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 编辑

病症名称

黏多糖病(MPS)又称Brailsford综合征、Brailsford-Morquio综合征、硫酸角质尿症、离心性软骨发育不良、畸形性软骨-骨营养不良等,是一组先天性遗传病,因黏多糖降解酶缺乏使酸性黏多糖不能完全降解,导致黏多糖积聚在机体不同组织,造成骨骼畸形、智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

常见症状:扁椎骨,膝外翻,胸腰段后突,躯干短小伴有四肢和胸部畸形

临床表现

编辑

男女均可患病,生后正常1岁后临床症状明显,骨骼的改变和生长障碍最为突出。其特征为扁椎骨,膝外翻,胸腰段后突,躯干短小伴有四肢和胸部畸形。至6岁生长停滞而呈侏儒样,颈部短小,手足短、手指宽,有的关节韧带松弛,关节运动超出正常范围。脊柱弯曲与肋骨畸形,胸前后径增大,伴鸡胸和短颈的桶状胸。站立时缩颈,向前探身。膝、足外翻、髋、膝屈曲如爬行状。脊椎后伸困难。腹部膨隆,干骺端肥大,关节活动受限。有的关节又因韧带松弛,关节运动超出正常范围。肌力弱,四肢无力、行走呈鸭步。智力正常或轻度障碍,其特征性面容为眼距宽、鞍鼻、嘴宽大、牙有间隙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上颌骨突出。也可发生角膜混浊肝脾肿大。10岁左右始听力障碍,30岁以上几乎均有听力障碍。有报告因胸部畸形引起心脏并发症。可有明显的脊髓病症状,发展为四肢瘫。腹部膨隆,肝脾不大。

检查

编辑

患儿尿中排出的黏多糖类多为硫酸角质素,偶尔也有硫酸软骨素。

1.黏多糖检查

约半数病例,周围血或骨髓的白细胞瑞忒或吉姆萨染色时,可在分叶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检测到深紫色、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异常颗粒,往往成丛存在,有时可含有空泡。此种颗粒曾被称为Reilly颗粒,后经组织化学证实为黏多糖。

2.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

亦有同样的异常染色颗粒。

3.尿黏多糖酸检查

病儿及部分亲属尿内有较多的黏多糖酸。

4.X线表现

脊椎骨发育不良,普遍性椎体变扁,横径增大,尤前后径增加著,椎体前缘呈楔形,椎体前缘中部骨质如鸟嘴状突出,椎体上下缘不规则,椎间隙变宽,个别椎体发育小而不规则,并向后移位。引起脊椎后突成角畸形,多见于胸腰椎交界处。这些典型改变多发生于下段胸椎及上段腰椎。第二颈椎齿状突小或缺如。颅骨无明显改变,蝶鞍大多正常,部分病人蝶鞍小或增大。尺桡骨远端倾斜,掌骨近端有锥状变形,股髋外翻,髋臼扩大。

诊断

编辑

1.根据临床表现

特殊面容和体征、X线片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2.家族史

有黏多糖病人的家族史对早期诊断有帮助。

鉴别诊断

编辑

与黏多糖Ⅰ型鉴别。X线改变与Ⅰ型大致相同,二者区别是该型脊柱骨发育不良,椎体普遍变扁,前缘呈楔形,椎体上下缘不规则,间隙变宽,个别椎体发育小向后移位,引起脊椎后突或角畸形多见于胸腰椎交界处。

治疗

编辑

除对症处理外,无特效治疗,行走困难者需矫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