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工程学家、物理化学家

胡英胡英

胡英(1934年6月19日—2023年8月27日),男,出生于上海,籍贯湖北英山,中国共产党党员 ,著名化学工程学家 、物理化学家、上海市教育功臣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胡英于1950年毕业于上海中学 ;1953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同年留校任教,历任物理化学助理教授、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2年至1984年,前往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化学工程系访问学者 ;1993年,胡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8月27日3时14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中山医院(上海)逝世,享年89岁。

胡英长期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和分子热力学研究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胡英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4年6月19日

逝世日期:2023年8月27日

毕业院校:华东理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物理化学》

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籍贯:湖北省英山县

人物经历

编辑

1934年6月19日,胡英出生于上海,籍贯湖北英山。

1950年,胡英毕业于上海中学 。

1950年,胡英就读于交通大学,院系调整后转至华东化工学院机械系 。

胡英图册

1953年,胡英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同年留校任教,历任物理化学助理教授、讲师、副教授。曾任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化学系主任 。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82年,胡英被聘为教授。

1982年—1984年,胡英前往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化学工程系访问学者。

1986年,胡英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3年,胡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23年8月27日3时14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中山医院(上海)逝世,享年89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胡英在气体溶解度的分子热力学、缔合溶液的热力学、电解质溶液的积分方程理论、高分子溶液和高聚电解质溶液的状态方程、多分散系统的连续热力学、常压和高压流体相平衡实验测定以及流体混合物的计算机分子模拟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

胡英从研究径向分布函数模型出发,构建了流体混合物的分子热力学模型,进一步得到气体溶解度的亨利常数模型;在缔合系统的分子热力学研究方面,他建立了一个缔合流体混合物状态方程的普遍化分子热力学框架,可以应用于任意的缔合模型和任意的物理相互作用模型,该普遍化框架可以广泛应用于缔合流体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平衡研究;他还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方法,系统地测定了正构醇的二缔和环状四缔的标准缔合平衡常数,并将所得常数结合上述普遍化状态方程框架,成功应用于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汽液平衡;20世纪70年代末,他通过对温度、压力和液相组成的测定,获得完整汽液平衡数据,发展了一种新的直接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二元系,之后又发展了曲面样条函数间接法,可以顺利地进行多元系的T、p、x对y的推算 。

提出统计力学理论推导、计算机分子模拟和实验测定相结合的现代分子热力学研究方法,引领国内流体分子热力学研究30余年,为中国化工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上世纪80年代,突破传统认识束缚,首次提出流体混合物的局部组成随密度降低反而增强的思想,并构筑了反映近程有序远程无序的流体径向分布函数模型;针对含氢键的缔合分子混合物系统,建立普遍化状态方程,可应用于任意化学缔合和物理作用的流体。90年代,系统开展高分子溶液和共混物的研究,开发了基于格子模型的高分子溶液相平衡分子模拟方法,建立了具有严格统计力学基础、形式十分简洁的高分子系统状态方程和混合亥氏函数模型,可以准确计算高分子系统的pVT关系和各种复杂的相平衡;在多分散系统的连续热力学研究中,建立了可用于任意分布多分散系统相平衡计算的样条函数导数法,构建了多分散系统的旋节线和临界点判据。

2000年以后,建立了能描述固液界面高分子分布和界面性质的高分子密度泛函理论,首次提出将分子的电子云结构和非均匀流体的密度分布纳入统一的密度泛函理论体系进行研究的思想。

学术论著

据2020年3月华东理工大学官网显示,胡英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流体的分子热力学》《应用统计力学》《现代化工热力学》《物理化学参考》等专著 。

代表论文:

(1) Hu Y, Azevedo E, Prausnitz, J M. 1983.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Local Compositions in Liquid Mixture Model, Fluid Phase Equilibria, 13: 351-360

(2) Hu Y, Lüdecke D, Prausnitz J M. 1984. Molecular Thermodynamics of Fluid Mixtures Containing Molecules Differing in Size and Potential Energy, Fluid Phase Equilibria, 17: 217-241

(3) Hu Y, Xu Y N, Prausnitz J M. 1985. Molecular Thermodynamics of gas solubility, Fluid Phase Equilibria, 23: 15-40

(4) Hu Y, Lambert S M, Soane D S, Prausnitz J M. 1991. Double-lattice model for binary polymer solutions, Macromolecules, 24(15): 4356-4363

(5) Hu Y, Ying X G, Wu D T, Prausnitz J M. 1993. Liquid-Liquid Equilibria for Solutions of Polydisperse Polymers. Continuous Thermodynamics for the Close-Packed Lattice Model, Macromolecules,26(25): 6817-6823

(6) Hu Y, Liu H L, Prausnitz J M. 1994. A model-fre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vapor-liquid equilibria for multicomponent systems from total-pressure or boiling-point data, Fluid Phase Equilibria,95(1): 73-92

(7) Hu Y, Ying X G, Wu D T, Prausnitz J M. 1995. Continuous thermodynamics for polydisperse polymer solutions, Fluid Phase Equilibria,104(1): 229-252

