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 编辑

疾病名称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通常指包括鼻腔、咽部或喉部在内的炎症,又被称为普通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由70%~80%的病毒,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等,以及20%~30%的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感冒的发病与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因素有关,如淋雨、受凉、气候变化、过度疲劳贫血维生素A、D缺乏等。老年人、体弱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和儿童是高危人群。感冒的发病率高,常有小规模或大范围传播的可能。

感冒的主要症状为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病因和疾病类型不同,症状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普通感冒主要以鼻咽部黏膜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严重者除发热外,可感乏力、措手不及、四肢酸痛和头痛等。感冒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染。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常采用解热镇痛药、镇咳药物、减充血剂和祛痰药物等。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尤其要警惕滥用抗生素。对于感冒症状轻微,无须特别治疗的患者,主要措施是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同时,应根据病症的严重程度及时就医。

普通感冒虽然常见,但其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广,且存在诱发其他疾病的风险,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研究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疫情控制和治疗手段,对于防控感冒疫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上呼吸道感染

别名:普通感冒,流感

就诊科室:呼吸科、感染科、急诊科

多发群体:免疫功能低下者,儿童

常见发病部位:鼻腔,咽部,喉部

常见病因:主要由病毒引起,如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少数由细菌引起,如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常见症状: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鼻喉痛,发热

传染性:是

传播途径: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染

是否遗传:否

相关药物:除症状缓解药如减充血剂(盐酸麻黄碱等)、抗组胞药,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镇咳药(如右美沙芬等),祛痰药(如愈创木酚甘油醚等)外,特定情况可用抗病毒药如针对流感的抗病毒药

病因

编辑

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中70%~80%为病毒,主要包括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约占20%~30%,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少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发病原因

以鼻咽炎为表现的“普通感冒”:多数由鼻病毒引起,也可由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

急性病毒性咽炎:主要由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引起。

性病毒性喉炎:常由流感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或腺病毒等引起。

疱疹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

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

咽-扁桃体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也可由流感嗜血杆菌、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诱发因素

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因素均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疲劳;

贫血、维生素A、D缺乏等;

老年、体弱、幼儿等免疫功能低下;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此外,人群拥挤的环境、久坐的生活方式、大气污染、年龄、吸烟、营养不良、应激、失眠等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症状

编辑

上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因和疾病类型的不同,临床症状有各自不同的表现。

典型症状

普通感冒

以鼻咽部黏膜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早期症状主要以鼻部炎症为主,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初期可有咽部不适或咽干,咽痒或烧灼感。

2~3天后变为稠涕,可有咽痛或声嘶,有时由于咽鼓管炎可出现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严重者除发热外,可感乏力不适、畏寒、四肢酸痛和头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医生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胸部检查多无异常。

以咽炎为主的上感

急性病毒性咽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咳嗽少见,可有发热和乏力。医生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痛。

急性病毒性喉炎

临床表现声音嘶哑、咳嗽伴咽喉疼痛及发热等。医生检查可见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伴触痛,有时闻及喘鸣音。

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表现明显咽痛、发热。医生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和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之后形成疱疹。

咽结膜热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等。医生检查可见咽部和结合膜充血明显。以发热、咽炎和单眼或双眼的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三联症”为其特点。

咽-扁桃体炎

临床表现咽喉痛明显、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等。医生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检查无异常发现。

如果患者感觉像是普通感冒,有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和咳嗽等症状,则很可能是由病毒引起;如果患者咽喉疼痛且存在突发高热、淋巴结肿大症状,但没有普通感冒的症状,则可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这意味着患者需要就诊,并可能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如链球菌测试。

就医

编辑

通常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情较轻、病程短、可自愈,且预后良好。但也极少患者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因此,患者在出现症状加重时,如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咯血等时请及时就医。

就诊后医生会从病史开始了解,包括发病时间、周围有无类似患者、有没有到过热闹封闭的环境以及是否接种过当季流感疫苗等。

就诊科室

呼吸科、感染科;如果病情迅速加重,可到急诊科就诊。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会着重查看鼻、咽及喉部,对局部淋巴结进行触诊,必要时进行肺部查体,主要为胸部听诊。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常规检查,其结果提示: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

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可根据病情选择性地安排X线胸片检查,但如果临床医生判断X线不足以描述病情表现时,增加胸部CT检查是必要的。

