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痉挛 编辑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主要是指肌肉出现不可抑制的收缩,导致局部或全身疼痛和功能障碍。肌肉痉挛的常用名还包括抽筋、痉挛性瘫痪等,主要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种疾病。肌肉痉挛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等多种因素。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体育运动员、缺乏锻炼的人群等。病死率较低,但对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有较大影响。
肌肉痉挛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不自主收缩和抽动、肌肉僵硬等。并发症包括肌肉萎缩、肌无力和功能障碍等。不属于传染性疾病,不会传染。
肌肉痉挛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等。预防肌肉痉挛的方法包括保持适度的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一般来说,轻微的肌肉痉挛可以通过休息和适当的治疗得到缓解,预后良好。但如果肌肉痉挛是由于严重的疾病或损伤引起的,预后可能较差。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治疗,以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针对肌肉痉挛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利用神经调控技术、干细胞治疗等手段,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减轻症状。
外文名:muscular spasms
别名:抽筋、痉挛性瘫痪
就诊科室:急诊科、营养科、内分泌科、儿科、神经内科、运动医学科、外科
多发群体:老年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体育运动员、缺乏锻炼的人群
常见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病因:肌肉疲劳、动作不协调、寒冷刺激等
常见症状: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
传染性:无
传播途径:无
中文名:肌肉痉挛
是否遗传:否
相关药物:抗癫痫药物、补钙药物等
大多数的肌肉痉挛属于生理性的,无需惊慌。但也有一部分是疾病所致。
运动相关的肌肉痉挛
在运动中或运动后数小时出现,可能与低镁等电解质失衡、过度使用肌肉有关。尤其是炎热环境下锻炼,容易因汗液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引发肌肉痉挛。
妊娠期肌肉痉挛
多见于孕晚期,小腿部好发。可能与孕期血液循环改变、神经受压、电解质异常(比如缺钙)等。
偶发性肌肉痉挛
健康人群可偶尔出现,多见于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坐姿不当、肌肉拉伤、缺乏拉伸等。
老龄相关的肌肉痉挛
老年人肌肉逐渐耗失,剩余肌肉更容易过度紧张,因此随着年龄增长,肌肉痉挛发生率增高。
发病原因
肌肉痉挛确切的原因并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是由于神经或肌肉的兴奋性增高所致。
与肌肉疲劳紧张、长时间保持特定姿势、肌肉力量及柔韧性差、脱水、寒冷刺激、疾病(如高热、破伤风、狂犬病、缺钙、肌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诱发因素
生活方式
长时间大量运动导致肌肉疲劳,动作难度超出肌肉能力范围,用力不合理等容易使肌肉收缩不协调,导致肌肉痉挛发生。
环境因素
寒冷环境会导致肌肉容易发生强直收缩。
疾病因素
大量出汗、补水不及时、呼吸深快,使用利尿剂等,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进而使肌肉兴奋性改变。
另外高热、破伤风、狂犬病、缺钙、肌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患者,都可出现肌肉痉挛。
发病机制
肌肉痉挛的确切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支配肌肉的神经自发放电,引起肌肉不自主收缩。因此,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或支配神经肌肉的“上级”中枢调控异常时,可引发肌肉痉挛。
可能包括以下机制:
供血不足
向肢体供血的动脉狭窄,比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因下肢供血不足,容易出现痛性痉挛,尤其多见于运动时。
神经压迫
脊神经受到压迫可引起腿部痛性痉挛。步行时间越长,疼痛越严重,以略微弯腰的姿势行走可能会有所改善。
电解质异常
神经元兴奋性也受体内电解质影响,当膳食中摄入的钙、钾、镁等微量元素不足,或因疾病或药物作用,导致电解质紊乱,可引发肌肉痉挛。
中枢假说
外周神经肌肉的活动受上级的脊髓、脑的调控,当脊髓或脑损伤后,可能因中枢调控失衡,导致肌肉不自主收缩而出现痉挛,比如部分脑卒中患者。
肌肉痉挛的发病率因人而异,但通常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据统计,大约有5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肌肉痉挛。
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患上肌肉痉挛,但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这可能与女性身体结构、荷尔蒙水平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肌肉痉挛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但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质量和弹性会逐渐减少,从而增加了发生肌肉痉挛的风险。
某些季节可能会增加肌肉痉挛的发生率。例如,在寒冷的天气中,人们更容易因为血管收缩而导致肌肉痉挛。此外,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也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痉挛。
全身性肌肉痉挛
高热惊厥或痫性发作
全身肌肉强直,表现为抽动,双眼上翻或向一侧注视,以及牙关紧闭、呼之不应,可伴有小便失禁,舌咬伤。
儿童通常在高热时出现。
破伤风
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脚被钉子扎伤),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本病以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腹肌坚硬,伴角弓反张(头后仰、躯干扭曲成弓状)、苦笑面容为临床特征。
狂犬病
为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临床表现为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呼吸困难、全身疼痛性抽搐等症状。
神经肌肉疾病
如肌萎缩侧索硬化、僵人综合征、神经性肌强直、肌强直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可出现全身性肌肉痉挛,可伴有无力、疼痛、肌肉萎缩、肌肉肥大等表现。
