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编辑

病症名称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在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干的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段有部分的或完全的闭塞性损害,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中的血流逆行,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端,导致椎-基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缺血性的症候。可以有脑缺血或上肢缺血症状。

基本信息

编辑

外文名: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就诊科室:血管外

多发群体:中老年人

常见发病部位: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干的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段

常见病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常见症状:眩晕、肢体轻瘫、双侧视力障碍等

中文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病因

编辑

1.动脉粥样硬化性

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多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是一种全身性血管损害。锁骨下或头臂干粥样硬化常同时在颅外颈部其他血管也有同样的损害。

2.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动脉炎

以多发性大动脉炎常见,其头颈型可累计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3.先天性

胎儿期锁骨下动脉发育不良所致,常同时伴有心脏及主动脉等其他部位的畸形。

4.医源性

如对右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并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者进行血管手术矫正时,可引起本综合征。

5.外伤性

车祸使胸部受伤,在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侧发生挫伤性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

6.其他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左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栓塞,转移性癌栓等。

临床表现

编辑

1.症状

一般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最常见的症状,如眩晕、肢体轻瘫、感觉异常、双侧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复视晕厥。少见的尚有间歇性跛行、发音困难、吞咽困难、耳鸣抽搐头痛及精神障碍。少数可出现“倾倒症”,突然下肢肌力丧失而跌倒的发作,可没有意识障碍,并能迅速恢复。部分患者可有上肢易疲劳、酸痛、发凉和感觉异常等,极少数引起手指发绀或坏死。

2.体征

患侧桡动脉搏动大多减弱或消失,有的肱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搏动也减弱或消失。患侧上肢血压降低,双侧上肢收缩压相差一般在20mmHg以上。锁骨上窝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检查

编辑

1.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检测颈部血管及血流,可见椎动脉反向血流信号,疑诊者应行患侧束臂试验。

2.彩色多普勒超声

可见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狭窄处可见血流紊乱,流速增高,狭窄远端动脉则成低阻改变;椎动脉血流反向,束臂试验可增加阳性检出率。

3.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为目前首选方法,可见椎动脉起始处近心端锁骨下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并可全面了解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动脉的形态。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为诊断的金标准,可见椎动脉起始处近心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侧椎动脉显影对比度下降,甚至可见造影剂经对侧椎动脉逆流至患侧椎动脉,并达锁骨下动脉的远心端。

诊断

编辑

典型的临床症状,伴患者上肢脉搏减弱,收缩压较对侧下降20mmHg以上,听诊闻及锁骨上窝杂音,诊断多不困难。结合TCD、彩超及CTA或DSA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编辑

应注意和椎动脉型颈椎病、颅后窝占位性病变以及梅尼埃病相区别。

治疗

编辑

目前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有两大类: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各种解剖外旁路术。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PTA)

经皮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处,扩张球囊重建动脉管腔,并可行支架植入防止弹性回缩及动脉夹层等。目前已成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

2.解剖外旁路重建术

包括颈动脉-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腋动脉旁路转流术等。

3.对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

可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剂以减少血栓形成和发展。对罕见的由巨细胞动脉炎所致者可采用类固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