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旻 编辑
吴旻(1925年12月16日-2017年10月16日),出生于北京,籍贯江苏常州,肿瘤遗传学家,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
吴旻195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50年—1952年任武汉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医师;1954年—1957年任中央流行病研究所病理室助理研究员;1961年获得苏联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博士学位;1961年—1969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系医学遗传组助理研究员;1974年—2017年先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细胞生物室主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8年—2002年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终身研究员;2017年10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吴旻主要从事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肿瘤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文名:吴旻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5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2017年10月16日
毕业院校:苏联医学科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曾用名:吴铭祖
籍贯:江苏常州
1960年,吴旻(右)在苏联
1925年12月16日,吴旻出生于北京。1932年—1937年1月,先后就读于常州崇贞小学、南京清源小学和香铺营小学。
1937年2月—1940年5月,先后就读于南京金陵中学、武汉私立正衡中学、常德中学、贵阳中学、合江桂溪元教育部第六中山中学。
1941年2月—1943年8月,就读于四川永川国立第十六中学。
1943年10月—1949年7月,就读于同济大学医学院。
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吴旻(左)与导师季莫菲也夫斯基做实验
1950年7月,从同济大学毕业;同年,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助教。1950年8月—1952年5月,任武汉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医师。
1952年5月—1954年7月,任武汉中南同济医学院病理系助教。
1954年7月—1957年8月,任中央流行病研究所病理室助理研究员。
1956年9月—1957年10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7年11月—1961年7月,就读于苏联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毕业后获得医学科博士学位。
吴旻
1961年8月—1969年12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系医学遗传组助理研究员。1970年1月—1973年10月,任职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日哈公社卫生院。
1974年10月—2017年,先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细胞生物室主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8年11月—2002年2月,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9年1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终身研究员。
2017年10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93年,吴旻(下排右一)与专家教授合影
1958年—1961年,吴旻开创了苏联和中国的现代人体细胞遗传学研究。1974年,开始对中国北方食管癌的遗传病因进行研究。20世纪80年代,提出通过遗传学分析对食管癌高发区进行规模预防以降低发病率的策略。1983年,开始进行分子水平的研究,着手分离中国食管癌的易感基因(抑癌基因),试用维甲酸等促使癌细胞分化成熟,应用抑癌基因和分化基因进行癌症基因治疗,分析食管上皮癌变过程各阶段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建议并参与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生物信息学的启动和发展。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0月,吴旻以中文、俄文、英文发表论文及科普、报刊文章 400 余篇 ,其中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吴旻专著《肿瘤遗传学》
何洪智,赵晓航,张立勇,等.蛋白质泛素化降解途径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12):4.刘连新,周津,王秀琴,等.凋亡相关基因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表达概况.中华肿瘤杂志,2001,23(4):5.
曹雪涛,顾健人,刘德培,等.我国基因治疗的研究前景与战略重点.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2):4.
刘连新,姜洪池,朱安龙,等.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系HLE的影响.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1,10(2):134-138.
吴旻,马洁,张林.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吴旻.肿瘤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4.
吴旻.发展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刻不容缓.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
颉东旭,丁芳,王秀琴,等.As2O3诱导人食管鳞状上皮癌EC8712细胞基因表达概况分析.科学通报,1999, 44(12):6.
