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多辛 编辑

磺胺多辛

磺胺多辛磺胺多辛

磺胺多辛,别名磺胺邻二甲嘧啶,英文名SULFADOXINETABLETS。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味微苦;遇光渐变色。本品在丙酮中略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用于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志贺菌属等细菌感染,现已少用。本品与乙胺嘧啶联合可用于防治耐氯喹的恶性疟原虫所致的疟疾,也可用于疟疾的预防。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磺胺多辛

外文名:sulfadoxine

CAS号:2447-57-6

分子式:C12H14N4O4S

化合物简介

编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磺胺多辛;

中文别名:磺胺邻二甲氧嘧啶;4-(对氨基苯磺酰氨基)-5,6-二甲氧嘧啶;4-氨基-N-(5,6-二甲氧基-4-嘧啶基)苯磺酰胺;磺胺-5,6-二甲氧嘧啶;周效磺胺;

英文名称:sulfadoxine

英文别名:SulphodoxiMe;wr4873;Sulfadoxine;sulphadoxine;ro4-4393;fanzil;sulphadoxin;4-Amino-N-(5,6-dimethoxypyrimidin-4-yl)benzenesulfonamide;Sulfadimoxine;Sulformetoxine;fanasil;6-(4,5-dimethoxy)pyrimidinesulfanilamide;4-amino-N-(4',5'-dimethoxy-6'-pyrimidinyl) benzene sulphonamide;4-Amino-N-(5,6-dimethoxy-4-pyrimidinyl)benzenesulfonamide;4-amino-N-(5,6-dimethoxypyrimidin-4-yl)benzenesulphonamide;4-Amino-N-(5,6-dimethoxy-4-pyrimidinyl)benzenesulfonamide,Sulfadoxin;SULFADOXIN;

CAS号:2447-57-6

分子式:C12H14N4O4S

结构式:

分子量:310.32900

精确质量:310.07400

PSA:124.81000

LogP:2.6118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

密度:1.441 g/cm3

熔点:190-194ºC

沸点:522.8ºCat 760 mmHg

折射率:1.622

储存条件: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蒸汽压:5.01E-11mmHg at 25°C

安全信息

符号:GHS07

信号词:警告

危害声明:H315; H319; H335

警示性声明:P280; P305 + P351 + P338; P337 + P313

海关编码:2935009090

危险类别码:R36/37/38

安全说明:S26

危险品标志:Xi

用途

磺胺类消炎药,用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气管炎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炎、急性菌痢、尿路感染等。本品还与乙胺嘧啶联合用药,预防和治疗对其它抗虐药耐药的恶性虐疾。

药典标准

编辑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4-(对氨基苯磺酰氨基)-5,6-二甲氧基嘧啶。按干燥品计算,含C12H14N4O4S不得少于99.0%。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味微苦;遇光渐变色。

本品在丙酮中略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

熔点

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C)为195~200℃。

鉴别

(1)取本品约0.1g,加水与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各3ml,振摇使溶解,滤过,取部分滤液,加硫酸铜试液1滴,即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淡蓝色(与磺胺二甲嘧啶的区别)。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567图)一致。

(3)本品显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检查

酸度

取本品2.0g,加水100ml,摇匀,置水浴中加热10分钟,立即放冷,滤过,分取滤液25ml,加酚酞指示液2滴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0.2ml,应显粉红色。

碱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1.0g,加氢氧化钠试液5ml与水2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B)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同体积的对照液(取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12.5ml加水至25ml)比较(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A),不得更深。

氯化物

取酸度项下剩余的滤液25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A),如发生浑浊,与标准氯化钠溶液7.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4%)。

有关物质

取本品,加乙醇-浓氨溶液(9:1)制成每1ml中约含2.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用乙醇-浓氨溶液(9:1)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0.1%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二甲基甲酰胺(20:2: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以乙醇制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使显色。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重金属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三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6g,精密称定,照永停滴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A),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31.03mg的C12H14N4O4S。

化合物药品相关说明

编辑

作用以及特点

为长效磺胺药,维持血中有效浓度最长,t1/2长达150小时,抗菌作用稍弱于SD。主要用于气管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菌痢、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预防风湿热等。宜同服适量碳酸氢钠多饮水。

药理作用

磺磺胺多磺胺多辛属全身应用的长效磺胺类药,为一种广谱抗菌剂。磺胺多辛抗菌作用机制与其他磺胺类药相似,可与氨基苯甲酸(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PABA作为原料合成细菌所需要的四氢叶酸,进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磺胺多辛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志贺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等均有较强抗菌活性。此外,磺胺多辛还具有抗疟原虫作用。

药代动力学

磺磺胺多磺胺多辛口服吸收后,可广泛分布于红细胞白细胞、肾脏、肺脏、肝脏和脾脏中,药物可透过胎盘屏障,乳汁中也可含有少量药物。单剂口服磺胺多辛0.5g后,2.5~6h达血药浓度峰值,约为50~75μg/ml。磺胺多辛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约为90%~95%,半衰期β相为100~230h,平均为170h。磺胺多辛乙酰化率较低,约为5%。药物主要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缓慢排泄,24h可随尿液排出给药量的8%,7天后排出量为30%。

