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疟疾 编辑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性疾病,常见类型有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恶性疟等。感染的主要途径包括带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咬、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疟疾普遍易感,特别是疟疾流行地区如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地区的幼儿、孕妇、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以及前往疟疾流行地区且无免疫的人较易感。
疟疾的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大汗、头痛、四肢酸痛和乏力等。在一定的潜伏期后,症状会反复出现。严重时,疟疾能引发贫血、低血糖、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治疗疟疾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包括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喹啉衍生物和抗叶酸类药物等。对于妊娠妇女、儿童和耐药感染者的治疗需要特殊对待。此外,中医也对治疗疟疾有一定的疗效。对于预防疟疾感染,除了需要做到衣物覆盖、使用蚊帐、喷洒驱蚊剂等物理防护外,还可以通过服用预防药物等方式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关于疟疾的进展,2015年,针对青蒿素的研究,屠呦呦团队因发现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屠呦呦团队发现,如延长治疗时间,可以有效克服目前的“青蒿素耐药性”。
流行地区
人对疟疾普遍易感,尤其是疫区幼儿、孕妇、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HIV感染者,以及前往疟疾流行地区且无免疫的人较易感染。
疟疾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地区等,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疟疾发病率最高。
据估计,2017年全球共发生2.19亿疟疾病例,恶性疟原虫是非洲区域最流行的疟疾寄生虫,占2017年估计疟疾病例总数的99.7%,在东南亚占62.8%、东地中海占69%、西太平洋占71.9%。间日疟原虫是美洲区域的主要寄生虫,占该区域疟疾病例的74.1%。2017年,中国累计病例2861例,其中2858例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有3例为输血感染。2017年,中国首次实现了本地疟疾病例零报告。
2022年8月6日,据香港医院管理局通报,截至当天中午12时,公立医院共有58名疟疾病人住院,其中1人危殆(在ICU接受治疗)、2人严重,其余情况稳定。另外,5日新增一名疟疾患者离世,累计2例死亡。
当地时间6月26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在过去2个月内,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出现5例疟疾确诊病例,这是20年来美国首次出现的本地感染病例。
传染源
据香港特区政府介绍,疟疾由受感染的雌性按蚊传播。
疟疾由受感染的雌性按蚊传播
疟疾现症患者或无症状带虫者,其血液中具有配子体者便成为传染源。血液中原虫密度越高,配子体的密度也会越高,传播的机率也越大。
百科x混知:图解疟疾
疟原虫先侵入人体肝细胞后发育繁殖,再侵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红细胞呈批破裂而发病。
发病原因
按蚊叮咬
被感染了疟原虫的按蚊叮咬是感染疟疾的主要途径。
血液传播
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与疟疾患者共用注射针头而感染。
母婴传播
带虫或患疟疾的孕妇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导致新生儿患有先天性疟疾。
诱发因素
地域因素
生活或者工作在疟疾流行的地区可大大增加患病几率,如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东南亚、东地中海、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地区等。
个人因素
免疫力低下的幼儿、婴儿和老年人,孕妇及其未出生的子女,都可增加患疟疾的风险。贫困、低教育水平以及卫生保健不完善,未正确服用预防药物、未采取防蚊虫叮咬保护措施,也可使疟疾感染风险增加。
疟疾的主要症状为突发性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间日疟、三日疟早期患者的间歇期可不规则,但经数次发作后即逐渐变得规则。恶性疟的发热无明显规律性。
典型症状
潜伏期
潜伏期因感染方式、感染原虫量和种类的不同,以及人体免疫力的差异,从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下降、不规则低热等。间日疟、卵形疟潜伏期为13~15天,三日疟潜伏期为24~30天,恶性疟潜伏期为7~12天。
寒战期
表现为畏寒,首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而后背部、全身发冷。可有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持续约10分钟~1小时,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体温越高,可达40℃以上。发热以间歇热为主,高热患者可表现为辗转不安、谵妄、抽搐、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此外可有心悸、口渴等症状。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处常见疱疹。
出汗期
高热后期,患者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2~3小时后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可有困倦感,自觉明显缓解,而后进入间歇期。
伴随症状
疟疾除典型症状外,通常还伴有咳嗽、胸部和腹部疼痛、厌食、呕吐以及不适感加剧。在儿童中,疟疾也可表现为嗜睡、营养不良和咳嗽。
发展到严重疟疾时通常可伴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昏迷、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贫血、低血糖、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肺水肿。
重症疟疾
疟疾确诊病例,出现昏迷、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循环衰竭或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一项或多项临床表现。
慢性疟疾
慢性疟疾以间日疟及三日疟为多,常呈不规则低热,三期表现不明显,消瘦,乏力,贫血加重,脾脏肿大更明显且变坚硬。
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2周内有输血史患者,出现典型的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血液检查发现疟原虫,可确诊患病。
就诊科室
感染科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疟疾的诊断(WS 259-2015)》
无症状感染者
无临床表现但符合下列表现之一者:
显微镜查见血涂片疟原虫;
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
疟原虫核酸检测阳性。
有疟疾流行病学史,并符合疟疾典型或不典型临床表现者。
确定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下列检查之一者:
显微镜查见血涂片疟原虫;
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
疟原虫核酸检测阳性。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测