病原学检查

针对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上一般不开展病因学检查(病毒抗体检测、病毒分离、痰培养+药敏等),当有严重的感染并发症时才会安排。

鉴别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可根据鼻、咽部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常规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但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鉴别。

过敏鼻炎

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的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大量鼻涕,无发热,咳嗽较少。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多由过敏因素如花粉、螨虫、灰尘、动物毛皮、低温等刺激引起。如脱离过敏原,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

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大,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发作过后如健康人,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且病程较长,常年反复发作或季节性加重。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等,临床多见混合感染,多为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加重。主要症状为鼻窦部疼痛、鼻塞、脓性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和头痛。急性鼻窦炎患者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症状。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在流感流行季节(如北方的冬季)常见,可散发、也可小规模流行。流感起病急骤,除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流泪等鼻咽部症状类似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外,常全身症状较重,常伴高热、全身酸痛、畏寒、疲乏,偶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可进行鼻咽拭子快速抗原检测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确诊。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下呼吸道感染

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症状较轻,血白细胞可升高,X线胸片或CT检查常可见肺部改变,比如肺纹理增强。

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前期表现类似,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心肌炎等病。患病初期可有鼻塞,头痛等类似症状,应予重视。如果在上呼吸道症状1周内,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出现新的症状,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

治疗

编辑

如果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微,则无需治疗。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不宜使用抗生素,通常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为主,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一般治疗

首先注意适当休息,对于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患者建议卧床休息,同时戒烟、多饮水、清淡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卫生。

药物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宜使用抗生素,因此特别注意不可滥用抗生素。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普通感冒者无需全身使用抗病毒药物,流感患者需要及时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当患者不耐受、需要使用药物治疗的时候,应首选口服药物,避免无根据的盲目静脉补液。静脉补液仅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患者的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静脉给药

由于患者严重腹泻或发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水和电解质。

由于胃肠不适、呕吐而无法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人体基础代谢。

减充血剂药物

有鼻塞、鼻黏膜充血等症状者,可应用减充血剂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以减轻鼻充血,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盐酸伪麻黄碱是最常用的减充血剂,给药方法有鼻腔局部给药(滴鼻)和全身口服给药。减充血剂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长期使用减充血剂有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和鼻黏膜充血反弹。

组胺药物

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具有抗过敏作用,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抗组胺药物的鼻喷剂局部作用较强、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第1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具有穿过血脑屏障、渗透中枢神经细胞与组胺受体结合的能力,因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因此推荐其为普通感冒的首选药物。

第2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尽管具有非嗜睡、非镇静的优点,但因其无抗胆碱的作用,故不能镇咳。

注意:该类药物为OTC药物(非处方药),可不通过医师处方、从药店直接购买;但抗组胺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避免使用。

解热镇痛药

伴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解热镇痛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下调,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散热而发挥解热作用。

注意:对于诊断不明者应慎用解热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影响诊断,过量使用解热镇痛药物会损伤肝脏和消化道黏膜;通常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考虑采用退热药物治疗。

镇咳药物

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镇咳药:

依赖性镇咳药:如可待因等,可直接抑制延髓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并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但具有成瘾性,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

非依赖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镇痛和镇静作用,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也无成瘾性,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镇咳药。

祛痰药物

祛痰治疗可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率。祛痰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加纤毛的清除功能。

常用的祛痰药有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

愈创木酚甘油醚是临床常用的复方感冒药成分,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多,降低黏滞度,有一定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达到增加黏液排出的效果。常与抗组胺药、镇咳药、减充血剂配伍使用。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从中医角度治疗普通感冒,中医将普通感冒分为实证感冒类(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暑湿证)和体虚感冒类(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可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治疗。

预后

编辑

绝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可自愈,且预后良好,但少数年老、体弱、基础疾病较多,尤其合并严重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患者,可因严重并发症导致预后不良。

流感病毒容易引起重症病例,尤其是老年、儿童、体弱、基础疾病较多,孕妇等。需要早期识别引起重视。

对于妊娠期女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通常会在10日内消退,但咳嗽症状可能持续时间更长。药物治疗可缓解一些症状,但往往不会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

并发症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可并发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咽喉壁脓肿、哮喘发作、颈淋巴结炎、下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少数患者可并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等。

预防

编辑

避免诱因

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年老体弱易感者更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增强体质

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耐寒能力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方法。

免疫调节药物和疫苗

对于经常、反复发生该病以及老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免疫增强剂。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