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指肠溃疡 编辑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也是一种多发疾病,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 DU)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和(或)十二指肠黏膜预防功能减弱导致十二指肠黏膜,被胃液中的胃酸消化腐蚀形成的局部炎性破损,严重时可损伤黏膜下血管或穿透肠壁肌层引起出血或穿孔。
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发生于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性疾病。一般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药物、遗传因素等相关。典型的症状为空腹时上腹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是青壮年男性多见;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但存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时,可能会有传染性。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需要采用药物、手术等方式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容易出现反复性发作。
中文名:十二指肠溃疡
外文名:duodenal ulcer , DU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多发群体:青壮年男性
常见发病部位:十二指肠球部
常见病因: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药物、遗传因素等
常见症状:空腹时上腹痛
传染性: 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但存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时,可能会有传染性
相关药物:抑酸剂、保护胃黏膜等
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上可分为糜烂、急性溃疡、慢性溃疡。
糜烂:也是十二指肠溃疡比较轻的一种类型,溃疡的深度局限于黏膜层的浅层,深度没有达到黏膜层和肌层,十二指肠溃疡称为糜烂。
急性溃疡:也就是十二指肠溃疡深度穿过了黏膜的肌层,而且深度可以达到黏膜下层,称为急性溃疡,也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第二个层级,相对第一个糜烂层级要高。
慢性溃疡:十二指肠慢性溃疡,有15%左右的十二指肠溃疡是多发性的一种表现,同时可以伴发有胃溃疡的表现,溃疡的程度比较深,相对来也比较严重。
通常可发生在任何的年龄段,但是对于青壮年男性多见。
发病原因
胃酸分泌异常:如果病人分泌较多胃酸,会对黏膜造成侵蚀,增加患有溃疡的几率。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是胃病的一个致病菌,主要定植在胃黏膜内,会导致胃黏膜出现病变,同时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导致十二指肠酸负荷过重而出现十二指肠溃疡。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病人,容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遗传因素:有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也存在遗传易感性。
诱发因素
大量饮酒、长期吸烟、应激等,也是诱发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原因。
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包括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因素等。
胃酸分泌异常: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胃酸分泌量增多,这是由于迷走神经的张力、兴奋过度等原因导致的,这些因素都可以刺激患者出现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患者的十二指肠溃疡发病关系十分密切。
典型症状
十二指肠溃疡多有长期、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与饮食密切相关。一般上腹部钝痛、胀痛或剧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症状,这种疼痛有明显的规律性,多数人在吃完饭后开始出现疼痛,再次进食时会有缓解,也有些患者会出现在凌晨严重,会疼痛醒来。
伴随症状
反酸:患有十二指肠溃疡后胃酸分泌会增多,会因胃酸分泌过多而沿食道反流,表现为反酸、局部烧心感,口腔内也会感觉有酸涩感;
上腹胀:患有十二指肠溃疡后进食之后所出现的症状会得到改善,但是经常进食而胃肠难以消化时,会引起上腹部发胀的情况,胃肠负担较大,无法完全消化完,会出现上腹胀。
便血:十二指肠溃疡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出血、穿孔等情况,进而造成出血,血液流入消化道后出现大便带血、排黑便的情况。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有节律性等相关症状,建议其及时前往医院通过相关检查,判断是否由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十二指肠溃疡属于消化内科的诊疗范畴,可以到此科室进行诊治。但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出现穿孔或出血等并发症时,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则应到胃肠外科就医。
检查
胃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十二指肠的情况,并能取部分溃疡组织进行活检,以查明溃疡性质,为之后的治疗提供依据。
X线钡餐检查:以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的情况,并可评估局部是否有恶变的倾向。
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可发现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助于明确病因,及指导后续治疗。但是不能作为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法。
CT检查:由于十二指肠球部相对于胃腔而言较为狭小,当球部出现溃疡时,引起的变形常常是最不明显的征象,而龛影在球部变形的影响下,在CT图像上常不易显示。球部变形CT表现为正常三角形消失,球部肠腔狭窄,可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明显的变形可致球部呈细线状狭窄。其黏膜面多不规则,可呈锯齿状,而浆膜面相对光滑。
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一般仅在疑有胃泌素瘤时作鉴别诊断之用。
鉴别诊断
胃溃疡:多发生在进食后的0.5~1小时发生腹部疼痛,在下次进餐前自行消失,还可能会伴有体重下降、出血、恶心、呕吐等症状
胃泌素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出现腹泻高胃酸分泌,血促胃素水平升高等为特征。一般可通过检测血促位素水平,增强CT或磁共振扫描有助于发现肿瘤部位。
