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中 编辑
孙大中(1932年6月20日-1997年5月1日),山东威海人,地质学家,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孙大中1955年9月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勘系;1955年9月—1964年1月任教于合肥工业大学;1987年4月任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11月—1994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5月1日在广州逝世,享年65岁。
孙大中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地质、地球化学等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文名:孙大中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32年6月20日
逝世日期:1997年5月1日
毕业院校:北京地质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山东威海
1983年,孙大中在办公室留影
1932年6月20日,孙大中出生于山东威海。1951年,毕业于南开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
1952年,转入北京地质学院。
1955年9月,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勘系。
1955年9月—1964年1月,任教于合肥工业大学。
1956年8月—1957年9月,在北京地质学院矿物教研室进修。
1983年11月,孙大中出访埃及
1958年5月—1959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物室进修。1964年1月—1992年11月,调至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
1980年3月,任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1年6月,任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1987年4月,任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5月,任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984年,孙大中在实验室工作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加入九三学社。
1992年11月—1994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7年5月1日,在广州逝世,享年65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6年,孙大中(左)与A.Kröner在中条山考察
孙大中通过对中国前寒武纪基底的研究,总结出中国大陆地壳的地球化学性状、地壳增长方式和主要增长阶段等演化规律,指出中国前寒武纪地质的特点和研究重点。中条山和冀东是他研究前寒武纪地质的两个主要的基地。1955年,孙大中到中条山进行野外工作,发现了后经勘探证实为中型矿床的庙疙瘩铜矿;1972年,参加了中条山铜矿地质研究工作,使中条山地区前寒武纪地质和铜矿地质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条山进行深入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用综合年代学方法建立了该地区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提出用火成岩年代—地球化学作为岩石圈探针的新方法,建立年代地壳结构模式,剖析了构造—热事件和铜矿成矿历史。
1985年,孙大中(右)D.Bridgwater在冀东进行考
1978年—1981年,孙大中开展了“冀东地区前震旦地层划分、对比及其成矿性研究”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后期,带队进行“冀东太古宙含金岩系”的研究。对早前寒武纪地层,特别是深变质地区地层研究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分别以“综合地层法”和“构造地层法”建立深、浅变质地层层序。还提出花岗质岩浆侵位也可形成麻粒岩的新观点。1994年,孙大中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立了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建立了广东省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为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做准备。
学术论著
截至1997年5月,孙大中编著7部专著(包括合著),发表100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 ,其中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孙大中,石世民.山西省中条山前震旦系地层及构造.地质学报,1959(3):15.
黄宁生,孙大中.广东省耕地资源的利用问题.地球化学,1998,27(4):7.
孙大中专著《冀东早前寒武地质》
胡维兴,孙大中.中条山早元古代铜矿成矿作用与演化.地质科学,1987(2):152-165.王江海,涂湘林,孙大中.粤西云开地块内高州地区深熔混合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1999,28(3):8.
孙大中.前寒武时代的新划分和命名.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9(04):21-23.
张海祥,孙大中,朱炳泉,et al.赣北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铅钕同位素特征.中国区域地质,2000,19(1):6.
张海祥,孙大中,朱炳泉,等.赣北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铅钕同位素特征.中国区域地质,2000.
孙大中,胡维兴.中条山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和年代地壳结构.地质出版社,1993.
甘晓春,李惠民,孙大中,等.闽北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年代学研究.福建地质,1993.
孙大中.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学问题的探讨.中国区域地质,1990,000(004):289-300.
孙大中,杨春亮,白瑾,等.冀东早前寒武地质(摘要)//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1986.
邱华宁,孙大中,朱炳泉.东川汤丹铜矿床石英真空击碎及其粉末阶段加热^40Ar—^39Ar年龄谱的含义.地球化学,1998,000(004):335-343.
邱华宁,孙大中,朱炳泉,等.东川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II.Pb-Pb,~(40)Ar-~(39)Ar法成矿年龄测定.地球化学,1997(2):39-45.
邱华宁,朱炳泉,孙大中.东川铜矿硅质角砾^40Ar—^39Ar定年探讨.地球化学,2000(01):21-27.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79年 | 全国第二届地层大会 | |
1983年 | 国际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讨论会 | 北京 |
1983年11月 | 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六次会议 | 埃及 |
1988年9月 | 国际元古代活动带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讨论会 | 天津 |
1989年 | 华盛顿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 | 美国 |
1995年6月 | 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十次会议 | 南非 |
1996年 | 广东省基础研究研讨会 | 广东 |
1996年10月 | 第一届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 | 广东 |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1978年—1981年 | 冀东地区前震旦地层划分、对比及其含矿性研究 | |
20世纪80年代后期 | 冀东太古宙含金岩系 | |
珠江三角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研究 | 国家科委、广东省科委 |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78年 | 中条山铜矿地质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1984年 | 中条山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和年代地壳结构 | 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
1987年 | 中条山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和年代地壳结构 | 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
1989年 | 中条山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和年代地壳结构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人才培养
班级建设
1986年,孙大中(右3)与课题组成员中条山考察
孙大中发起并协助广东省人事厅和“两院”(即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教育处举办“广东省可持续发展高级研修班”,并为研修班讲课。教诲学生
孙大中对身边的青年人平等对待,共同探讨。培养和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青年人要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开拓。作风要好,为人要正直;经济要清楚,不贪财。在课题研究中,召开以年轻人为主的专题讨论会,并推广这种方法。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91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2年12月 | 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1995年 | 九三学社广东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委 |
1996年10月 | 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长 |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 | |
太平洋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委员 | |
国际地科联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投票成员 | |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三届理事会理事 | |
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四届理事会理事 |
家世背景
孙大中工作中
孙大中出生在山东威海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家中世代务农,父亲后来经商,母亲操持家务。孙大中在家乡度过幼年,后全家迁居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孙大中随父亲到了香港,就读于香港华南中学,一年后返回内地。1988年,孙大中与外国专家合影
“孙大中已有的科学成就,他的业绩,将永载中国科技史册。”(地质学家程裕淇院士评)“孙大中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地质行业的先驱,为了中国的地质事业贡献了他们的汗水、辛劳甚至是热血乃至生命。”(中国地质调查局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