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 编辑
丁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丁肝)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常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的患儿。急性丁型肝炎分为: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同时感染病情呈良性自限性经过,预后好。而重叠感染是指已经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在这样的基础上又感染上了丁型肝炎病毒,使病情加重预后不良。通过HDV RNA的检测可以确定诊断。丁型肝炎在世界分布较广,我国发病率较低。
就诊科室:儿科
多发群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
常见病因:丁肝病毒感染
常见症状:食欲不佳、全身无力、消瘦、腹胀、暗黄、纳差、面部及颈部可出现蜘蛛痣,肝脏肿大等
传染性:有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中文名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有缺陷的RNA病毒,它不能在被感染的患儿体内独立复制。它的装配依赖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合成,它的复制与表达也需要乙肝病毒(HBV)或其他嗜肝病毒的协助。丁肝病毒的这种特殊结构,决定了丁肝病毒与乙肝病毒共同生存的关系。所以丁肝病毒只能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
1.急性丁型肝炎
(1)HDV和HBV同时感染潜伏期6~12周。既往体内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同时感染两种病毒,即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临床表现及血生化检查与乙型肝炎相似。为急性黄疸型,谷丙转氨酶有两次升高,呈双峰型或称双相型。由于两种病毒互相制约,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
(2)HDV和HBV重叠感染潜伏期3~4周,在原有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下,又感染了丁肝病毒,使原有肝脏病情加重。大部分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多表现为急性肝炎或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原为慢性肝炎者病情加重。预后不良。
2.慢性丁型肝炎
(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部分患儿可以形成慢性肝炎。儿童慢迁肝的临床症状较轻,仅在查体中发现肝功异常。也有患儿出现食欲不佳、全身无力、消瘦等症状。
(2)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临床症状多样,有些患儿没有不适;有些患儿仅有轻度乏力、腹胀;也有些患儿面色暗黄、纳差、面部及颈部可出现蜘蛛痣,肝脏肿大,严重时肝功能衰竭。
3.重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可以引起重型肝炎,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下降。多数患儿出现重度黄疸、腹水、出血、肝性脑病等。
1.病原学检查
(1)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VAg)检查血清HDVAg阳性是诊断急性感染的直接证据。这项检查敏感度高、特异性强。肝内HDVAg检测更具直接诊断价值。
(2)抗-HDV测定在急性HDV与HBV同时感染时,抗HDVIgM在早期出现,慢性感染期呈持续高水平,一旦病毒消除,该抗体迅速下降。抗HDVIgG多于发病后3~8周出现低水平;慢性感染时持续高滴度。
(3)HDVRNA检查检测血清或肝组织内HDVRNA,是诊断HDV感染的可靠指标。
2.常规做腹部B超,了解肝脏、脾脏等情况。
3.血常规及凝血方面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血涂片中可见特异性淋巴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注意病情加重。
4.肝功及血清胆红素检测。
1.急性HDV和HBV同时感染
患急性肝炎患儿,如果一个患儿血清同时检查,结果显示HBsAg阳性、抗-HBs、HBeAg、抗-HBe、HBcIgM阳性;同时显示血清抗-HDIgM阳性,抗-HDIgG低滴度阳性;或血清和/或肝细胞内HDAg、HDV-RNA阳性。即可确诊。
2.HDV/HBV重叠感染
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或慢性HBsAg携带者,血清HDV-RNA和(或)HDAg阳性;或抗-HDIgM和抗-HDIgG高滴度阳性;或肝细胞内HDV-RNA和(或)HDAg阳性,即可诊断为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重叠感染。
1.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婴儿肝炎综合征,急性起病,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及迁延不愈等。CMV肝炎肝脏肿大多伴有脾脏肿大。本病血清CMVDNA阳性或抗CMVIgM阳性。
2.中毒性肝炎和肝脓肿
临床以感染中毒症状为主,如高热、痛苦面容,食欲减退、右上腹痛及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出现毒血症或败血症的症状。肝脏肿大,肝脓肿触痛明显。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培养阳性。腹部B超可协助诊断。
3.川崎病肝损害
川崎病可以出现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本病通常发热持续不退,伴球结合膜充血,口唇潮红,草莓舌,,手足硬性水肿,指(趾)甲周有膜样脱屑,颈浅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特征。心脏超声可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血小板增多。
4.肝病型-肝豆状核变性病
慢性病毒性肝炎与此病鉴别。肝豆状核变形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以前,主要以肝损害为主,表现肝、脾肿大,肝区压痛,胃肠道反应可有恶心、呕吐,黄疸日益加深,可有出血倾向,呈亚急性重症肝炎表现,严重者导致肝功能衰竭。本病血清铜蓝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检测血清铜氧化酶活性,同样显示低下。24小时尿铜升高。患儿眼角膜周边有铜颗粒沉积,呈环状,称K-F环。
5.胆总管梗阻
儿童期的常见病因为胆总管狭窄和胆总管积石。多见于新生儿、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病因可有先天性胆道闭锁,也有后天获得性细菌及病毒感染。患儿表现黄疸、发热、腹痛、肝脏轻度肿大、肝功能损害。血清总胆红素增高、直接胆红素增多。经B型超声检查发现胆囊肿大和肝外胆管梗阻。此外99mTc核素扫描,显示核素滞留和梗阻存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小儿疳渴
上一篇 小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