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宗祜 编辑
张宗祜(1926年2月19日—2014年2月19日),河北满城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
张宗祜于194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 ,进入甘肃兰州石油地质勘探处工作,担任实习员;1950年—1951年在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工作;1951年—1955年在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研究生部学习,并获得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955年—1957年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工作,担任工程师;1956年进入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学术秘书、研究室技术负责和室主任、所技术负责和所总工程师、所长兼党委书记、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
张宗祜参加过石油地质、铁道工程地质、非金属矿产调查、大型引水工程的工程地质调查研究 。
中文名:张宗祜
外文名:Zhang Zongh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
出生日期:1926年02月19日
逝世日期:2014年02月19日
毕业院校: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黄土》、《区域地下水演化过程及其与相邻层圈的相互作用》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批)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张宗祜
1926年2月19日,张宗祜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在中学时,由于数学老师多次讲述有关矿物岩石方面的知识,对地质产生较大的兴趣。中学毕业,报考了北京大学地质系并被录取。
1948年7月,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毕业;9月,到甘肃兰州中国石油公司地质勘探处工作,担任工务员,并在中国石油地质先驱者孙健初领导下从事石油地质工作。
1950年4月,调至北京地质调查所;同年,进入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沙漠区和当时在永利制碱厂任职的钾盐专家李悦言在一起,进行碱湖的天然碱资源地质调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最早的一次碱湖水文地质和水化学调查研究工作。
1950年末,为了完成建国后中国第一条全部由中国自行勘测设计的铁路线——包头至银川线,张宗祜和姜国杰步行近600千米进行沿线工程地质调查。多次穿越近百千米荒无人烟的地带,穿过沙地盐碱滩,4次渡过黄河。当时治安情况很差,虽有解放军保护,仍3次遭遇武装匪徒袭击。但他们坚持完成了这项系统的铁道工程地质调查工作。
1951年,前往山西太原西山进行石膏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同年底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攻读研究生,导师为苏联工程地质学家И.В.波波夫。由于波波夫考虑到中国黄土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与工程关系密切,因而建议张宗祜选择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作为研究方向。这也成为张宗祜在以后30多年的主要研究方向。
1955年,获得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任工程师。先后参加了中苏专家组对长江三峡枢纽的地质鉴定,以及国家计委为制定第二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组织的西北地区工业布局的考察工作。
1955年3月—1957年1月,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担任工程师。
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到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土质学研究室、工程地质研究室主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名誉所长。
1957年1月,担任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研究室兼科技情报室负责人。
1957年,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12年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5)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部分的编制。
1957年1月—1978年1月,担任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
1963年,担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土质学研究室主任;同年,参加全国农业科技十年规划制订工作。
1973年,担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技术负责人。
1978年1月—1980年1月,担任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1978年5月,担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
1980年1月—1988年5月,担任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
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学部) 。
1981年,担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83年—1987年,担任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1987年4月—2014年2月,担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上当选为地学部副主任。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2014年2月19日凌晨1时48分,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2月22日上午,张宗祜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云瀚厅举行,张宗祜亲属、同事及其生前好友前往送别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宗祜自1948年大学毕业后,参加过石油地质、非金属矿地质调查、以及铁道工程地质调查工作。1955年回国后早期参加中国西北地区工业建设布局选址的地质工程地质调查,中国国内一些大江大河水利工程建设选址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以后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的科研工作。对中国黄土高原的区域地质、地层、地貌及黄土工程地质性质、土壤侵蚀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在黄土的微结构与其力学性和黄土湿陷性变形、黄土的渗透性规律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的认识 。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1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张宗祜先后著有《中国黄土》《中国第四纪地质》《中国地下水》等专著;主编了《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工程地质图(1:100万)》《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及说明书(1:250万)》《亚洲水文地质图》《黄土高原地貌图(1:50万)》等著作 。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09.12 |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与黄土高原》 | 张宗祜编著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6.10 | 《区域地下水演化过程及其与相邻层圈的相互作用》 | 张宗祜等著 | 北京:地质出版社 |
2005.12 | 《中国地下水资源 数据库卷》 | 张宗祜,李烈荣主编 |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2004.09 | 《中国地下水资源 综合卷》 | 张宗祜,李烈荣主编 |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2004.03 | 《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演化》 | 张宗祜 | 北京:地质出版社 |
