

编辑

蚀疮去腐,杀虫,祛痰定喘,截疟。

主治

编辑

用于痔疮,瘰疬,溃疡腐肉不脱,走马牙疳,顽癣,寒痰哮喘,疟疾。

相关配伍

编辑

1、治五痔:好白矾四两,生砒二钱半,朱砂一钱(生研,令十分细)。上各研为细末,先将砒安在建盏中,次用白矾末盖之,用火煅令烟绝,其砒尽随烟去,止是借砒气于白矾中,将枯矾取出,研令为细末,再入朱砂末。水调涂痔上,一日三次,痔头变焦黑,不数日能自落。(《魏氏家藏方》枯药)

2、治瘰疬:信州砒黄细研,滴浓墨汁丸如梧桐子大,于铫子内炒令干后,用竹筒子盛。要用于所患处灸破或针,将药半丸敲碎贴之,以自然蚀落为度,觉药尽时更贴少许。(《灵苑方》)

3、治鼠疬:信石(入绿豆同研)、斑蝥(去足、翅,为末)。上面糊为丸,黄丹为衣。用时打破,以醋浸一宿,其疮先以艾灸,次用此抹。(《朱氏集验方》)

4、治走马牙疳:信砒、铜绿各一分。研为细末,摊纸上,涂疳蚀处。(《普济方》青金散)

5、治童子遍身生云头癣,作圈如画,或大如钱,或小如笔管文印:砒石一二分。研极细,以米汤五六匙稀调。以新毫笔依癣圈涂之。(《本草汇言》)

6、治男子、妇人久患咳嗽,肺气喘促,倚息不得睡卧,累年不瘥,渐致面目虚浮:蝉蜕(洗,去土、足、翅,炒)、杏仁(去皮、尖,炒)、马兜铃各二两,煅砒六钱。上为细末,蒸肉为丸,如葵子大。每服六七丸,临睡用葱茶清放冷下。服后忌热物半日。(《局方》定喘瑞应丹)

7、治遇天气欲作雨便发齁喘,甚至坐卧不得,饮食不进:白砒一钱(生用),枯矾三钱(另研),淡豆豉(出江西者)一两,水润其皮,蒸研如泥,旋加二味末合匀。上捻作丸,如绿豆大。但觉举发,用冷茶送下七丸,甚者九丸,以不喘为愈,再不必多增丸数,慎之慎之!小儿服一二丸殊效。(《万病回春》紫金丹)

8、治疟疾:人言一两(为末),飞面四两(与人言水和软饼,锅内焙干,为末用),白扁豆(末)二两,细茶(末)二两。上同和匀。每服小半钱,巳前半日用温茶调下,再用水荡下。忌食酒面鱼等。(《袖珍方》不二散)

用法用量

编辑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内服:入丸、散,每次1-3mg。

使用注意

编辑

用时宜慎,体虚及孕妇、哺乳妇女禁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服。应严格控制剂量,单用要加赋形剂。外敷面积不宜过大。注意防止中毒。中毒表现:急性中毒约在用药后1-2h(快者15-30min),出现咽喉烧灼感,口渴流涎,上腹部不适,剧烈呕吐,继而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腹痛,泻下粘液血便或米汤样粪便,甚至血水样便,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休克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惊厥,昏迷,或胸闷气急,腹式呼吸消失等膈神经麻痹症状;或出现循环衰竭;血尿,尿闭;黄疸等,一般于24h死于贫血。其特征是“七窍流血”或肝、肾功能衰竭和呼吸中枢麻痹。慢性中毒可见食欲减退,疲乏,迟钝,发落视蒙,烦躁,肢麻,腿痛跛行;长期接触者,皮肤可见青铜色色素沉着,指甲薄脆易损,失去光泽。解救不宜用催吐法,可用赤石脂末30g,鸡蛋清(6-8只量),水调冷服,以吸附砒石和保护胃肠粘膜,阻止胃肠对毒素的吸收。若服药超过3-4h者,可用芒硝冲水服,以泻下排毒。并用绿豆120g,甘草30g,夏枯草30g,水煎冷服。

炮制

编辑

一、采集加工

少数选取天然砷华矿石,除去杂质即可。多数是用毒砂、雄黄或雌黄加工制成,取毒砂、雄黄或雌黄,砸成小块,燃之,燃烧时产生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冷却后,三氧化二砷即凝固而得。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

二、炮制方法

1、砒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细。

2、制砒石:(1)豆腐制:取净砒石捣碎,加入豆腐和水,使水浸过料面,煮8h,至豆腐变黑变硬,除去豆腐。每砒石100kg,用豆腐20kg。

(2)煨制:取原药材,砸成小块,用白面包裹,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剥掉白面。每砒石100kg,用白面50kg。

(3)矾制:《急救仙方》:“用白矾铺地火煅七分。”