血液涂片染色检测
在寒战发作期间采血,做血液涂片寻找疟原虫。
荧光染色检测
荧光显微镜检查寻找疟原虫,检出速度快,检出率较高。
免疫学检查
检测血液中疟原虫的特异性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具有方便、快速、敏感的特点。但因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临床应用价值较小,仅用于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
疟原虫核酸检测
检测血液中疟原虫核酸阳性。
鉴别诊断
疟疾应与多种发热性疾病相鉴别,如败血症、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羌虫病、胆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等。当发展为脑型疟时,应与乙型脑炎、中度型菌痢、散发病毒性脑炎等相鉴别。其中最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是确定病原体,另外发病季节、地区等流行病学资料对鉴别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疟疾治疗通常选用药物治疗,无需手术治疗。由于疟疾基本是经蚊虫叮咬传播,因此患者不需要隔离。疟疾治疗中,最重要的是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
一般治疗
监测血糖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低血糖;
高热者可加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治疗,加快退热速度。超高热患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有利于改善微血管堵塞;或加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可提高脑型疟疾患者的疗效。
药物治疗
抗疟药品种较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该类药物通过作用于原虫膜系结构,损害核膜、线粒体外膜等而起抗疟作用。其吸收快、起效快,可用于治疗间日疟、恶性疟,对脑型疟和耐氯喹虫株感染也有良好疗效,很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
该类药物抗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而少,耐药率很低,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目前,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2015年10月,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屠呦呦团队发现,如延长治疗时间,可以有效克服目前的“青蒿素耐药性”。
喹啉衍生物
氯喹
该药物是目前非耐药疟疾的首选药物,对各种疟原虫的裂殖体有杀灭作用,可迅速控制症状。其特点是疗效高,生效快。常规剂量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大剂量可引起视力障碍及肝肾损害。
奎宁
对各种疟原虫的滋养体有杀灭作用,能控制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有心肌抑制作用,特异质反应,子宫兴奋作用和中枢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恶性疟。
甲氟喹
对间日疟、恶性疟有效,杀虫彻底,作用持久,但控制症状慢,可与蒿甲醚配伍使用。
伯氨喹
是目前唯一可供使用的预防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主要对间日疟继发性红细胞外期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的最有效的药物。不良反应为有较大毒性,需注意使用剂量。
抗叶酸类药物
如乙胺嘧啶,通过抑制疟原虫的叶酸合成酶类而起作用。对恶性疟和间日疟有抑制作用,是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也可用于控制耐氯喹的恶性疟症状发作,但生效较慢。
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少,大剂量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儿童误服可引起惊厥、死亡。
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
耐药感染者
对耐氯喹疟原虫患者,青蒿琥酯和甲氟喹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轻,价格便宜,前者为中国首选,后者为欧美无青蒿琥酯国家首选。此外,应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如甲氟喹加磺胺多辛、蒿甲醚加卤泛群等,效果更佳。
妊娠妇女
该人群对疟疾易感,并易发展为重症。妊娠早期可选用氯喹或奎宁联合克林霉素,妊娠中晚期可选用青蒿琥酯联合克林霉素。
脑型疟疾
国内最常应用的是青蒿琥酯的静脉注射剂型,此外可选用氯喹、奎宁及磷酸咯萘啶静滴。
中医治疗
正疟
祛邪截疟,和解表里。主要选用柴胡截疟饮加减。
暑疟
清暑化湿,祛邪截疟。主要选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味。
湿疟
和胃理气,祛湿截疟。主要选用达原饮。
寒疟
温阳达邪,散寒截疟。主要选用柴胡桂姜汤加味。
劳疟
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主要选用祛劳汤合何人饮加减。
疟母
软坚散结,活血祛瘀。主要选用鳖甲煎丸加减。
疟疾患者的病死率因不同的疾病类型而不同,间日疟、三日虐和卵形日疟患者的病死率很低,而恶性疟的病死率则较高。婴幼儿感染、延误诊治和耐多种抗疟药虫株感染的患者病死率较高。
再燃和复发
再燃
急性患者发作停止后,残存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在无新的感染下,再次引起疟疾发作。四种疟原虫都可发生再燃。
复发
血液中的疟原虫全部被消灭,在无重新感染的情况下,经一段时间,疟疾症状又重新出现。复发原因为肝细胞迟发型子孢子引起。恶性疟和三日疟无复发(无迟发型子孢子),间日疟和卵形疟可有复发。
并发症
黑尿热
主要由于感染疟原虫患者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疟原虫释放的毒素以及人体发生的超敏反应。
常以奎宁和伯氨喹等抗疟药治疗为诱因,临床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引起急性贫血与黄疸,严重者导致肾缺血及急性肾小管坏死。
脑型疟疾
如果充满寄生虫的血细胞阻塞大脑血管,可造成脑肿胀或脑损伤,进一步引起癫痫和昏迷。
肺部积液导致肺水肿,可引起呼吸困难。
器官衰竭
疟疾可导致肾脏或肝脏衰竭,以及脾脏破裂,可能危及生命。
贫血
疟疾会破坏红细胞,从而导致患者贫血。
低血糖
严重的疟疾本身会导致低血糖,抗疟药物奎宁也可导致血糖降低。低血糖会导致患者昏迷或死亡。
疟疾的预防,指对易感人群的防护。包括有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个体预防系疟区居民或短期进入疟区的个有,为了防蚊叮咬、防止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群体预防是对高疟区、爆发流行区或大批进入疟区较长期居住的人群,除包括含个体预防的目的外,还要防止传播。要根据传播途径的薄弱环节,选择经济、有效,且易为群众接受的防护措施。
百科x混知:图解疫苗
消除疟疾认证是世卫组织对一个国家无疟疾状态的正式认定。当一个国家以严格、可信的证据表明,其本土疟疾传播链至少连续中断3年,且该国证明有能力防止疟疾的再次传播,便可获得消除疟疾认证。
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发表声明说,埃及获得该机构的国家消除疟疾认证。至此,全球已有4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消除疟疾认证。
2023年12月,R21/Matrix-M疟疾疫苗已被列入其预认证疫苗清单。这是继2022年7月RTS,S/AS01疫苗获得预认证之后,世卫组织列入清单的第二款疟疾疫苗。
参考来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