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淡安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家、教育家

承淡安承淡安

承淡安(1899年9月1日—1957年7月10日),江苏江阴人,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江苏省中医学校教授、校长。

承淡安1917年跟随瞿简庄学习中医内科和外科;1921年参加王泽中西医学函授班;1934年赴日本学习和考察针灸;1954年10月任江苏中医进修学校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7月10日在苏州逝世,享年58岁。

承淡安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和针灸教学与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承淡安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江阴

出生日期:1899年09月01日

逝世日期:1957年07月10日

毕业院校:王泽中西医学函授班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编辑

承淡安近照承淡安近照

1899年9月1日,承淡安出生于江苏江阴。

1917年,跟随华士镇瞿简庄学习中医内科和外科。

1920年,学成毕业,走上了医学道路。

1921年,参加王泽中西医学函授班。

1922年,在上海西医周星一处实习。

1925年,在北国镇开设诊所。

1926年,在苏州皮市街开设诊所。

1928年,将诊所开设于北寺塔。

1929年,将诊所搬迁至苏州望亭。

1934年,赴日本学习和考察针灸。

1954年10月,任江苏中医进修学校校长。

1955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7年7月10日,在苏州逝世,享年58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4年,承淡安(右)在指导针灸操作手法1954年,承淡安(右)在指导针灸操作手法

承淡安在学术上融汇贯通中西医学,结合现代解剖学考订腧穴定位;提倡用科学方法研究针灸经络;主张辨病辩证相结合的临床实践;并致力于针灸器械及用具的研制改造,在毫针、揿针、艾条上都有创新。

学术论著

截至1957年7月,承淡安共撰写论文数十篇,出版医著12种,译作4种,其代表论著有《中国针灸治疗学》《针灸治疗实验集》《中国针灸学》《校注十四经发挥》《铜人经穴图考》《针灸精华》《伤寒论新注》等。

学术特点

承淡安专著《子午流注针法》承淡安专著《子午流注针法》

承淡安主张衷中参西,强调临床实践。他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取长补短,相互充实与提高,才是发展医学的正确方向。

承淡安对针刺操作,强调练习手法要狠下功夫,认为指下功夫深厚者,下针不痛,得气、行气操作自如,奏效迅速。在教学中他把练习指力、手法规定为学生的必修课。

承淡安极重视补泻手法,提出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区分各种不同的刺激量,以适应各种不同病症。

承淡安对针灸器械力求革新,试制皮内针、揿针、花针、艾条灸等,经临床试用疗效后,再推广应用。

人才培养

院校建设

承淡安(坐者)与讲习所师生合影承淡安(坐者)与讲习所师生合影

1928年,承淡安与季爱人、祝瞿卿、朱藕令等创办苏州中医学校。

1930年,承淡安与他人共同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研究社时常有十多个学生实习,上午门诊,下午讲课。

1935年,承淡安创办中国针灸讲习所。翌年,改名为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设立二年毕业本科。

1954年,承淡安衔命筹建了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今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讲义

1940年,承淡安编著了讲义《中国针灸学讲义》。

承淡安编写了教材《中国针灸治疗学》。

讲授课程

承淡安(左2)与抗战宣传队成员于无锡留影承淡安(左2)与抗战宣传队成员于无锡留影

承淡安在德阳国医讲习所讲授《针灸学》《伤寒论》等课程。

培养成果

截至1957年7月,承淡安的授业门生达数千人,函授学员逾万人,遍及中国国内各省和香港、澳门、东南亚及欧美地区 ,如针灸学家杨兆民 ,中医、针灸专家程莘农院士,针灸专家邱茂良、赵尔康,针灸学家杨甲三,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肖少卿等都是承淡安的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54年12月—1957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成都国医学校兼职教授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江苏中医》编委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承淡安夫妇在湖南办学时合影承淡安夫妇在湖南办学时合影

承淡安出生于江阴一个中医世家,其祖父承凤岗专治小儿病及麻痘。承淡安的父亲承乃盈毕生以外科、幼科、种痘、针灸行其业。承乃盈性情温顺善良,待人亦至诚恳,虽然业务年年增长,但所接触的都是劳动群众,诊资不计有无,所以经济仍很拮据。承淡安六岁启蒙认字,八岁读《四书》,十二岁已读完《礼记》《左传》《幼学琼林》等书,十六岁高小毕业留校当助教,又到小学做教员。这些求学和从教经历为他从事中医研究实践打下了国学基础。

人物评价

编辑

承淡安近照承淡安近照

“承淡安对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医学的努力让人敬佩,对中国针灸医学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文汇报》评)

“承淡安为构建现代针灸学科体系进行了不懈努力,是中国近现代针灸学科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刘保延评)

“承淡安毕生献身于针灸复兴和中医药教育事业,他安于清贫、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后人敬仰,他对中医药教育事业的贡献和留下的宝贵学术财富,将永远激励后人继往开来、薪火相传。”(针灸学家杨兆民评)

“承淡安始终保持对中国和民族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为继承中医药不懈奋斗的进取之心,不断传扬发展中国医药的自信之心,矢志不渝培养中医人才的拳拳之心和无私奉献广大人民群众的大爱之心,为复兴针灸绝学,奠基现代针灸学科和开创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时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程纯评)

“承淡安一生为复兴针灸绝学、奠基现代针灸学科呕心沥血,为中国现代针灸学科作出奠基性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针灸巨擘。”(《 新华日报》评)

“他(承淡安)以弘扬针灸学术为毕生追求,在现代针灸学术研究、医疗和教育等领域进行了重要的拓展,是近现代国际针灸学术交流的第一位中国学者,是‘中国针灸一代宗师’。”(无锡市科学技术协会评)

人物纪念

编辑

竖立铜像

承淡安雕塑承淡安雕塑

2019年10月,为纪念承淡安诞辰120周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仙林校区淡安广场举行了承淡安铜像安放揭幕仪式。

奖项命名

202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启动了首届“承淡安终身成就奖”的评选工作。

下一篇 加里·鲁夫昆

上一篇 陈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