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龙 编辑
江龙(193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出生于上海,籍贯福建建瓯,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江龙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得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960年—1975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副研究员;1981年—1996年任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胶体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12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江龙长期从事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
中文名:江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3年1月1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31日
毕业院校: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福建建瓯
江龙近照
1933年1月1日,江龙出生于上海。1950年—1953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化学系。
1953年—1956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化学研究所。
1956年—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0年—1975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975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
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1年—1996年,任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986年,任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研究员。
1990年12月—1991年6月,在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任访问学者。
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胶体和界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12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3年,江龙(左)介绍高浓度水煤浆科研工作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江龙领导并参加了研制航空航天遥感用胶片的任务;20世纪80年代初,从事代油燃料水煤浆以及强化采油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国内倡导并开展有序分子薄膜及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在仿生酶膜、仿视觉薄膜、泡囊仿生传感器,DNA生物传感器以及纳米颗粒制备、组装和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等研究中做了创造性工作。学术论著
据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官网显示,江龙共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SCI论文173篇,被SCI他引447 次,著、译、编书共5本, 其代表论著有《胶体化学概论》等。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03年10月 | 第十届有序分子膜国际会议 | 北京 |
2005年10月 | 生命分析化学多边国际研讨会 | 北京 |
2006年8月 |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2006年夏季学术交流会 | 北京 |
2008年9月 |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2008年夏季学术交流会 | 北京 |
2013年8月 |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第八次夏季学术交流会 | 北京 |
2014年1月 | 2014年化学所学术委员会和分子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 | 北京 |
2019年7月 | 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 | 无锡 |
发明专利
据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官网显示,江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项。
授权日期 | 专利名称 | 专利申请号 |
---|---|---|
2015年4月29日 | 分散、纯化和/或组装纳米金棒的方法 | 201210208480.1 |
2015年8月12日 | 一种制备单分散金纳米分支结构材料的方法 | 201310407111.X |
2015年8月12日 | 一种纳米金花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201310210043.8 |
2015年9月16日 | 贵金属纳米颗粒进行三维组装的方法 | 201410341852.7 |
2015年11月18日 | 一种具有生物安全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纯化 | 201410021139.4 |
2016年2月17日 | 一种透明酸性皂基及其制备方法 | 201210336988.X |
2016年2月24日 | 一种核壳材料促进Hela细胞生长的方法 | 201310451124.7 |
2016年3月23日 | 分散、纯化纳米金片的方法 | 201410498449.5 |
2016年4月13日 | 一种体外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PS@Au核壳结构的制备 | 201410064532.1 |
2017年1月11日 | 一种空心球状贵金属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201410488187.4 |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2001年4月—2003年3月 | 单分散纳米金属颗粒在氧化物上的附着能力 | 美国通用GM公司国际合作项目 |
2005年1月—2007年12月 | 利用细胞膜模型研究在免疫过程中的糖脂的识别作用 | 基金委&法国里昂大学国际合作项目 |
2007年8月—2009年8月 | 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Pt/TiO2纳米复合体研究 | 美国通用汽车研究与开发中心国际合作项目 |
微纳颗粒组装效应及其物理化学本质的研究 |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
微纳颗粒组装体的自组装 | 中法合作项目NSFC-ANR | |
纳米金颗粒及其聚结体对细胞和微生物的毒性和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 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 |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1992年,江龙担任中日双边学术会议中方主席
江龙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授《胶体化学》课程。培养成果
据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官网显示,江龙培养博士、硕士生41名。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98年 | 中国科学院教育局优秀导师奖 |
1998年 | 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共产党员 |
2001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03年 | 优秀共产党员 |
2008年 |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
2008年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 |
2019年7月 | 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7年 | 第一届LB膜专业组长 |
2013年5月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第十二届学术委员会特聘委员 |
2013年5月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分子有序组合体委员会主任 | |
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 |
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 |
苏州大学兼职教授 | |
《化学进展》编委 | |
《胶体与表面科学(Colloid and Surface Science A)》编委 | |
《胶体杂志(英文版)》国际编委 | |
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委员会副主任 | |
亚洲有序薄膜会议主席 | |
中日双边LB膜会议主席 |
江龙与蒋丽金院士合影
“江龙是中国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许多方面都作出重要贡献。”(《闽北日报》评)“江龙在推动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评)
“江龙学术思想活跃,学风民主、严谨,在推动学科建设和引进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贡献。”(南京大学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