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蝇蛆病 编辑
皮肤蝇蛆病是由某些蝇类幼虫(蛆)进入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多见于牧区如我国青海、西藏、内蒙古东北及华北等地。皮肤蝇蛆病的致病蝇类的正常宿主是动物,人的皮肤蝇蛆病是一种偶然感染。临床表现为疖肿型、匐行疹型两种皮肤损害。
外文名:dermatomyiasis,dermamyiasis
就诊科室:皮肤科
多发群体:青海、西藏、内蒙古东北及华北等地人民
常见发病部位:人体皮肤
常见病因:蝇蛆直接产卵于人体皮肤或毛发、衣物,蝇卵通过某种蚊虫吸吮人血时带到皮肤上等
常见症状:低热、头痛、头昏、恶心、乏力、失眠、四肢麻木,局部皮肤有窜痛感等
中文名 :皮肤蝇蛆病
主要由皮下蝇属引起,包括牛皮下蝇、纹皮下蝇及鹿皮下蝇等。皮下蝇属的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由于蝇的种类和习性不同,其感染方式可有以下几种:
1.蝇蛆直接产卵于人体皮肤或毛发、衣物上,当卵孵化成幼虫后穿过正常皮肤而寄生于皮下组织内。
2.蝇卵通过某种蚊虫吸吮人血时带到皮肤上,孵化后幼虫通过刺吮伤口处进入皮肤(如人肤蝇)。
3.直接产卵于皮肤创伤或皮肤溃疡中,在腐烂组织中生活(如马蝇、肉蝇),称为外伤性蝇蛆病。
皮损出现前患者常感全身不适,如低热、头痛、头昏、恶心、乏力、失眠、四肢麻木,局部皮肤有窜痛感,夜间加重。皮损表现主要有两种类型:
1.疖肿型
感染数月后皮肤出现约杏核大小、高出皮面的游走性风团状正常皮色或红色肿块,深达皮下。肿块逐渐增大,瘙痒加剧,自觉有虫蠕动感。肿块常可移动。后损害增大、肿胀加剧,中央出现紫红色血性小疱,破溃后可排出幼虫(蛆)及少量黄色黏液或脓液,经2~3天,炎症渐退,愈后留瘢痕。一般以皮肤疏松部位多见,好发于眼睑、口唇、腹、腰、前臂深处等。
2.匐行疹型
皮肤出现曲折线样红肿,末端为一水疱,此系幼虫活动标志,幼虫居于疱的前方。
1.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多待幼虫自行排出,或挤压肿块促使幼虫排出,排出后用氯仿冲洗肿块内腔,或用2%普鲁卡因局麻后,切开取出幼虫。
2.可试用氯喹,每天2次共服2~3周,或乙胺嗪(海群生),每天3次,共14天为一疗程。有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
搞好牛棚马厩卫生,做好灭蛹灭蝇工作,消灭成熟幼虫,防止成蝇孳生。注意个人卫生,尽可能减少成蝇的叮咬和污染。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