诊断
诊断十二指肠溃疡一般可以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方式。
病史:如果经常吸烟饮酒,并且长期精神紧张,而且饮食不规律,就有可能会引发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症状:患有十二指肠溃疡通常会出现空腹时上腹疼痛,并且呈现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同时在发作时腹部可有局限、固定的压痛点。
内镜检查:通过内镜检查能够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的情况,并且还可以在胃镜下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疾病。也是确诊的金标准。
X线钡餐检查:如果无法接受内镜检查,还可以通过X线钡餐检查,能够有效观察到十二指肠溃疡的特征表现。
幽门螺杆菌检测:通过幽门螺杆菌检测,能够发现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助于明确病因。
一般治疗
建议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规律饮食,注意饮食的卫生,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服用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
药物治疗
抑酸药:包括H2受体的拮抗剂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目前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
保护黏膜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中和胃酸,起效快,可以短暂缓解疼痛,常用药物为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治疗:一般多好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菌药物,疗程为14天,按疗程治疗根治率非常高。
中医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中医治疗,是要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十二指肠球溃疡根据它的临床特点,主要有气虚血瘀、热毒蕴结型,主要是胃脘疼痛,空腹时明显,进食后减痛,治疗方法主要是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敛疮生肌,常用方剂为黄芪建中汤、锡类散等。
外科手术治疗
当出现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溃疡穿孔、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溃疡癌变等情况时,需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十二直肠溃疡出血可根据出血病灶的特点选择内镜下治疗,如钛夹等机械止血、局部喷洒蛋白胶、注射肾上腺素等,内镜止血不满意的除考虑手术外,还可考虑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治愈性
十二指肠溃疡经规范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及给予有效治疗后可以痊愈,预后良好,但容易反复发作。
严重性
如果不规范性治疗,不去除诱发因素,有可能会反复性发作,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并发症
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能引发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溃疡侵及血管,一般可表现为大便潜血、呕血及便血,当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穿孔:溃疡比较严重的时可能是会出现穿孔的情况,可出现剧烈、持续的腹痛,腹肌紧张等症状。
预防
一般十二指肠溃疡可通过饮食规律、改变不良的习惯、减少药物刺激、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预防。
饮食规律:定时进食、保证一日三餐的规律性,避免过饱、过饥和暴饮暴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胃肠道健康。减少辛辣、油腻、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摄入,降低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受损的风险。
改变不良的习惯:戒除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等不良习惯。
减少药物刺激:一般对于非甾体类的消炎药,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不建议吃,以免刺激黏膜,甚至造成出血。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肠道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发现胃部不适,应及时就诊,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家庭护理
进餐时需要充分咀嚼。避免吃生冷、坚硬等食物,少食多餐,停服不必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需要与家人分餐进食,避免交叉感染。
日常生活管理
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情绪等。
十二指肠溃疡是中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非甾体抗炎药(NSAID)、生活及饮食不规律、工作及外界压力、吸烟、饮酒等有一定关系。一般患者可出现空腹时上腹痛,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多在空腹时发作,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进食后腹痛可缓解,服用抑酸剂后腹痛也可缓解等症状。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十二指肠溃疡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早期,由于对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了解不足,治疗后的效果比较差,而随着临床上的研究,对十二指肠溃疡的认识也逐渐的加深,而且经过一系列的临床上的试验,对于治疗方面制定了合理的方案,可以更好的控制病情进展,同时改善对日常生活方面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针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一些新的药物,比如中药制剂等被引入到治疗中,增加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更好地针对自身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的控制病情进展。
参考来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