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编辑

病症

支原体尿路感染又称泌尿及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是一群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目前所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1937年Drsnes等从巴氏腺脓肿分离出支原体,这是支原体在人类致病的首例报道。从泌尿生殖道检出的支原体有7种之多,主要是人型支原体(MH)和尿素分解支原体(UU)。

支原体尿路感染从少数婴儿(主要是女婴)的生殖道中能分离到支原体UU占多数,多来自母体,3个月以后迅速减少。青春期前男性生殖道很少有支原体寄居,但8%-22%的女性携带支原体。青春期后生殖道出现支原体主要是性接触的结果。一项调查表明性成熟、无症状的女性下生殖道UU分离率为56.8%。支原体的检出率与年轻、多性伴黑色人种及非屏障避孕等因素有关,正常男性的支原体分离率约14%。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泌尿及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

常见发病部位:尿道

常见病因:尿道炎症损伤、局部免疫力下降,引起继发性感染

常见症状:发热、腰痛、膀胱刺激症等

病因

编辑

UU引起原发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可能性较少,而主要在尿道发生炎症损伤、局部免疫力下降的基础上,引起继发性感染。UU感染前列腺是通过小管内上行感染所致。从微生态学观点看,当泌尿生殖道发生炎症时,其黏膜上表面受损,易黏附病原体,并激发宿主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支原体进人宿主细胞导致泌尿生殖道细胞损害。

临床表现

编辑

支原体引起的尿路感染,其临床表现与一般的细菌性尿感相似,可有发热、腰痛、膀胱刺激症等急性肾盂肾炎表现,也可表现为下尿路感染症状。典型表现为尿道刺痒及轻重不等的尿痛及烧灼感,尿道口轻度红肿,常有浆液性或浆液脓性尿道分泌物,较淋病性尿道炎分泌物稀薄而少,或仅在晨起时发现尿道口有白膜形成,有部分患者可完全无任何尿路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因此临床上常易漏诊。女性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子宫颈,尿道炎症状不明显,表现为急慢性宫颈炎、白带增多或者轻度排尿困难和尿频,亦可完全无症状。

检查

编辑

1.支原体分离培养

取新鲜清洁中段尿液,接种于支原体培养基,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支原体易被分离。当发现有菌落生长时,应作同型特异性抗体抑制试验,以作支原体的分型。

2.血清学诊断

试验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实用方法。可用支原体制成抗原,与患者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在疾病后期的血清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比初期升高4倍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3.其他辅助检查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用于临床试验的有MG缺口翻译全基因组DNA探针、UU-rRNA特异的DNA探针及MH-rRNA基因探针等。利用DNA探针进行的核酸印迹试验诊断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其敏感性稍差,但特异性较高,可鉴别各种支原体甚或种间的生物型。为弥补敏感性的不足,现多开展多聚酶链式反应以帮助诊断。

诊断

编辑

支原体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较难,提高诊断率的前提是对本病的警惕性。根据患者有不洁性接触史,尿道炎症状较淋病轻,分泌物检查找不到淋球菌,高倍镜下(400×)白细胞10~15个,油镜(1000×)白细胞5个以上即可初步诊断,凡临床怀疑尿感、而反复尿细菌培养阴性者均应及时作尿支原体检查。

鉴别诊断

编辑

注意与淋球菌尿路感染、衣原体尿路感染艾滋病性尿路感染及其他细菌性尿路感染相鉴别,可借助实验室检查鉴别。

治疗

编辑

支原体尿路感染体外实验发现,妨碍细胞壁合成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万古霉素和杆菌肽对MH无效,抑制蛋白合成的氨基甙类药物、氯霉素和利福平对支原体有中等疗效。MH、UU对四环素敏感,MH偶见耐四环素但对林可霉素敏感,临床上常用药物有:

1.四环素类

四环素或盐酸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

2.其他抗生素

对以上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者,可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亦可应用氧氟沙星。配偶应接受相应治疗,疗程结束1周后重复检查,治愈标准是症状消失,无尿道分泌物,尿沉渣涂片白细胞数正常(<5个/高倍视野)。

3.中药

支原体尿路感染确诊后,多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如四环素、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红霉素等。但由于强调要连续不间断用药,西药虽然起效更快,但是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损伤人体器官,毒副作用惊人。且当细菌进入人体后会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种物质,外毒素是由细菌产生,而内毒素却是由细菌被杀死后残留在人体中所产生的毒素。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却对内毒素不起作用。只有配合抗生素选用有效的中药一同服用,才能有效减轻抗生素对人体的毒害,起到更好的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作用。

预后

编辑

支原体尿路感染的支原体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弱,在人体外仅存活很短时间,人与人之间的性传播是其主要的生存方式。预防支原体尿路感染主要是避免性乱和积极治疗带菌者,对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侣应双方同治,以防继续传播。

下一篇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上一篇 混合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