刘连新,朱安龙,陈炜,等.三氧化二砷对原发性肝癌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中华外科杂志,2005.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79年 | 生物学未来讨论会 | 青岛 |
1979年11月 | 全国第一次人类和医学遗传学论文报告会 | 长沙 |
1983年6月 | 世界遗传学大会 | 美国 |
1988年8月 | 第16届国际遗传学大会 | 加拿大 |
1989年 | 国际人类基因组项目科学家会议 | |
1991年10月 | 第八届世界人类遗传学会议 | |
1992年 | 自然科学基金委全委会会议 | |
1993年3月 | 中国人类基因组评审研讨会 | 无锡 |
1994年11月 | 第二届人类基因组南北会议 | 北京 |
1999年 | 美国癌症研究学会第22届年会 | 美国 |
2004年 | 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 | 北京 |
2005年12月 | 中国遗传学会第六次全国医学遗传学术会议 | 北京 |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1961年—1985年 | 人类和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在我国的创建、发展和主要成就 | |
1978年—1986年 | 人体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体外恶性转化系统的建立及其在病因和癌变研究中之应用 | |
1979年—1991年 | 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易感人群的检出和进行规模预防的策略 | |
1986年 | 基因治疗研究 | “863”计划 |
1993年 | 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项目 |
科研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85年 | 人类和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在我国的创建、发展和主要成就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易感人群的检出和进行规模预防的策略 | 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 |
人体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体外恶性转化系统的建立及其在病因和癌变研究中之应用 |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1994年,吴旻(右)和他的第一个博士后萧广惠(左)等合影
吴旻在中国开创了医学遗传学学科,并为优生学学科正名。培养成果
截至2017年10月,吴旻共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106名 ,他培养的学生有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刘芝华,基因组学家杨焕明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徐宁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叶昕,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晓航等。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84年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
1990年 |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先进工作者“金牛奖” |
1993年7月 | 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
1994年 |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先进工作者“金牛奖” |
1995年 | 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
1996年 | 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 |
1998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 |
2004年 | 生物科学贡献奖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0年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专业组成员 |
1981年 | 中国遗传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 |
1981年—1991年 | 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 |
1981年3月 | 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 |
1982年3月 |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科学基金组成员 |
1984年4月 |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
1985年2月—1992年4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
1985年5月 | 计划生育科技专题委员会顾问 |
1985年10月 |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全国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
1986年11月—1994年5月 |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会第一、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
1989年6月 | 世界科教文(UNESCO)和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专家组成员 |
1990年5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三届遗传学学科评审组成员 |
1991年5月—1995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 |
1992年—1994年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
1992年4月—1994年6月 |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
1992年12月 | |
1994年 | 《中华医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副总编辑 |
1994年6月—1996年6月 |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
1996年6月—1998年6月 |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
1999年3月 |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 |
1999年6月—2002年6月 | 美国通用汽车癌症基金会大奖国际评审委员会委员 |
2000年—2004年 | 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
2000年3月 | 北方生物信息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
2000年8月 | 北京生物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
2001年2月 | 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
第四次国家自然科学奖生命科学部评审组成员 | |
第五次国家自然科学奖生命科学部评审组成员 | |
第六次国家自然科学奖生命科学部评审组组长 | |
中华医学遗传学会主任委员 | |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 | |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
《遗传学报》编委 | |
《自然科学进展》编委 | |
《基因、染色体与癌症(Genes chromosomes & Cancer)》编委 |
家世背景
1971年,吴旻与妻子彭仁玲(右一)及女儿留影
吴旻的父亲吴贻荪只读过几年私塾,靠自学考上了北平的报务员训练班,毕业后成为三等报务员并留在北平。吴旻的母亲丁韫如曾读过初中。吴旻小名鑫宝,学名吴铭祖(吴旻是上大学时改的名字)。吴旻出生几个月后,就随父母回到了南方。尽管家中随着吴旻三个弟妹的到来经济日趋拮据,从未上过学的吴贻荪还是把希望寄托在长子吴旻身上。婚姻家庭
吴旻和妻子彭仁玲合影
吴旻的妻子彭仁玲1955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学院,是1959年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生 ,两人育有两个孩子,大女儿是吴双,一家四口都学医。1998年,吴旻(左)美籍华人杨宁荪教授(右)合影
“吴旻是中国遗传学奠基人之一,在普及遗传医学知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科技日报》评)“吴旻是中国医学界的精英,在他身上有着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时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评)
“吴旻开创了中国的人体细胞遗传学新领域,是中国医学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评)
“吴旻是中国著名的医学遗传学家,中国现代医学遗传学的主要奠基者,中国人类基因组项目的倡导者和启动者。”(《遗传》评)
基金命名
为了奖励在医学遗传学领域做出贡献的人才,2013年,中国遗传学会设立“吴旻医学遗传奖”,包括“吴旻医学遗传贡献奖”和“吴旻医学遗传创新奖”两个分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