2004.03 | 《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 | 张宗祜,李烈荣主编 |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2003.06 | 《张宗祜》 | 张宗祜著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2003.04 | 《中国黄土》 | 张宗祜著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2002.12 | 《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 | 张宗祜,卢耀如主编 |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00.05 | 《九曲黄河万里沙 黄河与黄土高原》 | 张宗祜著 |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2000.02 | 《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演化》 | 张宗祜等著 | 北京:地质出版社 |
1999.06 |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演化与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 | 张宗祜等著 | 北京:地质出版社 |
1997 | 《亚洲水文地质图 1:8000000》 | 张宗祜主编 | 北京:地质出版社 |
1996.03 | 《黄土高原区域环境地质问题及治理》 | 张宗祜等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4 | 《川滇南北构造带中段晚新生代地质研究》 | 张宗祜主编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1993.12 |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 | 张宗祜等著 | 中国地质大学社 |
1992.07 | 《中国东南沿海第四纪地质论文集》 | 张宗祜主编 | 北京:地震出版社 |
1990 | 《1∶25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说明书》 | 张宗祜主编 |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1986 | 《中国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1:500000》 | 张宗祜主编 | 北京:地质出版社 |
1985.09 | 《粘土类土和岩石的强度与变形性能的本质》 | (苏)奥西波夫 В.И.,李生林,张之一,张宗祜 | 北京:地质出版社 |
1980 | 《中国黄土》 | 王永焱,张宗祜主编 |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1956.11 | 《黄土地区运河设计与建筑的工程地质研究》 | 张宗祜著 | 北京:地质出版社 |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1993年—1996年 | 人类活动影响下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演化与发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 |
华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 | “六五”至“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第38项 | |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演化与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 | 地质矿产部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11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张宗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82年 | 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1989年 | 华北地区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地下水资源评价部分)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199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1:250万)及说明书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04年 | 区域地下水演化过程及其与相邻层圈的相互作用 | 省部级一等奖 |
2005年 | 院士科普书系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7年 | 中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评价 | 省部级一等奖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80年初 | 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84年 |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 |
1990年 | 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3年 | 第三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
1994年 | 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8年 | 第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 中国工程院 |
2000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 何梁何利基金 |
2011年 | 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78年 | 河北省地质学会第三、四、五、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1978年—1983年 | 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秘书长 |
1979年—1988年 | 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二、三十三届理事会理事 |
1985年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
1989年—2000年 | 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四、五届主任委员 |
1990年 | 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
1992年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特约成员 |
1992年1月—2004年1月 |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高级顾问、名誉主席 |
2001年1月 |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
第四纪地质与第四纪冰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 | |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副主席 | |
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纪地质组副组长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 |
河北省人大代表 | |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黄土委员会委员 | |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 | |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 | |
北方交通大学顾问教授 | |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兼职教授 | |
《地质学报》编委 | |
《地质论评》编委 | |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学卷)编委 | |
《中国自然科学名辞》编委 |
家世背景
张宗祜幼年时随祖父在北京生活时间较长。祖父为清末秀才,父亲曾操律师业后从政 。
张宗祜先生热爱祖国,敬业奉献,治学严谨,品德高尚,是中国科技界的楷模和杰出代表 。(中国工程院评)
张宗祜的一生为中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中国黄土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办公室评)
张宗祜治学严谨、重于实践,具有高尚的孜孜不倦、忘我工作的奋斗精神,勤奋不倦、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学术民主、不徇私情的科学精神,为人师表、谦虚谨慎的思想品德,不仅科研成就显著、著述甚丰,还为中国水工环地质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领军人物和杰出专业人才。他的一生是为中国水文地质、第四纪地质和中国黄土科学研究事业殚精竭力的一生,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杰出典范,他为中国地质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中国地质调查局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