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 编辑

莎草科荸荠属植物

荸荠荸荠

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是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60厘米;秆丛生,圆柱状;花小穗圆柱形,具多花;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荸荠主要分为野生类型和栽培类型2个大的类型,一般野生类型荸荠叶状茎较细、较矮,球茎较小;栽培类型荸荠叶状茎较粗、较高,球茎较大。

大多数学者均认为荸荠起源于中国和印度。中国关于荸荠的最早记载见于《尔雅》(约公元前2世纪),而“荸荠”一名是北宋成书的《物类相感》(11世纪下半叶)、《本草演义》(1116年)等首次著录的。荸荠的驯化栽培则比较晚,关于荸荠栽培最早的见于两宋之际的古籍。荸荠生长适应性较强,在国外,荸荠主要野生分布于东南亚、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国家的池沼、滩涂等低洼地带,分布于西方国家的荸荠大约于17世纪引入;在中国,除高寒地区外,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区,而经济栽培则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荸荠古代多作水果食用,荒年则被人们用来充饥,明代王磐、王鸿渐都有文说此事;荸荠汁多味甜,营养丰富,除生食外,热食则可做成多种荤素皆宜的佳肴;荸荠也是一味中药,其苗秧、根、果实均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荸荠能降火、補凉肝、消食化痰。地上茎有清热利尿作用”。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荸荠

拉丁学名:Eleocharisdulcis(Burm.f.)Trin.exHensch.

界:植物界

纲:木兰纲

目:禾本目

科:莎草科

属:荸荠属

种:荸荠

亚纲:百合亚纲

超目:鸭跖草超目

命名者及年代:(Burm.f.)Trin.,1833

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

植物学史

编辑

起源

主要价值

编辑

荸荠古代多作水果食用,荒年则被人们用来充饥,明代王磐、王鸿渐都有文说此事;荸荠汁多味甜,营养丰富,可以生食、熟食或做菜,尤适于制作罐头,称为“清水马蹄",是菜馆的主要佐料之一。除生食外,热食则可做成多种荤素皆宜的佳肴;并可提取淀粉,与藕及菱粉称为淀粉三魁。荸荠也是一味中药,其苗秧、根、果实均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荸荠能降火、補肺凉肝、消食化痰。地上茎有清热利尿作用”。

食用注意

编辑

荸荠属于寒性食物,且生长于地下沼泽或水田中,表皮多有细菌、寄生虫(如姜片虫)附着,因此不宜生食过多,并且一定要作好表皮的清洁工作,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者更要多加注意。

荸荠果实

主要类型

编辑

荸荠按球茎所含淀粉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水马蹄类型,球茎顶芽尖,脐平,富含淀粉,肉质粗,适于熟食或提取淀粉用,如苏荠及高邮荸荠等。另一种为红马蹄类型:球茎顶芽钝,脐凹,含水分多,淀粉较少,肉质甜而细嫩,桂林马蹄等。

食物营养成分

编辑

食物名称荸荠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31 千卡
蛋白质0.9 g
水分86 g
碳水化合物7.4 g
3.4 g
11 mg
5 mg
45 mg
140 mg
11 mg
0.7 mg
0.1 mg
0.4 mg
维生素B1(硫胺素)0.01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03 mg
烟酸(烟酰胺)0.3 mg
维生素C(抗坏血酸)1 mg
展开

下一篇 荜拔

上一篇 黄宣