适应证

1.磺胺多辛可与乙胺嘧啶联合,用于预防和治疗耐氯喹的脑型疟疾(恶性疟疾)。

2.磺胺多辛也可用于治疗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志贺菌属等所致系统感染,但现已少用。

禁忌症

1.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3.小于2个月婴儿禁用。

4.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禁用。

5.重度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用法用量

1.成人:(1)一般感染:首次剂量为1~1.5g,以后每次0.5~1g,每隔4~7天1次;(2)治疗恶性疟疾:可用磺胺多辛1~1.5g与乙胺嘧啶50~75mg合用,每周1次;(3)短期预防恶性疟疾:可用磺胺多辛0.5g与乙胺嘧啶25mg合用,每周1次。

2.儿童:首次剂量为30~40mg/kg,以后每次15~30mg/kg,每隔4~7天1次。

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药物过敏

1.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 皮炎等;也有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血清病样反应。 2.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咽痛、发热、苍白和出血倾向。

3.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应用磺胺药后易发生,在新生儿和小儿中较成人为多见。

4.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由于磺胺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偶可发生核黄疸

5.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

6.肾脏损害。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发生间质性肾炎或肾小管坏死的严重不良反应。

7.恶心呕吐、胃纳减退、腹泻头痛乏力等,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偶有患者发生艰难梭菌肠炎,此时需停药。

8.甲状腺肿大及功能减退偶有发生。

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大

9.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偶可发生,表现为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觉、欣快感或抑郁感。一旦出现均需立即停药。磺胺药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虽少见,但可致命,如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暴发性肝坏死、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异常。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当皮疹或其他反应早期征兆出现时即应立即停药。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应慎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血卟啉症、失水、艾滋病休克和老年患者。

2.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磺胺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其他磺胺药可能过敏。

3.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磺胺药亦可过敏。

4.每次服用本品时应饮用足量水分(约240ml),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服用期间也应保持充足进水量,使成人每日尿量至少维持在1200/1500ml。如应用本品疗程长,剂量大时除多饮水外宜同服碳酸氢钠。

5.治疗中须注意检查:(1)全血象检查,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尤为重要。(2)治疗中定期尿液检查(每2?3日查尿常规一次)以发现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可能发生的结晶尿。(3)肝、肾功能检查。

6.严重感染者应测定血药浓度,对大多数感染性疾患游离磺胺浓度达50?150μg/ml(严重感染120?150μg/ml)可有效。总磺胺血浓度不应超过200μg/ml,如超过此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7.新生儿患者和2个月以内婴儿除治疗先天性弓形虫病时可作为乙胺嘧啶联合用药外,全身应用属禁忌。

8.不可任意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蓄积中毒。

9.由于本品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妨碍B族维生素在肠内的合成,故使用本品超过一周以上者,应同时给予维生素B以预防其缺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本品可穿过血胎盘屏障至胎儿体内,动物实验发现有致畸作用。人类研究缺乏充足资料,孕妇宜避免应用。

2.本品可自乳汁中分泌,乳汁中浓度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50%~100%,药物可能对乳儿产生影响。本品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中的应用有导致溶血性贫血发生的可能。鉴于上述原因,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本品。

儿童用药

由于磺胺药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而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磺胺游离血浓度增高,以致增加了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因此该类药物在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的应用属禁忌。

老年用药

老年患者应用磺胺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加。如严重皮疹、骨髓抑制和血小板减少等是老年人严重不良反应中常见者。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应用,确有指征时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药物相互作用

1.合用尿碱化药可增加本品在碱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2.不能与对氨基苯甲酸同用,对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本品被细菌摄取,两者相互拮抗。也不宜与含对氨苯甲酰基的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等合用。

3.与口服抗凝药、口服降血糖药、甲氨蝶呤苯妥英钠和硫喷妥钠同用时,上述药物需调整剂量,因本品可取代这些药物的蛋白结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谢,以致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毒性发生。

4.与骨髓抑制药同用时可能增强此类药物对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有指征需两类药物同用时,应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

5.与避孕药(雌激素类)长时间合用可导致避孕的可靠性减小,并增加经期外出血的机会。

6.与溶栓药合用时可能增大其潜在的毒性作用

7.与肝毒性药物合用时可能引起肝毒性发生率的增高。对此类患者尤其是用药时间较长及以往有肝病史者应监测肝功能。

8.与光敏感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光敏感的相加作用。

9.接受本品治疗者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

10.不宜与乌洛托品合用,因乌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产生甲醛,后者可与本品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使发生结晶尿的危险性增加。

11.本品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两者合用时可增加保泰松的作用。

12.磺吡酮与本品合用时可减少本品自肾小管的分泌,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而持久或产生毒性,因此在应用磺吡酮期间或应用其治疗后可能需要调整本品的剂量。

药物过量

磺胺血浓度不应超过200μg/ml,如超过此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毒性增强。

专家点评

编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45例感染者使用磺胺多辛,其中有上呼吸道感染者10例在服药后7~8h自觉症状良好,1天后退热,3~4天后痊愈;急性支气管炎6例,服用24h后咳嗽症状减轻,痰减少,3~4天后痊愈。

下一篇 复方磺胺甲噁唑

上一篇 磺胺嘧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