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先天性肌强直综合征 编辑
本病以男性发病为主。生后不久即发病,或于青春期突然发生。临床表现通常于新生儿时期或婴儿期开始,至青春期才有显著的肌肥大症状。肌强直可广泛出现于周身各处的随意肌,以下肢明显。主要表现为开始活动时肌强直明显,常限于四肢。开始行走困难然后走动正常,静止不动后或在寒冷环境中更为加重。如累及下肢肌肉,患儿起立、迈步及上台阶时,突感肢体发僵、动作笨拙,甚至不能活动;如累及手及前臂肌群,持物时不能立即放松;如累及面部肌肉,啼哭或打喷嚏时用力闭眼后,眼睑发生痉挛,不易立即睁开;如累及咀嚼肌,开始进食时因咀嚼肌收缩不能立即放松,待几次收缩后才能较正常地咀嚼。所累及的肌群,除呼吸、吞咽、排尿肌外,任何一处横纹肌均可受侵犯。严重病例可累及咀嚼肌、咽喉肌、眼肌。可因情绪改变、受凉、疲劳、发热而使症状加重,温暖可减轻症状。如反复做同一动作,受累肌群的强直时间可逐次缩短乃至消失。患儿全身肌肉大多发育良好,肌力、肌张力及反射均正常,无肌萎缩。
应对家长说明本病为良性疾病,但病期较长,需耐心处理。轻症者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无需特殊治疗。奎宁和普鲁卡因胺对本病可有效,可使强直症状消除数小时。此外苯妥英钠、泼尼松(强的松)等亦有一定疗效。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者可采取下列治疗措施,以对症治疗为主。
1.奎宁 具有箭毒样作用,能降低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性,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过程,延长肌肉收缩不应期,且具稳定肌膜的作用,为治疗肌强直的常用药物。硫酸奎宁剂量儿童用量为每次0.1~0.3g口服,2~3次/d。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耳鸣、耳聋、头痛、恶心、腹痛、皮疹及视神经萎缩等副作用。
2.苯妥英钠 该药可稳定肌膜,减少膜兴奋性,减少钠离子内流入细胞。儿童剂量为3~8mg/(kg·d),分3次口服。副作用有震颤、牙龈增生、共济失调等。
3.普鲁卡因胺 该药可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性,稳定肌膜。儿童剂量为每次14mg/kg,每6小时1次。剂量过大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发冷、发热、肌肉疼痛、皮疹、心律失常、粒细胞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肾上腺皮质激素或ACTH 可促进钾离子排泄,降低肌细胞对钾离子的敏感性。可用泼尼松1~2mg/(kg·d),1次顿服;或地塞米松0.1~0.2mg/(kg·d),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减量;或ACTH每次0.5~1U/kg,2次/d肌内注射。
5.其他药物 乙酰唑胺、硝苯地平、地西泮(安定)等亦可应用。
因病因不明,尚无确切预防方法,参照遗传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本病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原因不明。
一般无严重并发症,可发生肌萎缩或有肌强直性营养不良表现。
本病征大多无进展性,故预后良好。肌强直程度可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轻,虽肌强直症状难以消失,但患者仍能从事一般性工作。部分患者可发生肌肉萎缩或有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某些表现。
发病机制可能为神经肌肉接合处乙酰胆碱产生过多。病理上可见肌肉苍白和肥大,肌肉中肌纤维及肌质增多,一般认为是横纹肌本身的病变而无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异常。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