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黄疸 编辑

病症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阻塞性黄疸

多发群体:多见于肝病患者常发

常见发病部位:肝胆

常见病因: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

常见症状:皮肤呈暗黄或绿褐色

病因

编辑

阻塞性黄疸发病机制阻塞性黄疸发病机制

任何原因,只要使胆管受到阻塞,就会产生阻塞性黄疸

一是良性的病因,像是最常见的

1.

胆管结石胆囊结石(Mirrizzi’ syndrome)石头阻塞了胆管,造成胆汁无法排入十二指肠。2.

慢性胰脏炎病人形成胰头部假性肿瘤,从外而内压迫胆管。3.

胆管因发炎或手术后造成之狭窄。4.

其他如罕见的胆道出血(hemobilia),血块阻塞了胆管,造成黄疸;肝吸虫或误入胆道的蠕虫等。

另一是恶性的病因,如

1.

胆管本身或胆囊的恶性肿瘤(胆管癌)2.

胰脏头部癌3.

华特壶腹癌──即十二指肠乳头癌4.

肝癌栓塞子(tumor thrombus)堵住胆管,即所谓的黄疸型肝癌5.

癌症病患胆管旁之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造成胆管阻塞。

临床表现

编辑

皮肤呈暗黄或绿褐色,因胆盐在血中潴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多有搔痕。因胆道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而粪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胆原减少或缺如。胆道阻塞后,肠道内缺乏胆汁酸、胆固醇等,加以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肪泻、皮肤黄色、出血倾向、骨质疏松等:癌性阻塞者尚可出现courvoisier征。

30岁以下以肝细胞性黄疸为多见,而中年(40岁以上)有右上腹绞痛或黄疸史者多见为CBD结石阻塞性黄疸或肿瘤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进行性加重或有明显波动者应考虑到肝内外梗阻;阻塞性黄疸尤其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多见皮肤瘙痒,而肝细胞性则较少见。肝外阻塞性黄疸较深,体检时可发现肝脏肿大。

TSB:阻塞性黄疸肝内梗阻一般少见>171 umol/L,阻塞性黄疸肝外梗阻可达256.2-513 umol/L,且少有波动;阻塞性黄疸AKP:肝外梗阻或高较明显,恶性梗阻更为明显;阻塞性黄疸ALT:梗阻性一般<5000U,而肝细胞性多>5000U;阻塞性黄疸严重时粪胆原排出明显减少;粪便可呈陶土色。

检查

编辑

疾病CT疾病CT

病理学检查可见汇管区和肝血窦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编辑

有一种假性黄疸称为胡萝卜血症(carotenemia),是因为摄取胡萝卜素太多或甲状腺功能不足,看起来皮肤黄黄的,但不是真的黄疸,必须加以区别。另外,居住在海边的居民,常因日照与风吹之故,眼白部有黄红之眼翳,会被误认为巩膜呈现黄疸。

(一)诊断要点

对于肝癌诊断已明确的患者,本病的诊断不难,肝癌患者出现皮肤、巩膜、小便黄染,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或未见皮肤、巩膜、小便黄染,仅有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即可诊断。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尿胆红素阳性,见皮肤瘙痒,大便呈白陶土色,为阻塞性黄疸;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以结合性胆红素为主,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二)鉴别诊断

对于肝癌诊断尚未明确,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须与胆管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壶腹肿瘤鉴别,肝癌的黄疸常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出现于肝癌晚期,伴有右上腹胀痛,多有血AFP浓度升高;而胆管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壶腹肿瘤多无肝炎、肝硬化病史,仅以无痛性进行性黄疸为首发症状,血AFP浓度多正常,腹部B超、CT、MRI、PTC(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核素胆系造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以上疾病的鉴别。

实验室诊断

生化学和免疫学的癌瘤标志,如癌胚抗原(CEA)、CA19-9、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有助于癌性阻塞的病因诊断,但均非特异性。血液:血清转氨酶一般无明显增高,在伴有继发性肝细胞损害时可轻度或中度升高;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在完全性胆道阻塞时,可达510/μmol/L(30mg/dl)以上,其中结合胆红素占35%以上(可至60%左右)。结石性黄疸常呈波动性;癌性黄疸常呈进行性加深,但由壶腹癌所致者则可因癌肿溃疡而使黄疸有短暂的减轻。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胆固醇(胆汁酸)和脂蛋白-X(LP-X)等均有显著增高。尿:尿色加深,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减少。在胆道完全阻塞时,尿胆原可消失。

影像诊断

腹部X线平片、胆囊和胆道X线造影、腹部B超和腹部CT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均有助于阻塞性黄疸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治疗

编辑

肝泰乐;益肝灵;门冬氨酸钾镁;辅酶A;三磷酸腺;茵陈 蒿汤加减;隔下 逐瘀汤 加减;茵陈术附汤 加减

并发症

编辑

肝肾综合征;肝炎;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