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诃子 编辑

中药

毛诃子毛诃子

诃子,中药名。系藏族习用药材,为使君子科植物毗黎勒孔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有清热解毒,收敛养血,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各种热证,泻痢,黄水病,肝胆病,病后虚弱。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帕肉拉

中文学名:毛诃子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桃金娘目

科:使君子科

属:榄仁树属

种:毗黎勒孔

分布区域:云南南部

采收时间:冬季

用量:3~9g

毒性:无毒

生理特性

编辑

毛诃子,落叶乔木,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95px,直径1.5~75px。表面棕褐色,被细密绒毛,基部有残留果柄或果柄痕。具5棱脊,棱脊间平滑或有不规则皱纹。质坚硬。果肉厚2~5mm,暗棕色或浅绿黄色,果核淡棕黄色。种子1,种皮棕黄色,种仁黄白色,有油性。常生于海拔540~1350m向阳山坡和树林中。

产地

编辑

产于云南南部。

入药部位

编辑

使君子科植物毗黎勒孔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编辑

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

编辑

甘、涩,平。

功效

编辑

清热解毒,收敛养血,调和诸药。

主治

编辑

各种热证,泻痢,黄水病,肝胆病,病后虚弱。

用法用量

编辑

3~9g,多入丸散服。

相关论述

编辑

《晶珠本草》记载:“毛诃子治培根病、赤巴病、黄水病。先师巴保说:化味辛甘,利目生发。”

下一篇 橘红果

上一篇 毛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