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入神经 编辑
具有从神经末梢向中枢传导冲动的神经称为传入神经。相当于所有的感觉神经。实际上把传入神经称为传入(神经)纤维(afferent fiber)或传入神经元则更为确切。从任何一个感觉部位出发向中枢传导冲动的全部途径称为传入神经径路(afferentpathway)。自主神经大部分属于传出神经,但大动脉神经、颈动脉窦神经、迷走神经的肺部分枝等若干神经是传入神经
中文名:传入神经
外文名:afferent nerve
定义:从神经末梢向中枢传导冲动的神经
形状:光滑且圆形
传入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其直接接触到灰质的后角。与传出神经的最大区别是传入神经有一个“α”形的神经节。传入神经形容结构间相对的连结,亦称为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刺激由受体或感觉器官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入神经细胞体的形状是光滑且圆形的,结构包含有一长条的树状突及一较短的轴突,与特定的中间神经元连接。
由传入神经纤维集合而成,外包有结缔组织膜,膜中有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和脂肪细胞群。外膜及内部的神经束膜中布有血管。神经的一端由感觉纤维末梢分布于感受器,另一端与脑或脊髓联系。感受器感受机体内外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并转化为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中枢,引起感觉或反射。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细胞数量较少,但种类较多,无极性,散在于细胞间质中。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中所含有的细胞数量、形态结构和机能也各不相同。细胞间质相对较多,包含基质和纤维两种成分。基质呈均质状态,有的为流动的液体,或粘稠的胶状物,有的为固体。纤维为细丝状,一般可分为胶原纤维、弹性(力)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
结缔组织是一类同源性组织,都由胚胎时期中胚层的间充质细胞演变而来。间充质也由细胞和细胞间质两种成分组成,主要存在于胚胎时期。间充质细胞为多突起的星形细胞,突起彼此连接成网状,胞核较大,核仁明显,胞质较少,呈嗜碱性。
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很低,具有很强的向多方面分化的能力。各种结缔组织的细胞、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都是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分化演变而来。在成人体内的某些组织中,如网状结缔组织,仍然还保留了一部分具有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又称为未分化的网状细胞。
结缔组织的存在形式多样化,有液体的血液、纤维性的以及固体状的软骨和骨,以适应复杂的功能活动。
结缔组织的分类,现如今尚无完善、统一的分类方法。一般根据形态结构,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骨和血液四类。固有结缔组织又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结缔组织和粘液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功能复杂,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彼此间既有分工,又有多能,总的来讲主要具有联结、支持、保护、防御、修复、营养和运输等作用。
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也称纤维母细胞,是纤维结缔组织中主要的能产生纤维和基质的细胞,其形态构造决定于功能状态。在功能活跃即产生纤维和基质时,细胞呈星形或梭形,胞体大,伸出多个粗短的胞质突起。细胞质较多,弱嗜碱性。细胞核大,卵圆形,染色质颗粒细小稀疏,故着色浅,有1~2个明显的核仁。在电镜下,胞质富有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线粒体较多,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有分泌小泡,在细胞膜附近的胞质内存在微丝束和微管。微管与分泌小泡的运输有关。微丝束含有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是细胞运动的结构,在微丝的作用下细胞能沿附着物的表面滑动。细胞功能不活跃或休止时,可称为纤维细胞。这些细胞较小,突起少,较细长。胞质较少,弱嗜酸性,着色浅。细胞核较小,着色较深,核仁也较小。在电镜下,细胞器减少,不发达。有人认为成纤维细胞是幼稚的细胞,常见于正在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和肉芽组织;纤维细胞是成熟的细胞,常见于已形成的结缔组织内。成纤维细胞的形态除与功能状态有关外,也与其所在的周围环境有关,如细胞受到密集的纤维束挤压时,胞体伸长,与纤维平行排列,细胞质形成几个薄翼状突起伸到胶原纤维之间,核也变细长,如腱细胞。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也产生基质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组成各种纤维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释放到细胞外后,聚合成纤维。基质蛋白多糖的蛋白质部分由粗面内质网产生,多糖部分由滑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产生。成纤维细胞对结缔组织的再生有重要作用。当创伤愈合时,伤口边缘的成纤维细胞积极进行有丝分裂。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也分裂和分化,形成成纤维细胞。新生的成纤维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它们与新生的毛细血管共同构成肉芽组织,填充和修复伤口。近年研究证明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有新的特性,类似平滑肌细胞,胞质内有许多微丝和密体,可称肌-成纤维细胞。有人认为这些变型的成纤维细胞对于肉芽组织的收缩、创伤边缘的靠拢起着关键性作用。
组织细胞:胞体大小不一,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长轴直径可达20~50μm以上,边缘多不整齐,呈撕纸状。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为粗网状,常有1~2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胞质较丰富,淡蓝色,有少许嗜天青颗粒,有时含有吞噬的色素颗粒、脂肪滴、血细胞、细菌等。
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是贮存大量脂肪的一种结缔组织细胞。它所贮存的脂肪以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为主,聚成滴状位于胞质中。根据脂滴大小与多少不同,脂肪细胞分为单泡脂肪细胞和多泡脂肪细胞。单泡脂肪细胞构成大部分脂肪组织即白(黄)色脂肪组织,并常单个或成群分布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由于它的数量多、分布广,故通常所谓的脂肪细胞就是指这种细胞。多泡脂肪细胞的分布局限,构成棕色脂肪组织。脂肪细胞由间充质分化的成脂肪细胞发育而成。成脂肪细胞的形状与成纤维细胞相似,但其胞质内能蓄积脂肪。细胞内起初含有一些分散的小脂滴,后来小脂滴融合成一大脂滴,于是细胞呈典型单泡脂肪细胞的形状。出生后新脂肪细胞通常见于有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小血管周围。
脂肪细胞呈圆球形或相互挤压成多边形,体积大,直径可达120μm。胞质中央有一个大脂滴,占据细胞绝大部分容积,故此种细胞也称单泡脂肪细胞。其余胞质被脂滴挤到细胞周缘,成一薄层,胞核也被挤成扁圆形,位于细胞一侧。在H.E.染色的石蜡切片标本中,脂滴已被溶去,脂肪细胞呈戒指状。新鲜组织制成冰冻切片,以脂溶性染料苏丹Ⅲ染色,脂滴则呈鲜红色。电镜下,脂肪细胞除有一个大的中心脂滴外,还有些微小的脂滴,在脂滴周围的胞质中含有线粒体、少量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和许多吞饮小泡,在胞核附近有小型高尔基复合体。
脂肪细胞是贮存脂肪的“脂库”,机体根据对热量的需求,向脂库贮存或动用脂肪。用同位素研究脂肪代谢的资料表明,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即使在热量平衡情况下,也不断进行代谢更新。脂肪细胞贮存的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由不同来源的脂肪酸与葡萄糖在脂肪细胞内代谢的中间产物α-磷酸甘油,在酶催化下合成的,合成后很快并入中心脂滴贮存。有资料表明,线粒体及内质网为甘油三酯的合成池,中心脂滴为贮存池。贮存的脂肪动用时,活化的激素敏感脂肪酶(甘油三酯脂肪酶)将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循环。脂肪细胞的脂肪代谢,受激素和神经的调节和控制。胰岛素有促进生脂、抑制脂解的作用。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高血糖素为脂解激素。激素通过脂肪细胞第二信使,激活甘油三酯脂肪酶,促进甘油三酯水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