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光炽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矿床学及地球化学家

涂光炽涂光炽

涂光炽(1920年2月14日—2007年7月31日),出生于北京,矿床学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涂光炽于1937年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1949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9月回到中国,并担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51年—1954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195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后回到北京,被分配到北京地质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95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79年—198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92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7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8岁。

涂光炽早年参与和领导了祁连山综合地质考察,领导了地球化学所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从事层控矿床、矿及金矿研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涂光炽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0年2月14日

逝世日期:2007年7月31日

毕业院校: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籍贯:湖北黄陂

人物生平

编辑

1920年2月14日,涂光炽出生于北京,籍贯湖北黄陂。从小跟随父亲在汉口第四小学和武昌实验小学求学。

涂光炽

1937年,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发动群众、组织抗日的活动。

1938年8月,被指派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五期四大队学习。

1939年6月,毕业后继续在陕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0年,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学生爱国民主运动。

1944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毕业。

1946年1月,赴美留学,进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继续攻读地质学专业。

1949年,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8月,在纽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9月,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投入到地球科学的建设事业中。

1950年—1951年,担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并首先在中国开设地球化学课程。

1951年—1954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

195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从莫斯科大学回到北京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地质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担任副教授。

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同期兼任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196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1956年,参与了制定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工作。

1979年9月—1985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

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7年7月31日15时2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8岁。

工作中的涂光炽工作中的涂光炽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涂光炽于20世纪50年代参与和领导祁连山综合地质考察。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铀矿地质改造成矿理论,并推广到其他一些矿床。20世纪70—80年代参与和领导地球化学所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研究,提出成岩成矿多成因观点从事层控矿床、铁矿及金矿研究,提出中国层控矿床形成机制、发育特征,富碱侵入岩带特征及金矿类型、找矿方向与北疆矿床分布规律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事超大型矿床及低温地球化学研究,提出中国超大型矿床时空分布特点和分散元素地球化学若干规律、西南大面积低温热液成矿域等见解 。2003年立足于地球科学的宏观性和区域性,涂光炽提出了“比较矿床学”。

学术论著1.

涂光炽.1963.干旱和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发育特征.地质学报, 43(4):361—377.2.

涂光炽.1973.七十年代自然科学领域中一个新生长点——环境科学.环境地质与健康.北京:科学出版社,1—3.3.

涂光炽.1975.叠加与再造——被忽视了的成矿作用.湖南地质科技情报.铁矿座谈会资料汇编(1):68—75.4.

涂光炽.1987.华南两个富碱侵入岩带的初步研究.见:花岗岩地质与成矿关系.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1—37.5.

涂光炽.1988.一些金矿床地质问题的讨论.地质找矿论丛,3(1):1—8.6.

涂光炽.1989.中国南方几个特殊的热水沉积矿床.见: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编.中国矿床学——纪念谢家辰诞辰90周年文集.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89—198.7.

涂光炽.1990.中国原生金矿类型的划分和不同类型金矿的远景剖析.矿产与地质,1—10.8.

涂光炽.1991.地球化学走向何方?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3(3):203—209.9.

涂光炽.1993.关于砂金矿床形成条件及砂金矿床与厚生金矿床空间关系的讨论.见:中国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第一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2—27.10.

涂光炽主编.1993.新疆北部固体地球科学新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1.

涂光炽.1995.回顾30年来的矿床学.见:王鸿祯主编.中国地质学科发展的回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26—134.1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编.1998.高等地球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其中“绪论——兼论地球化学领域近十余年来的若干重要进展”系涂光炽执笔.13.

涂光炽.1998.贵金属找矿的若干问题讨论.见:陈毓川主编,当代矿产资源勘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186—191).北京:地质出版社.14.

涂光炽.1998.试论非常规超大型矿床物质组成、地质背景、形成机制的某些独特性——初谈非常规超大型矿床,中国科学(D辑)28卷增刊,1—6.15.

涂光炽.1999.初议中亚成矿域.地质科学,34(4):397—404.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获奖人员

1982年

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1987年

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1993年

中国金矿主要类型、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国家黄金管理局一等奖(排名第一)

1996年

《中国矿床》(担任铅锌矿床部分)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

分散元素矿床和低温矿床成矿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涂光炽、高振敏、胡瑞忠、刘家军、赵振华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涂光炽为自己和青年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下列八句话作为座右铭: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致;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结论要留有余地,表达要言简意赅 。

涂光炽一再强调:“要学会独立工作”;“研究生不同于大学生,要学会自学”;“要学会查文献,熟习自己研究领域的进展”。每隔一段时间,涂光炽都要亲自主持全室的学术会议,要每个人作各自领域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既活跃了学术空气,又使大家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启发思路、扩展知识,还使每个人学会组织材料、综合分析、准确表达、提高水平 。

涂光炽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从课程、外语、选题、野外考察计划、室内地球化学方法,到审定论文提纲,他都亲自指导。他总是把研究生放在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或基础研究中最前沿的科研领域中培养锻炼。他放手让研究生在这些领域中钻研,教育他们要有创见、有抱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论,不要做书呆子,成为墨守成规者 。

开设课程

1950年,涂光炽回国后,就在清华大学讲授《地球化学》,这是在中国最早开设的地球化学课程 。

1955年1月,涂光炽留苏回到北京,他先到北京地质学院继续任教,开设了《找矿勘探》和《矿床成因》课程。他以当时的经典教材为基础,结合留美期间所做的实验工作和留苏期间在乌拉尔等矿区大量的野外实践,把国际上最新的理论和方法介绍给学生。后来涂光炽到中国科学院任职后仍兼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继续开设上述两门课程。50年代后期,他仍在北京地质学院和北京大学兼课。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地球化学系后,涂光炽多次到该系讲授矿床地球化学课程,后来他担任该系的兼职副主任。

指导学生

1956年,涂光炽从36岁开始,除研究工作外还承担了指导研究生的任务,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外,他从未间断过指导研究生的工作 。涂光炽亲手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包括: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振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刘丛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献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永章(中山大学),黄伟林(美国),胡耀国(广东),吴丰昌(北京),陈振楼(上海),黄琳(美国),鲁观清(加拿大)等。他指导的博士后包括:胡瑞忠(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周怀阳(同济大学),陈衍景(北京大学),倪师军(成都理工大学),王京彬(中国有色),肖荣阁(地大北京)、胡斌(中南大学)等。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85年

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

中国科学院

1987年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

1993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

1995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何梁何利基金

2005年9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55年11月18日

北京地质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长

1983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7年

美国地质学会终生荣誉会员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

《矿物学报》主编

《地球化学》主编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副主编

贵州人大六届副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奖励委员会委员

《Earth and planetry Science Lettens》国外编辑

出版图书

编辑

低温地球化学

作者名称 涂光炽

作品时间1998-2-1

《低温地球化学》是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涂光炽等。

新疆北部固体地球科学新进展

作者名称 涂光炽

作品时间1993-2

《新疆北部固体地球科学新进展》是199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涂光炽。

人物评价

编辑

涂光炽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奠基人,他从事地学研究近70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为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华网评)

涂光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地球科学事业,在矿床学和地球化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科学时报》评)

涂光炽一生“坦坦荡荡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严严谨谨做学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评)

后世纪念

编辑

纪念涂光炽先生诞辰90周年大会

2010年4月12日,纪念涂光炽先生诞辰90周年大会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纪念会上,还举行了“涂光炽院士图传”文集等图书的首发和赠送仪式,国家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及有关院校代表接受了赠阅 。

下一篇 何炳林

上一篇 汪闻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