局限性肌肉痉挛
电解质异常
老年人、孕妇、儿童最常见,夜间出现小腿肌肉抽筋伴疼痛,常见原因为钙、镁等电解质异常。
运动相关痉挛
运动相关的肌肉痉挛,与肌肉过度运动相关,如足球运动员的小腿肌肉痉挛等。
部分性癫痫
局部肌肉抽动,如一侧肢体抽动,由手指、脚趾抽动逐渐发展至上肢或下肢,还可有眨眼动作、眼球向一侧注视,头转向一侧,抽动开始时意识清楚。
情绪紧张激动,呼吸深快,出现双手抽筋,此为过度通气综合征。
肌强直
部分患者手握拳后伸开困难,冬天明显,为肌强直。也可出现在甲状腺疾病或甲状腺手术后。
总述
一般而言,局部肌肉痉挛无需就医,绝大多数的肌肉痉挛在几分钟内自行消失。停止活动、伸展和按摩该区域,可能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热敷有助于放松抽筋的肌肉。
如果全身肌肉痉挛或者经常复发,要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如出现急诊指征,应前往急诊科就诊。
如老年人、孕妇夜间出现小腿肌肉抽筋,可咨询营养科、内分泌科,儿童可咨询儿科。
如怀疑为神经病变导致的抽搐,全身肌肉僵硬伴疼痛,活动障碍,手握拳伸开困难可咨询神经内科。
专业运动相关的肌肉痉挛,可咨询运动医学专科。
有外伤史或动物咬伤病史的,可咨询外科。
诊断流程
就医时,医生会询问患者如下问题:
肌肉痉挛的部位;
什么时候出现抽筋样表现,运动时还是睡眠中;
什么情况下会诱发出现肌肉痉挛,受凉、伸懒腰或剧烈运动等;
多长时间发作一次;
每次出现持续多久;
既往有什么其他疾病或手术,如甲状腺疾病、肾病等;
平时服用什么药物,如利尿剂、降压药物或沙丁胺醇等;
最近是否受过外伤;
是否被动物咬伤过。
根据病史、肌肉痉挛的典型表现及伴随症状,再结合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观察有无自发肌肉痉挛或蠕动、肌束震颤(肉跳)等,有无肌肉压痛,叩诊有无肌球,检查肌力、肌张力,肌神经反射等情况。
血液检查
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钙,镁等)、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肿瘤免疫相关项目。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
头MRI用于明确全身抽搐的原因,肌肉MRI有利于肌肉形态以及指导肌肉活检部位的选择。
特殊检查
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病理检查
必要时需要肌肉活检,取出身体某些部位的肌肉(黄豆粒大小)进行显微镜或电镜下检查,可以诊断或鉴别诊断神经肌肉疾病。
总述
肌肉痉挛治疗的首要任务为明确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家庭治疗
局部肌肉痉挛通过按摩、牵拉等方法,就可使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并消除疼痛。
小腿抽筋时,用手抓住前脚掌,伸直膝关节用力拉,或同伴双手握其足部抵于腹,痉挛者躯干前倾适度用力,也可用手助其脚背缓慢地背伸,同时推、揉、捏小腿肌肉,就可以使痉挛缓解。配合热敷效果更好。
过度通气时,出现双手抽筋,面部麻木,可予纸袋扣住口鼻,在纸袋内平静呼吸,稳定情绪,逐渐可好转。
专业治疗
依据病因到相应专科进行针对性治疗。
缺钙
补钙可改善抽筋现象。
癫痫
应在神经科指导下,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避免熬夜、酒精等诱发原因。
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狂犬病
单室严格隔离,专人护理,安静卧床休息,防止一切音、光、风等刺激。
积极做好对症处理,防治各种并发症;
有恐水现象者应禁食、禁饮,尽量减少各种刺激。
痉挛发作,给予对症治疗。
神经肌肉肌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僵人综合征,神经性肌强直,肌强直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需要到医院神经病专科就诊,依据各自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肌肉痉挛的预后因个体差异和病因不同而异。一般来说,轻度的肌肉痉挛可以通过休息、按摩、热敷等方法缓解,预后良好。但是,如果肌肉痉挛持续时间较长或频繁发作,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对于严重的肌肉痉挛,如癫痫性肌阵挛、破伤风等,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因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遵守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以下措施可能对预防肌肉痉挛有一定帮助。
适当锻炼,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前后拉伸肌肉。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量或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拉伤肌腱和肌肉,避免在炎热环境下锻炼。如果经常在夜间出现腿部痉挛,建议睡前伸展肢体,做一些温和的运动。
多饮水,保持肌肉细胞含水量,降低应激性。尤其是出汗较多,或者因呕吐、腹泻失水较多时。
避免服用可能引起肌肉痉挛的药物。避免摄入酒精、咖啡因。
营养均衡,适量补充钙片、维生素D,适当晒太阳,帮助钙的吸收。
注意保暖。
在古代医学中,人们认为肌肉痉挛是由于体内气血不畅所致。例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筋脉拘急”的描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肌肉痉挛的认识逐渐深入。现代医学认为,肌肉痉挛是由于神经系统和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出现问题所引起的。例如,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神经损伤等都可能导致肌肉痉挛。
随着对肌肉痉挛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发展。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镇痛药、肌肉松弛剂等。
Sahlgrenska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哥德堡地区已经完成了一项中风患者的研究。发现了Fugl-Meyer评估量表,即在中风后的第一个月内进行的感觉测试,预测哪些患者会在一年内发生痉挛,具有相当高的准确程度。感觉功能的系统检查可以确定处于痉挛风险的患者,使他们能够得到早期治疗。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杂志(2021 IF:12.045)发表了一项来自美国的PICCLES临床试验结果,提示腌黄瓜汁可能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肌肉痉挛。研究人员猜测腌黄瓜汁中的酸性成分通过刺激口咽部位神经进而终止肌肉痉挛发作,而并未改变机体内环境。因此,这种疗法并不局限于治疗肝硬化患者的肌肉痉挛,对于其他病因导致的肌肉痉挛同样有效。
研究表明,表情肌注射肉毒碱治疗面肌痉挛,多采用上睑及下睑肌肉多点注射,若伴面部、口角抽动可于面中、下及颊部肌内注射。90%以上患者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当患者面神经阻滞有效时,可行神经射频。
参考来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