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骨直肠窝脓肿 编辑
坐骨直肠窝脓肿又称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比较常见,占肛周脓肿发病率的20%~25%。男性多见,多数为20~40岁的青壮年。其特点是起病急、疼痛剧烈,多伴有全身高热症状,脓肿溃破或切开后常形成肛瘘。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
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向外扩散到坐骨直肠间隙而形成;也可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扩散而成。
中医称为肛痈,其病因为过食辛辣肥甘、醇酒等物,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蕴阻肛门;或肛门破损染毒,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或肺肾阴虚,湿热痰浊下注,凝聚肛门,郁久热胜肉腐,发为本病。
本病也可继发于肛周皮肤感染、损伤、肛裂、内痔药物注射、骶尾骨骨髓炎等。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及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艾滋病等患者易并发本病。
坐骨直肠间隙较大,形成的脓肿大而深,容量为60~90ml。发病时患侧出现持续性胀痛,逐渐加重,继而为持续性跳痛,坐立不安,排便或行走时疼痛加剧,可有排尿困难和里急后重。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发热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早期局部体征不明显,以后出现肛门患侧红肿,双臀不对称;局部触诊或肛门指诊时患侧有深压痛,甚至波动感。如不及时切开,脓肿多向下穿入肛管周围间隙,再由皮肤穿出,形成肛瘘。感染可以从一侧环形向括约肌间隙、肛提肌上间隙或坐骨直肠间隙的对侧发展,形成复杂的马蹄形脓肿。
根据肛周表现或全身感染症状结合直肠指诊,一般诊断并不难。由于患者感到不适,乙状结肠镜和肛门镜检查可推迟进行。血常规常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肛周皮肤进行针穿刺抽出脓液可以确诊。必要时可作直肠超声协助诊断,有助于了解感染范围的大小、位置及与肛周肌肉间的关系。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确诊。
1.非手术治疗
①抗生素治疗:可联合选用2~3种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②温水坐浴;③局部理疗;④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以减轻排便时的疼痛。
2.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主要方法,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切开引流,而不应拘于有无波动感,等待脓肿“成熟”使患者忍受不必要的痛苦。
目前常用手术方式:①脓肿切开引流术;②脓肿切开根治术;③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术;④分期手术。
坐骨直肠窝脓肿病变范围大,多采用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该术式结合“双向等压引流”理论,不仅可以达到一次性根治的目的,又能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愈合时间,保护肛门功能及外观,降低术后肛门变形、功能受损甚至大便失禁等风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