(9) Hu Y, Liu H L, Prausnitz J M. 1996. Equation of state for fluids containing chainlike molecules, J. Chem. Phys., 104: 396-404

(10) Hu Y, Prausnitz J M. 1997. Stability theory for polydisperse fluid mixtures, Fluid Phase Equilibria, 130(1): 1-18

(11) Hu Y, Jiang J W, Liu H L, Prausnitz J M. 1997.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aqueous solutions: non-symmetric sticky eleCTrolytes with overlap between ions in the mean-spherical approximation, J. Chem. Phys., 106(7): 2718-2727

(12) Liu H L, Hu Y, Prausnitz J M. 1998. A molecular-thermodynamic model for polyelectrolyte solutions, J. Chem. Phys., 108(2): 780-784

(13) Chen T, Liu H L, Hu Y. 2000.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phase equilibria for random copolymers, Macromolecules, 33: 1904~1909

(14) Meng S H, Cai J, Liu H L, Hu Y. 2001. Fluids of hard-spheres with two sticky thin layers, liquid-liquid transition for pure substances, J. Chem. Phys., 115(2): 970-976

(15) Hu Y, Liu H L, Wang W C. 2002. Molecular thermodynamics concerning complex materials, Fluid Phase Equilibria, 194-197: 97-106

(16) Hu Y, Liu H L, 2006. Participation of molecular simu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thermodynamic models, Fluid Phase Equilibria, 241(1): 248-256

科技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8年

气体溶解度的分子热力学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

缔合系统的分子热力学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年

通过温度压力和液相组成的测定获得完整汽液平衡数据的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高分子系统的分子热力学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

多分散系统的连续热力学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2010年

流体相平衡国际会议PPEPPD卓越成就奖

2011年

复杂流体的分子热力学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人才培养

领域专家

首创性提出物理化学新框架;提出“少而精和博而通”的教学思想,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化学化工领域的专家 。

培养研究生

2000年,胡英指导博士生研究生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教学奖励

时间

奖励项目

所获奖励及等级

1989年

深化物理化学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优秀奖

1992年

《应用统计力学》

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1992年

《物理化学(第三版)》

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全国优秀奖

1997年

建设有工科特色的物理化学课程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8年

建设有工科特色的物理化学课程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

教改项目“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实践”

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2年

《物理化学(第4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教学荣誉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08年9月

上海十大教育功臣称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

1997年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

编写教材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6.10

《密度泛函理论》

胡英,刘洪来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6

《物理化学 第6版 下》

胡英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5

《物理化学 第6版 上》

胡英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1

《物理化学 英文版》

胡英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2

《物理化学 第5版》

胡英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物理化学参考》

胡英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1

《物理化学 下册、第4版》

胡英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1

《物理化学 中册、第4版》

胡英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0

《物理化学 上册、第4版》

胡英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4

《应用统计力学 流体物性的研究基础》

胡英等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3.4

《物理化学 中》

胡英等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5

《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 流体的分子热力学》

胡英

北京:高考教育出版社

1982.9

《物理化学 上第2版》

胡英等编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9.4

《物理化学 下》

胡英等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4

《物理化学 中》

胡英等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3

《物理化学 上》

胡英等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成果

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2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等多项奖励。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5年

上海市劳动模范

上海市人民政府

1986年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国家人事部

199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

1996年

孺子牛金球奖

香港栢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

2008年

上海市教育功臣

2021年

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教育部

先进事迹

编辑

他科研报国,创新为先,为党的教育事业和中国的化学化工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曾获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劳动模范、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被称为中国物理化学的“排头兵”。数十年来,胡英先生坚守本科教育第一线,潜心教学,悉心育人。他提出了“少而精和博而通”的教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物理化学课程的全新框架,主编的《物理化学》一至六版教材、全英文教材及配套系列参考书,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作为一名教育家,他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化学化工领域的领军人物。

出版图书

编辑

物理化学参考

作者名称 胡英

作品时间2003-8-1

《物理化学参考》是2003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英。

流体的分子热力学

作者名称 胡英

作品时间1982-5

《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是198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英。

应用统计力学

作者名称 胡英

作品时间1990-4

《应用统计力学》是1990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英。

社会任职

编辑

据2020年3月华东理工大学官网显示,胡英先后兼任《化学学报》《化工学报》《Fluid Phase Equilibria》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咨询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工科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等职务 。

人物评价

编辑

胡英院士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科学家;他忠于教育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一线,为中国的化工高等教育和化工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评)

胡英教书育人、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又循循善诱、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华东理工大学工会评)

胡英院士是中国化学工程和物理化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把自己的智慧和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中国化学化工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推动了全国面向21世纪的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 。他一生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德树人、务实求真,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风尚,堪称师者典范和学界楷模。他一生潜心育人、甘为人梯,是诲人不倦、桃李天下的大先生;他一生追求真理、治学严谨,是勇立潮头、引领前沿的科学家;他一生贡献学校、鞠躬尽瘁,是令人尊敬、功绩卓著的教育家。 (胡英院士治丧工作小组评)

下一篇 陆元九

上一篇 郑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