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申保 编辑
董申保(1917年9月17日—2010年2月19日),出生于北京,籍贯江苏常州,岩石学、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
董申保于1940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之后在国家资源委员会西南勘测处任技术员;1944年获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硕士学位,之后留校工作;194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转入克莱蒙非朗大学学习;1951年学成回国,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1952年调到东北地质学院工作;1952年至1959年担任东北地质学院地勘系副主任、主任;1953年晋升为教授;1959年至1966年担任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助理;1978年至1983年担任长春地质学院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调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2010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
董申保主要从事变质岩及花岗岩研究 。
中文名:董申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市
出生日期:1917年9月17日
逝世日期:2010年2月19日
毕业院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变质地质图(1∶4000000)》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性别:男
籍贯:江苏省常州市
董申保
1917年9月17日,董申保出生于北京市,籍贯江苏省常州市。先后就读于上海实学专修学馆、上海东吴第二中学、上海华侨中学、上海大中中学和上海浦东中学 。
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地质系,读了一年,“芦沟桥事变”爆发,不久北平沦陷,辗转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读。
1940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国家资源委员会西南勘测处任技术员 。
1941年,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读研究生,师从王恒升和米士(P.Misch,德国教授) 。
1944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1946年,考取公费留法生(法国政府交换生)。
194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转入克莱蒙非朗大学学习。
1951年2月,学成回国,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董申保调到东北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1959年,担任东北地质学院地勘系副主任、主任。
1953年,晋升为东北地质学院教授。
1959年—1966年,担任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助理。
1978年—1983年,担任长春地质学院院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
1984年,调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
2010年2月19日18时1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董申保于20世纪50年代领导长春地质学院变质岩研究小组在华北及东北进行变质作用研究,提出“变质岩石组合”、“混合岩矿床”等假说。1980年从事蓝片岩带研究,提出的扬子北缘元古代的陆内板块俯冲,为国际所关注 。
学术论著
董申保于20世纪80年代主编《中国变质地质图(1∶4000000)》。代表作有《The Proterozoic Glacucophane-Schist Beltand Some Eclogites of North Yangtze Craton》和《花岗岩拓扑学的反思》 。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87年 | 《中国变质地质图》《中国变质作用及其与地壳演化的关系》 | 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 |
1989年 | 《中国变质地质图(1:400万)及说明书》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1994年 | 《中国变质地质图》《中国变质作用及其与地壳演化的关系》 | 第一届全国图书奖提名奖 |
1998年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10年2月,董申保在原长春地质学院工作32年中培养了数万学生,其中很多都成为地质勘探、能源资源等行业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部门的领军人才,尤其在变质地质学领域培养了一批学者 。
授课教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董申保回到北京大学,在古稀之年,仍然工作在教学一线,为研究生授课,并亲自指导了十余名从事变质作用研究的青年学者,使得北京大学“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研究团队成为了国家创新研究群体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78年 | 先进工作者称号 | 中国科学大会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5年 | 第四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
2007年 | 蔡元培奖 | 北京大学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79年—1983年 | 首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
1979年—1988年 |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
1979年—1988年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 |
1980年—1984年 | 吉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 |
家世背景
董申保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兄弟姐妹四人,上有一个兄长,下有两个妹妹。他的父亲董康为清朝末期进士,曾任北洋政府大理院院长、司法总长、财政总长、上海法科大学校长、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 。
董申保作为中国变质地质学的奠基人,开拓进取、严谨治学,20世纪80年代组织和领导国内研究力量编制中国第一代变质地质图和开展相关国际学术合作。他对党的教育事业一丝不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他生活简朴,知识渊博,一生充满强烈的家国情怀,表现出一代学术大师的风范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原院长潘懋教授评)
董申保是中国变质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七十多年勤奋耕耘,为中国的地质科学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淡泊名利、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在一些评审会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决策上,敢于坚持原则、直言利弊。他的治学态度、创新精神与正直人格是中国科学家的典范,更激励学界后辈们奋发努力,不断攀登。他一生辛勤耕耘,得桃李天下;潜心治学,赢硕果累累;淡泊名利,求正直人生 。(北京大学新闻网评)
董申保院士百年诞辰纪念会
2017年12月4日,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主办的“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学术研讨会暨董申保院士百年诞辰纪念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和香港大学等单位的嘉宾和代表,董申保的家人和历届学生,以及北京大学地空学院部分师生,共计100多人参加纪念活动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