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大肌外侧缘处如花生米大小的肿块 编辑

病症

胸大肌外侧缘处如花生米大小的肿块胸大肌外侧缘处如花生米大小的肿块

胸大肌外侧缘处如花生米大小的肿块副乳乳腺癌临床表现之一。副乳乳腺癌(mammaryofaccessorymamma)是指发生于副乳腺的癌肿,多发生于腋区,少见部位为锁骨下区、腹部及外阴区。王发恒(1993)报道4例副乳腺癌,有乳头、乳晕、乳腺俱全者,也有仅有乳头者,有的有泌乳功能。

基本信息

编辑

患病部位:胸部

相关疾病: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 肉瘤 副乳乳腺癌 绝经 绝经期乳腺癌 老年人乳腺癌 乳腺癌皮肤转移 乳腺癌肉瘤 炎性乳腺癌 隐匿型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

所属科室:肿瘤科 肿瘤内科

相关症状:瘤细胞浸润 囊肿 皮下气肿 乳房肿块 细菌感染 胸大肌外侧缘处如花生米大小的肿块 腋下淋巴肿大

原因

编辑

(一)发病原因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二)发病机制

副乳腺癌发生的前提是副乳腺必须有乳腺腺体组织,单纯有乳头或乳晕,或两者均有而无腺体的副乳腺是不能发生副乳癌的。由于副乳腺自有腺体的存在,在行经期、妊娠期及哺乳期等生理变化过程中,可出现相应区域与乳腺同步的胀痛,甚至随乳房泌乳而泌乳。因此,有腺体的副乳腺同正常部位的乳房一样有发生乳癌的可能。

1.发病部位副乳腺癌可发生于腋窝至腹股沟乳线上的任何部位,但以乳腺外上方近腋窝处最多见,几乎占90%以上。

2.病理副乳腺系乳腺始基消退不全发育而成,其病理结构与特点与正常乳腺无明显区别,因而其病理类型同乳腺癌。

检查

编辑

病程自数月至数十年不等。多见于腋窝的副乳腺,左侧稍多,多在胸大肌外侧缘处,其他部位少见。肿块多数如花生米大小,大者如核桃,质较硬、活动,周界不清,肿瘤表面一般平滑,少数可与皮肤或基底粘连。皮肤亦呈橘皮样变或破溃。局部可有疼痛并常向胸部及患侧上肢放射,肿物在经期或妊娠期肿大明显并有胀疼,腋窝淋巴结可肿大。

由于副乳腺的特殊位置决定该病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腋前、锁骨下区癌,临床与组织学必须查见与正常部位乳腺无联系的副乳腺组织方可诊断副乳腺癌。

2.腋窝肿块组织学检查为癌时,必须在癌组织的周围见到腺小叶结构或管内癌图像方可排除为腋转移癌。

3.正常部位的乳腺无癌,或伴发有组织学类型不同的癌。

鉴别诊断

编辑

胸大肌外侧缘处如花生米大小的肿块的鉴别诊断:

1、腋下淋巴肿大:淋巴结因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而体积增大的现象,是临床常见的体征。可通过触摸腋窝部位而发现。

2、乳房肿块:乳房肿块通常是指由于乳房组织的构成不同而使内部长有肿块的一种疾病。乳房肿块是最常见的乳房疾患,众多的良性疾病也通过乳房肿块的形式表现,所以乳房肿块的鉴别最重要的是区分良性和恶性。除了乳腺癌为恶性外,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积乳囊肿、乳腺脂肪坏死等产生的肿块都属良性,可以通过穴位和反射区按摩进行治疗。现出新肿块有以下原因:囊肿;乳头伤口受到细菌感染;纤维囊性乳腺病;患了不会扩散的良性肿瘤。激素异常;患了恶性肿瘤。

3、皮下气肿: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谓之皮下气肿。

病程自数月至数十年不等。多见于腋窝的副乳腺,左侧稍多,多在胸大肌外侧缘处,其他部位少见。肿块多数如花生米大小,大者如核桃,质较硬、活动,周界不清,肿瘤表面一般平滑,少数可与皮肤或基底粘连。皮肤亦呈橘皮样变或破溃。局部可有疼痛并常向胸部及患侧上肢放射,肿物在经期或妊娠期肿大明显并有胀疼,腋窝淋巴结可肿大。

由于副乳腺的特殊位置决定该病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腋前、锁骨下区癌,临床与组织学必须查见与正常部位乳腺无联系的副乳腺组织方可诊断副乳腺癌。

2.腋窝肿块组织学检查为癌时,必须在癌组织的周围见到腺小叶结构或管内癌图像方可排除为腋转移癌。

3.正常部位的乳腺无癌,或伴发有组织学类型不同的癌。

缓解方法

编辑

(一)治疗

首选手术治疗。但因副乳腺癌所发生的部位不定,手术方式有所不同。发生于锁骨下区及腋部的副乳腺癌应采取包括相应侧正常乳腺在内的乳癌根治术;而阴区、腹壁发生的副乳腺癌可以保留同侧乳房,而仅仅行相应部位的扩大根治术。

(二)预后

本病预后不良。因副乳腺多数发生在腋窝,该部位的淋巴结丰富,较易发生转移。另外人们对该病认识不够,常延误诊治。我国乳腺癌协作组在1974年收集的8例副乳腺癌,除1例局部切除外,7例均行乳腺癌根治及淋巴结清扫。术后仅1例7年情况良好,1例2年死于复发,1例3年死于其他疾病,1例男性副乳腺癌,手术时即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5年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