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病 编辑

病症名称

肠息肉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的真性肿瘤,其单发者统称为腺瘤,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又可分为腺管状、绒毛状和混合性3类;它们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变率,是癌前期病变或状态。而非肿瘤性息肉与癌发生关系较少。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没有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因此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对腺瘤的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基本信息

编辑

就诊科室:肛肠科,普外科

常见发病部位:肠道

常见症状: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便血,稀便等

传染性:无

中文名 :肠道息肉病

分类

编辑

大肠息肉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息肉数目可分为单发和多发,但目前国内外较广泛应用的是以Morson的组织学分类法为基础,即将大肠息肉分成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表1)。此分类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将大肠息肉统称为腺瘤,而其他非肿瘤性息肉则统称为息肉。演变为腺瘤。这种分类能明确区分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对治疗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大肠息肉的分类大肠息肉的分类

临床表现

编辑

多数大肠腺瘤性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有家族史的病例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有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少,容易忽视或漏诊,因此,结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以提高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

检查

编辑

1.实验室检查

粪便潜血试验:其诊断意义有限,假阴性较多,阳性者可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X线钡剂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

(2)内镜检查不仅可直视下观察大肠黏膜的微细病变,而且可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因此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诊断

编辑

依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内镜检查,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2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3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便血或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3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治疗

编辑

1.一般治疗

主要是内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或激光或微波切除术。

2.外科治疗

息肉病患者可采取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这样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3.定期随访

由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前期病变或状态,所以,对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

下一篇 睾丸损伤

上一篇 副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