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 编辑
重者可致惊厥,精神异常改变,脑水肿等。
本病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多。以儿童占多数。起病可缓可急,伴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咽痛、肌痛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中等度,平均4~6天热退,有时热退又可重起,呈双相热型。大多病起1~2天内出现脑膜刺激征,但常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显著。
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营养,对体弱年幼小儿,支持疗法很重要。加强护理,防治继发感染。有惊厥者应给予镇静药。若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应给予特效的抗生素治疗。动物实验证明激素可加重肠道病毒感染,故不主张用激素。
病毒引起者,在早期可使用干扰素治疗。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最好是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做好各种预防接种工作;积极防治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是本病征常见的病原,曾在世界各地引起数次大流行。其次是腮腺炎病毒。少数为其他病毒引起,如单纯疱疹病毒、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虫媒病毒、腺病毒、EB病毒,此外还有钩端螺旋体、急性细菌感染等。上海市用病毒分离和双份血清检查,在明确病原的79例小儿无菌性脑膜炎中,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引起者占67例(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1974)。1960年Meyer等对430例无菌性脑膜炎作了研究,确定病原的305例中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占42%,脊髓灰质炎占12%,腮腺炎病毒占22%,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占12%,少数为单纯疱疹病毒和钩端螺旋体。
柯萨奇病毒B组的6个型、A组及埃可病毒中的许多型都可以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其中柯萨奇A7,9,柯萨奇B2,3,4,埃可病毒4,6,9,11,16,30可引起流行,尤以埃可9流行的报道最多。脊髓灰质炎的各个型均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但其重要性最近已大为减少。
本病征应注意与结核性脑膜炎和经过不彻底的抗生素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相鉴别。
本病征及时确诊,适当的治疗,预后良好,多无合并症。留有后遗症的极少见,但文献报道1岁以内患肠道病毒神经系统感染的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较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上一篇 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