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玉东 编辑
顾玉东,男,满族,1937年10月19日出生,山东章丘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显微外科专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主任。
1961年,顾玉东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6年—1961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1978年1月—1987年1月,担任华山医院主任;1987年1月,担任华山医院主任;1992年1月,担任卫生部手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1月,担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
顾玉东长期从事手外科、显微外科临床研究和理论工作。
中文名:顾玉东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1937年10月19日
毕业院校:上海第一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
籍贯:山东章邱
1937年10月19日,顾玉东出生,山东章丘人。
1956年9月—1961年7月,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即上海医科大学前身)医疗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顾玉东院士
1978年1月—1987年1月,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
1987年1月,担任华山医院主任。
1992年1月,担任卫生部手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1995年1月,担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
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2021年8月,入选2021年“最美医生”;9月28日,获得“2021年度吴阶平医学奖”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70年代,顾玉东首创膈神经移位。
1983年,顾玉东创用多组神经移位(膈、副、胁间、颈丛运动支同时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优良率达84.6%,对无法利用多组神经移位的病例又首创健颈移位,使中国在臂丛损伤的诊治处国际领先地位。
1980年,顾玉东首创静脉蒂动脉化游离腓肠神经移植,为治疗长段神经缺损提供简便优良的方法。
1983年,顾玉东首创小腿外侧皮瓣。
1985年,顾玉东设计静脉干神经皮瓣。
1987年,顾玉东设计小鱼际皮瓣,为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不断寻找新供区,通过200例足趾移植发现血管变异规律,首创“二套供血系统”的方法,使足趾移植术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探讨组织移植血循机制及其危象防治方法。
主要论著
截至2016年11月,顾玉东在中华级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中国国外杂志发表论文54篇。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05年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手外科分册》 | 顾玉东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05年 | 《残缺肢体的修复》 | 顾玉东 |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2002年 | 《临床显微外科学》 | 顾玉东 | 科技文献出版社 |
2002年 | 《手外科学》 | 王澍寰、顾玉东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年 | 《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 | 顾玉东 |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1999年 | 《手外科手术学》 | 王澍寰、顾玉东 |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1998年 | 《四肢的显微外科修复》 | 顾玉东 |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1997年 | 《显微外科手术图解》 | 顾玉东 |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1995年 | 《手的修复与再造》 | 顾玉东 |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1992年 | 《臂丛神经损伤与疾病的诊治》 | 顾玉东 |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科研获奖
获奖年份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项名称 |
---|---|---|
2024年 | 创建外周-中枢通路修复肢体运动障碍的重大技术突破及理论创新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05年 | 长段膈神经及颈7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8年 | 组织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1996年 | 肢体创面的皮瓣修复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1996年 |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 |
1993年 | 健侧颈7神经本长移位术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1990年 |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1987年 | 足趾移植血管变异及其处理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1985年 | 静脉蒂动脉化游离腓肠神经移植 |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
人才培养
目标设置
第一,顾玉东认为做一个好医生,首先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心,要求手外科党支部常年坚持学习白求恩同志先进事迹和医疗战线上模范人物的事迹,每年年终进行科室“白求恩奖”、“老黄牛医生”、“护理服务明星”等的评比;第二,加强科室责任制管理与绩效考核,提出全面提升满意度的“感动服务”,实行病人门诊、入院、手术、出院、随访的一条龙服务,各组医生按绩效进行考核奖评,为此顾玉东还亲自参加了手外科护士长的擂台选拔;第三,将学科建设发展作为己任,提出“建设国际化精品科室”的奋斗目标,不断开拓创新,使华山医院手外科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教育理念
顾玉东作为科室主任,非常注重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强调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把个人融入集体之中。手外科专家教授多,各有特长,顾玉东反复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强调学科建设中的集体力量、梯队建设和优秀人才培养;强调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所长,优势互补。
学科建设
在顾玉东的推动下,手外科与康复医学科、神经外科建立起了康复基地,为其他学科的科研教学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在顾玉东的积极协助下,华山骨科成功申请成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
讲座报告
2015年10月17日下午,由上海院士风采馆和杨浦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院士馆第六十三期“走近院士”活动暨区卫生系统“院士与您话健康”第一讲在杨浦区卫生学校举行,顾玉东到场并作了题为《手麻肌萎的防治》的讲座。
荣誉表彰
年份 | 荣誉称号 |
---|---|
2021年8月 | 2021年“最美医生” |
1999年 | “五一”劳动奖章 |
1997年 | 白求恩奖章 |
1996年 | 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科技功臣、上海职工十大创业先锋 |
1995年 |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
1994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高教精英 |
1992年 | 上海市先进标兵 |
1989年 | 第一届上海市科技精英、全国先进工作者 |
1986年 |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 |
顾玉东担任第十至十三届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手外科组秘书,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手外科组副组长,《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同济大学名誉教授等职务。
童年理想
1937年,顾玉东出身在山东章邱,小时候体弱多病,10岁那年的一天深夜,顾玉东突然发热,浑身滚烫,呕吐不止,昏了过去。母亲见状急得不行,连夜去请医生。那位老医生一听病情,立即赶来,谁知上楼时走得太急,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来,他忍着疼痛,一声不吭,爬起来上楼,仔仔细细地为顾玉东看病,诊断结果是顾玉东得了急性脑膜炎。在20世纪40年代,脑膜炎可以说是一种难治之症,由于医治及时,顾玉东得救了。从那以后,顾玉东的母亲常常在他耳边叨咕:“多亏了那位老医生的精心治疗,你才活了下来,你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当一名医生,母亲的教诲,从小植入顾玉东的心田,也使他树立了一个理想,长大了要当一名医生,像老医生那样为病人解除痛苦。
高度同情心
顾玉东院士秉承着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病人拥有高度的同情心和爱心。他总说:医生必须把病人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将他们医好。他把年长的看作是自己的长辈,年龄相仿的看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年少的看作是自己的儿女。他看专家门诊,超时超诊次,不能按时吃饭、下班是常有的事;手术前认真检查病人,仔细了解病情,热情安慰和鼓励他们;手术后至少早晚两次探视自己的病人;每年的大年初一早上,顾院士都坚持来病房探视慰问病人。
面对成绩和荣誉,顾玉东院士总是强调是病人造就了医生,在第一本专著的前言中,他以诚挚之心写下了“这三十年是病人无数次的痛苦和鲜血让我由无知到有所知,由理论到实践”,他的讲话没有华丽的豪言壮语,但朴素的话语中却折射出了一个医生伟大的品格,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显微外科专家的博大胸怀 。(同济大学校史馆评)
顾玉东教授是德高望重的全中国著名专家,他在专业上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医务界具有崇高的威望,成为医务界学习的一代楷模,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保持着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他在事业上达到了辉煌的顶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在医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受大家敬仰与爱戴 。(华山医院党建网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