形态特征

编辑

砷华: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晶形为八面体,偶尔也有菱形十二面体。歪晶为粒状、板柱状;微晶呈星状、毛发状;集合体呈钟乳状、皮壳状和土状。无色至灰白色,多数带灰蓝、黄或红色色调。条痕白色或带有黄色。有玻璃至金刚样光泽,无晶面可见时则为油脂、丝绢样光泽。解理多组完全,交呈棱角。极脆。硬度为1.5,相对密度为3.7-3.9。能缓慢溶解于水。有剧毒。

毒砂:晶体结构属单斜或三斜晶系。晶形多呈柱状,有时为短柱、板柱、双锥状或致密粒块、致密块状等集合体。新鲜面呈锡白色至钢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晶体解理中等或不完全,块状集合体见不到解理,断口不平坦。硬度5.5-6,相对密度5.9-6.3。性脆,致密块体用锤猛击时有火星,可发出蒜臭气。

雄黄: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晶体细小,呈柱状、短柱状或针状,但较少见。通常多呈粒状,致密块状,有时呈土状、粉末状、皮壳状集合体。橘红色,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锖色。条痕浅橘红色。晶体呈金刚光泽,断口树脂光泽。硬度1.5-2,相对密度3.56,阳光久照会发生破坏而转变为淡橘红色粉末。锤击之有刺鼻蒜臭。

雌黄: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单个晶体呈短柱状或板状,但少见。通常呈片状或梳状、放射状或见放射状结构的肾状、球状、皮壳状、粒块状或粉末状集合体。柠檬黄色或橘黄色。条痕鲜黄色或橘黄色。油脂光泽至金刚光泽,解理面为珍珠光泽。薄片透明,1组完全板片状解理外,还有斜交的不完全解理。解理片具挠性。硬度1.5-2,相对密度3.4-3.5。

生长环境

编辑

砷华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

毒砂产出于硫化物矿脉中,或粒状分散于矿脉及围岩蚀变带中,此时多与白色绢云母、铜黄色“金星状”黄铁矿共存。除古产地陕西、湖北、河南、四川、甘肃、辽宁、山西等地仍有产出外,山东、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吉林、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亦有产出。

雄黄主要为低温热液、火山热液矿床中的典型矿物,与雌黄紧密共生。还见于温泉沉积和硫质喷气孔的沉积物里。偶尔发现于煤层和褐铁矿层中,为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硫化氢与含砷溶液作用的产物。主产于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雌黄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形成条件完全与雄黄相似,并且与雄黄辉锦矿等密切共生。主产于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鉴别

编辑

一、药材性状

砒石有红、白之分,药用以红砒为主。

(1) 红砒:呈不规则块状。淡红色、淡黄色或红、黄相间。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光泽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断面凹凸不平或呈层状。气无,烧之,有蒜样臭气。极毒,不能口尝。以块状、色红润、具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

(2)白砒:无色或白色。有的透明。质较纯,毒性比红砒剧。以块状、色白、具晶莹直纹、无底、无渣滓者为佳。

二、饮片性状

砒石为不规则碎块状或细粉。

药理作用

编辑

1、三氧化二砷是毒性较大的砷化物,口服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脏器,以骨和毛发贮存量最多,时间亦长,即使脱离接触数月至数年仍可测得。主要由肾脏和消化道,部分由皮肤、毛发和指甲排出。哺乳妇女可由乳汁排出。

2、三氧化二砷为原浆毒,对蛋白质的巯基有巨大亲和力,能抑制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许多含巯基的酶,如抑制丙酮酸氧化酶,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抑制磷酸酯酶,损害细胞的染色体,阻碍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葡糖-6磷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使细胞呼吸和氧化过程发生障碍。

3、三氧化二砷还直接损害小动脉毛细血管壁,也可抑制血管舒缩中枢,使血管平滑肌麻痹,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砷剂能使肝脏脂肪变性、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

相关论述

编辑

1、《本草别说》:“古方并不入药,惟见烧炼丹石家用。近人多以治疟,然大意本以生者能解热毒。盖疟本伤暑故用,今俗医乃不究其理,即以所烧霜用,服之必吐下,因此幸有安者,遂为定法,尔后所损极多,不可不慎也。初取飞烧霜时,人在上风十余丈外立,下风所近草木皆死;又多见以和饭毒鼠者,若猫、犬食死鼠者亦死,其毒过于射罔远矣。可不察之?又衡山所出一种,力差劣于信州者云。”

2、《本草衍义》:“今信州凿坑井下取之。其坑常封锁。坑中有浊绿水,先绞水尽,然后下凿取。生砒谓之砒黄,其色如牛肉,或有淡白路,谓石非石,谓土非土。磨研酒饮,治癖积气有功。才见火,更有毒,不可造次服也。”

3、《纲目》:“此乃锡之苗,故新锡器盛酒日久能杀人者,为有砒毒也。生砒黄以赤色者为良,熟砒霜以白色者为良。”

下一篇 白头婆

上一篇 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